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关于中国传统绘本推荐)
许多家长会困惑,在繁杂的绘本市场中,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小编今天为孩子们分类整理了一套优秀的国产绘本,让孩子们能够在畅读绘本的过程中收获更有意义的童年。
文学熏陶
感受文学大家笔下的艺术之美
1、《祖父的园子》
适度年龄:4+
作者:萧红
祖父有一个小园子,园子里风来雨去、花开花落、虫儿走、鸟儿飞、趣味十足,这里是我童年美好桃花源。
绘本充斥着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气息,让孩子在感受家人间温馨的同时,又体会了田野生活的快乐。
2、《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适读年龄:3+
作者:王小波
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它和公鸡学打鸣,和老猫学捉老鼠,和鸭妈妈学游泳,这些本领派上了大用场。
绘本不仅告诉孩子,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更让父母懂得把自由还给孩子的重要性。
3、《鸟和冰山的故事》
适读年龄:3+
作者:曹文轩
一只大鸟爱上了冰山,但他的双脚却被冻在了冰山上,冰山送大鸟回家的路上融化成了小冰块,大鸟带着冰块一起向南方的家乡飞去。
付出与收获、爱与被爱、责任与担当、奉献与牺牲,这些人性的美好应该被孩子认识。
4、《大风》
适读年龄:3+
作者:莫言
星儿跟爷爷去河滩,爷爷割了一大车草,回家路上他们遇到一场可怕的强风,他们能顺利回家吗?
感受真挚深厚的祖孙情,在美好壮阔的大自然中迎接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让孩子体味生命的感动和隽永的亲情。
5、《楚辞》
适读年龄:5+
作者:屈原
有一个女孩叫“山鬼”,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有一天她遇到一个少年,从此她开始了寻找自己的旅程。
孩子不仅能通过绘本感知楚辞之美,更能获得勇气、探索精神,自省意识等品质。
哲学思考
满满的中国哲学与情感
1、《安的种子》
适读年龄:3+
丰子恺图画书奖
三个小和尚各得到了一颗莲花种子,本和静在急躁和过度呵护中失去了种子,只有安静静等待,让种子长成了美丽的莲花。
绘本教让孩子懂得做事情不急不躁,同时也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也需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2、《小石狮》
适读年龄:3+
中国时报"开卷"童书
小镇有个石狮子,虽然个头小,但年纪非常大,它守着孩提长大、变老,是镇上居民的美好回忆。
绘本充斥着国风,却又裹挟着乡愁,让孩子深刻地感受现代和过去的情感碰撞。
3、《屠龙族》
适读年龄:4+
国际安徒生插画奖
获得者熊亮作品
屠龙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找龙挑战,龙越来越少,少到再也看不见,它们真的消失了吗?
故事不禁引起反思,任何动物都有可能像故事中的“龙”一样面临灭绝的危险,孩子需要从小就明白人和动物可以和谐相处。
4、《布谷鸟的四季歌》
适读年龄:4+
世界文化遗产绘本
在哈尼族的传说中,只有找到布谷鸟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名叫阿罗的年轻人,找到了传说中的布谷鸟。
阿罗寻找布谷鸟的过程,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勇气、善良和智慧往往能够创造奇迹。
5、《三个和尚》
适读年龄:4+
“国际金苹果奖”得主
蔡皋作品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寺庙失火了,三个和尚奋力救火,共同想出了运水的好办法。
这不仅是一个自古流传的民间谚语,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道理,让孩子通过故事,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音律启蒙
感受中国的语言之美
1、《六十六头牛》
适读年龄:4+
原创图画书2017年度TOP1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绕口令是训练孩子语言的好方法,能够让孩子的唇、齿、舌得到锻炼,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和反应力。
2、《耗子大爷在家吗》
适读年龄:3+
《东方娃娃》主编周翔作品
一更啦,耗子大爷在家吗?耗子大爷还没起呢。二更啦,耗子大爷在家吗?耗子大爷穿衣裳哪?三更啦,耗子大爷在家吗?耗子大爷吃点心呢……
绘本描画出“耗子大爷”一天中的生活,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是孩子最爱的游戏。
3、《月亮走我也走》
适读年龄:3+
“国际金苹果奖”得主
蔡皋作品
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大门口,大门口,摘石榴,石榴三层油,三个姐姐会梳头……
孩子在童谣中可以感受音韵之美,父母可以在童谣中寻找属于自己记忆中快乐的童年时光。
4、《小雨后》
适读年龄:3+
丰子恺图画书奖
小雨下,沙沙沙,雨停了,沙沙沙,撑小船,滑呀滑,阿毛帮我采荷花,采荷叶,剥莲子,兜起统统带回家……
春雨中惬意的生活,天真愉悦的心情,感受中国水墨画之美,体会“藕花深处”的梦境。
5、《一园青菜成了精》
适读年龄:3+
教育部推荐的图画书
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童谣内容浅显易懂,风格诙谐幽默,语言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给孩子最好的语言启蒙。
12 / 2 页下一页
经典流传
爸爸妈妈听过的故事
1、《桃花鱼婆婆》
适读年龄:4+
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大奖
获得者彭学军作品
一个小寨子里有个看起来很可怕的阿秀婆,但她的桃花鱼很好吃,孩子们常去讨鱼吃。当孩子们遇到危险时,她奋不顾身地救了大家,阿秀婆还会回来吗?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会因为与众不同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但人们也应该记得,任何人都有美好的一面,就像阿秀婆一样。
