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如果你一辈子只能看一本历史书,我推荐这本书。

如果你一辈子只能看一本历史书,我推荐这本书。

3年前 (2023-01-07)好书推荐

这几年,总会在年底做全年的阅读总结。读书从来不会提前计划,凭着当时的心意和缘分来读,稍微汇总一下发现,历史类的书高居榜首,并且占比接近60%,几百本下来,算得上惯看秋月春风。

如果一生只能看一本历史书,没有丝毫迟疑,一定是孔飞力的《叫魂》。

如果一生只能看一本历史书,我推荐这本

我们的历史太长了。这个长不仅指时间,也包括内容,大到官修《二十四史》,小到县志、族谱和碑文,无所不包应有尽有,既是宝藏又是负载。

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大致有三种:一是演义的,民众渐渐将历史故事化,成为精神消费品,三国水浒自不必说了,已经火了几十年的“九龙夺嫡”,仍在不断推陈出新,郑小悠的几本畅销书就是证明,演义类作品的巅峰,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儿》,常年高居豆瓣读书榜前列,当年明月在结尾,用“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一句话,完美总结普罗大众对历史的态度。正如丽萨·克龙在《故事魔力》中所讲:“故事是人类的生存指南”,我们把历史变成故事,然后从中获取精神愉悦和生存知识。

第二种态度是考据的,历史专业学者,采用最科学和严谨的方法,试图阐明历史的真相,有些历史的“谜案”,也火出学术圈,成为民间历史爱好者的“圣杯”,比如袁崇焕究竟该不该杀、宣武门之变究竟谁先动手等等。当然,多数的学术研究要更加“枯燥”一些,涉及财政、吏治、兵制这些严肃的内容,阅读的门槛很高,如果在某一领域没有极强的兴趣和深厚的积累,普通人阅读的意义不大。

第三种态度是自我表达的,所谓春秋笔法褒贬古今以史言志,这是中国史官的文化传统,我们最伟大的两部著作,《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蕴藏着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再比如大名鼎鼎的《万历十五年》,内容“并非那一年发生了什么”,而是“黄仁宇认为那一年重要的人和事”。话说回来,这么去要求历史学家,实在过于苛刻,只要是人写的东西,必然带有主观判断,读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始终牢记这一点。

普通人自然可以把历史当故事看,如果实在感兴趣,也能参与学术讨论,甚至可以出版著作。比如黄仁宇就是记者出身,写《北洋军阀史话》的丁中江也是记者,当年明月是公务员。在这意义上,历史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学术和通俗两个领域,对普通人而言,属于业余爱好的范畴。

如果,我们认为历史具有特殊性,正如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所说,我们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是与其紧密联系的。那么,我们就要在人生中,至少有一次,认真思考自我与历史的关联。

我们今天已经耳熟能详,甚至成为普遍共识的历史观念,绝大部分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比如近代史的“冲击-回应”模式、朝贡体系、皇权不下县等。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史料丰富,西方历史学者何曾有过这么好的研究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摒弃了传统,试图转变为西方的研究方法。

那么外国人写的书就好吗?不同于自然科学,历史研究要讲究文化背景的,西方学者也带着他们自己的文化眼镜,比如“皇权不下县”,他们就通过对“有编制”的官员数量研究出发,结合西方领主制度的历史,演绎出了“民间自治”的虚假图景,他们哪知道咱们历来有“胥吏”阶层,在基层是“官与吏”共治。其实,上述提到的几个历史观念,已经陆续被国内学者推翻了。

光是背景就讲了这么多,估计能读到这里的人不足一半了,但又不得不讲,只有将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历史类书籍分门别类,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才能更好的理解,《叫魂》为何能够在“一生只能看一本历史书”评比大赛中脱颖而出。

因为,我并非如其他荐书的作者一样,只选评分高、知名度高和自己看过的,我不仅阅读量够大,还能琢磨出评比逻辑:

一、这本书要是综合的,既有故事演义、也要符合学术规范、还要有自我表达;

二、这本书要能让读者,对自身的现实生存处境有更深刻的洞察;

三、这本书要能“既不西也不中”,能够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潜藏文本,又要对国人习以为常的传统深入反思,让最根本的东西呈现陌生感。

孔飞力是费正清的学生,而费正清是最权威的汉学家之一,著名的“冲击-回应”模式就是他提出来的。孔飞力的第一本书《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是标准的学术论文,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叫魂》之后的两本书,要么过于宏大(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要么过于聚焦(海外中国人),作为普通人而言,阅读体验和性价比最高的,非《叫魂》莫属。

翻了翻公众号历史发布,发现自己在四年前曾经发过两篇荐书的文章,其中就有《叫魂》,四年过去了,那份书单里,大部分书的地位下降了,当初的推荐大部分都是入门类,况且这四年,自己又读了不少,失去了当初的惊艳。唯有《叫魂》,地位不降反升。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数的事实证明,经典的诞生往往来自意外。《叫魂》的诞生就是个意外,他在序言开头写到:

1984年,当我来到北京开始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事研究工作时,全然不知道最终会写出《叫魂》这样一本书,我本来打算研究的,是清政府内部的通讯体系是如何影响其政策的实际运作的。

之后,1789年“剪辫案”的资料开始“召唤”他,使他不得不中止原计划,开始新的写作。

故事从浙江省德清县一位名叫吴东明的石匠开始,终结于山西巡抚苏尔德被贬至边疆。用九章的篇幅,先后讲述了底层民众的经济生活、八旗阶层的腐化、大清律例对超自然力量的判定、传统哲学对超验世界的态度、官僚阶层的运转模式、帝王心术与权力控制等等。传统大一统帝国之下,经济、法律、制度、文化,各个维度应有尽有,贫民、小康、中产、官僚、帝王,各个阶层全面覆盖,且不同维度不同阶层之间,彼此的联系清晰可见。

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这么说:莎士比亚永远包含其他人,而其他人不可能包含莎士比亚。虽然这么做类比略显夸张,但我看过的那么多中国历史类书籍中,《叫魂》总是包含它们。

由于《叫魂》是孔飞力计划之外的,因此他并没有采用学术写作方法,而是一种文学性的叙述。虽然切口很小,并且全程围绕“剪辫案”展开,但因为案例太过典型和代表性,无形中呈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效果,这是西方学者中极为罕见的风格,而孔飞力是无意间达成的,他是研究晚清近现代史的专家,再往前的历史,他可能知晓但并不精通,他是在没有古代史负担的情形下,无意间抓住了中国历史的脉络。

如果他是个中国通史专家,他肯定会像费正清或秦晖一样,提出某个宏大理论,然后拿着理论解释现实。幸亏他不是,他在研究“剪辫案”材料和写本书之前,可能完全不知道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抛弃掉先入为主,就会在写作过程中,和读者的状态一样,顺着思维惯常逻辑往下走,这也使得这本书读起来,像是悬疑小说。最终的结论说服力极强,可能也最接近真相。

第十章《主题和变奏》,用10页纸,6000余字的篇幅,总结了大一统帝国各阶层的困境。我曾看到过不少观点,也曾有过许多思考,耳闻目睹过各种事情,发现最终都落回到那6000余字里。因此,我一边又一边的重复看这本书,盼着那天把这本书能看破,再也不用回看。

推荐观看:

这些火爆全网的十本历史网络小说,你都看过吗?!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301/726.html

“如果你一辈子只能看一本历史书,我推荐这本书。” 的相关文章

好书·书清单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2020年度十大图书

好书·书清单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2020年度十大图书

小编的话2021元旦已过,各出版单位都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来的成绩。有哪些书能被铭记和流传甚至收获赞扬和荣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向读者朋友们展现2020年上海各出版单位的图书出版成果,书香上海特策划推出“2020上海出版单位十大年度图书”活动。诚邀在沪各出版单位,推荐本社年度最有价值的十种图书分享...

世界名人的孩子看到什么?比尔盖茨和耶鲁大学教授,我推荐这11本东西

世界名人的孩子看到什么?比尔盖茨和耶鲁大学教授,我推荐这11本东西

奥巴马会给孩子读《野兽国》;扎克伯格会给孩子读《宝宝的量子物理学》;比尔·盖茨则说,从孩子出生到上大学,他和妻子一直都有陪孩子读书。除了奥巴马、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外,美国其他知名的政治家、作家和慈善家,都会陪孩子读什么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采访了一批名人,其中6位推荐了这11本家庭书单,看看...

如何读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推荐7本书

如何读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推荐7本书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年轻时,我们学习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习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习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因此,学会学习,掌握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七本学习如何高效学习的好书,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好书,大家都能找到...

人类第一个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故事|海外抒情

人类第一个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故事|海外抒情

好书推荐: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有着复杂的一生:他是一个会拉丁文和梵语的物理学家;他左倾,但他也是一个爱国者,却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蒙冤;他研制出原子弹,但是他感到无比内疚,在其后他终其一生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呼吁;他与他同事的妻子还有一段绯闻。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

书难的人来了!老书虫强力推动“按箱底”的三本好书。

书难的人来了!老书虫强力推动“按箱底”的三本好书。

对于老书虫来说,看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放松。小编最喜欢的还是那种剧情不老套,稍微带点幽默风的小说。看书也是一种享受,享受作者从起初生涩的文笔,一步步走向成熟,享受内容一步步的转变,享受主角一生的成长,最终破茧成蝶!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三本值得一看的粮草,希望大家喜欢!1.《生于1984》作者:老徐牧羊热点...

用“怀达电影自传”等五本书了解犹太民族和文化

用“怀达电影自传”等五本书了解犹太民族和文化

6月23日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在上海三联书店举办了“《剩下的世界:瓦伊达电影自传》新书读者推荐会暨2019中德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年度中犹书单发布会”。历时一个季度的中德文化系列活动从4月启航,通过发布了手绘“拾光地图”、定制“拾光香氛”、开发“拾光地图”小程序、举办虹口影视论坛、《五千年犹太文明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