2、《牙齿,牙齿,扔屋顶》
适读年龄:5+
丰子恺图画书奖
妞妞的门牙掉了,爷爷说牙要扔到屋顶上,她高兴地去寻找爷爷,最后和爷爷一起把一颗小小的牙扔到了屋顶上。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换牙是一个必要的阶段,请帮孩子认识到换牙不是一件可怕和羞耻的事情。
3、《棉婆婆睡不着》
适读年龄:5+
信谊图画书奖
图画书文字创作奖佳作奖
棉婆婆睡不着,她反复起床搬花、给狗窝续草、关门闩、收拾屋子,直到棉爷爷回到了家,她很快就睡着了。
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而内敛,人们会把感情渗透在生活细节中,将陪伴和爱的情感含蓄地传达出来。
4、《九色鹿》
适读年龄:4+
小学语文教科书入选作品
九色鹿善良且乐于助人,王后看上了九色鹿的皮毛,命人去捕捉九色鹿,九色鹿明知有危险,却依旧以救人为先。
采用敦煌壁画的绘画形式,让孩子感知中国文化之美,懂得并收获诚信。
5、《花木兰》
适读年龄:5+
小学生阅读书目
花木兰是中华民族人人皆知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二年不曾被发现是女身。
也许孩子无法理解战争,但他们能够感受到花木兰对父亲的情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长久且深远的影响。
文化启蒙
渊源流传的古老文化
1、《喊月亮》
适读年龄:3+
冰心儿童图书奖
获得者午夏作品
月月生活在南方的农村,她和爸爸有个月圆之约,中秋月月到山上喊月亮,她把爸爸喊回来了吗?
每一次承诺都会,为孩子的成长积蓄力量,让孩子感受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快乐。
2、《我的爸爸是军人》
适读年龄:3+
荣获冰心图书奖
我的爸爸是名军人,他无法常陪伴我和妈妈,我的童年非常特殊,是绿色的、有期待的童年。
让孩子可以看到军人的日常生活,体会家人分离时的不舍,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
3、《桃花源的故事》
适读年龄:3+
入选小学生阅读书目
渔人来到美丽的桃花源,这里的人们过着宁静祥和的日子,渔人体会到了来自朴实人民的善意和令人神往的美好生活。
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民俗之美,中国田园自然之美,中国民族精神的坚韧。
4、《百鸟羽衣》
适读年龄:3+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
CBBY理事蔡皋作品
贪婪的皇帝想要夺走阿壮的妻子“阿彩”,阿彩织了一件百鸟羽衣,使贪得无厌的皇帝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是一个美丽的苗族传说,不仅向孩子展现了苗族的生活和文化,更理解了智慧与善良。
5、《清明上河图十三郎》
适读年龄:5+
中国传世名画
一位名叫十三郎的五岁孩童,跟家人外出游玩时不慎被坏人偷拐,后来不仅自己成功脱逃,还反将贼人擒获。
启蒙孩子对名画的兴趣,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艺术品位与人文学识。
节日习俗
国家历史民俗的结晶
1、《腊八粥》
适读年龄:3+
教育部幼儿图画书推荐书目
一个又懒又馋的人,从不出去劳作。他和父母每天饥饿度日,邻居送来了食物,吃饱饭后他才明白辛勤劳动的重要性。
绘本将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相结合,让孩子既了解了传统习俗,又明白了勤劳的好处。
2、《灶王爷》
适读年龄:3+
国际安徒生插画奖
获得者熊亮作品
传说中有位灶神掌管人们的饮食,赐人们予生活便利,他也是考察一家人善恶与否的官员,老百姓称为“灶王爷”。
绘本再现了北方农村的风俗民情,介绍了过年的传统风俗,孩子可以感受到本土的历史风情,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
3、《小年兽》
适读年龄:3+
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怪物叫做“年”,每到旧年最后一天它都会下山吓人,后来大家在那一天放鞭炮、挂年画、挂灯笼、穿红衣,“年”就再也不敢出现了。
故事让孩子理解做一个乐观的人,珍惜生活、珍惜朋友,并且懂得把爱分享给每一个人。
4、《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适读年龄:3+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牙牙到爷爷奶奶家生活,看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体验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听懂了大自然的语言。
用24幅节气大图让孩子理解天文、气象、物候、人事、民俗特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5、《中国传统节日绘本故事系列》
适读年龄:3+
一年级课外阅读图书
以小野家为线索,介绍8个经典传统节日,讲述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有趣的故事。
新年、元宵、龙抬头、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八个节日,让孩子了解文化的根脉,知道节日的意义,爱上中国文化。
在许多国产绘本中,往往可以看到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民族的画风、童年的记忆。自古流传的生活哲理,无一不在表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阅读优质国产绘本,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拥有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国文化,从小娃娃抓起。
12 / 2 页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507/2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