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读了“沉思录”,我才明白,“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往里走”!

读了“沉思录”,我才明白,“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往里走”!

3年前 (2023-01-07)读书有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帝王,将自己的生命感悟一字一句写成书。

书中很多道理历久弥新,被后世无数人称为“人间清醒”。

此书作者是马克·奥勒留,身为古罗马皇帝,他却被后世的罗素评价为“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

奥勒留在戎马倥偬的生涯里,深度思考人生,写下这本哲学著作《沉思录》。

《沉思录》探讨了朴素的自身道德伦理,也探讨了严肃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虽然全书都是作者自己与内心的对话,但我们仍然能从其中窥探到诸多普世性的哲理。

我们这一生,会置身很多困惑如迷雾般的环境,但只要善于找寻,便能冲破迷雾,拥抱晴朗与光明。

一、于忙碌中,找寻闲暇

奥勒留统治古罗马的几十年里,战火不息、灾难频发。

他一生的工作时间,有一半都在外出平定叛乱、救济灾民。

这位皇帝是个明君,可以说为了国家朝乾夕惕、矻矻终日。

虽然日理万机,忙碌不停,但奥勒留仍在工作之余找寻闲暇,惜时写作,完成了这本哲学著作。

现实生活中,忙是每个人的主旋律。

上不完的课、加不完的班、应付不完的社交,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只想立刻酣睡。

接着日复一日,开启同样的状态。

时间被工作几乎占尽,闲暇仿佛生活中的奢侈品,稀有难得。

但是生活总要有一些时间是专属自己的。

梁实秋曾说: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

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倘若工作时间是名利场,那么闲暇时光便是自己的伊甸园。

即便虚度时光,也是得尝所愿。

独身一人,品茗闲读、莳花弄草;

情人相处,看云望星、发呆打闹;

三五知己,相聚一堂、相谈甚欢。

闲暇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感受自我,归于平静。

闲暇时光是一座小桥,能让自己和灵魂更亲密;

闲暇时光是一道彩虹,能让日常的生活别具风采。

“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暇需要制造,需要节省,需要有一颗向往之心。

每个人都应做一名孤勇者,于繁冗的日子里进行突围,找到闲暇时光,去看阳光温柔,鲜花烂漫。

二、于喧哗中,找寻宁静

奥勒留以及他所代表的斯多亚派哲人,他们毕生追求一种冷静和达观的生活。

这些人崇尚恬淡无为的生活,虽然积极出世劳作,但极其向往精神的宁静。

无论是君王,还是平民,都强调在欲望的尘俗里,找回灵魂的清净。

世事喧哗嘈乱,每个人仿佛是被突然丢到舞台上的看客。

身旁锣鼓喧天,自己无所适从,却又无法下台。

《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于声色中不动声色,守得心静,才是一个人最简约亦最高阶的生活状态。

身处喧嚣的世界中,要么有快乐,要么有收获,否则你参与的社交就毫不值得。

因此,面对那些浪费时间金钱又耗费身心的社交,要果断拒绝。

然后,静下心来,把这些时间,用在和自己的独处上。

枯坐、思万千,对话自己;

看书、学技艺,提升自己;

追剧、游四方,取悦自己。

宁静是一个人最好的伴侣,独处是一个人最高效的交际。

严控社交,戒掉无意义的聚会,将带给你更高质的独处,让你收获充实丰盈的人生。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世界纷扰聒噪,宁静方显美妙。

品尝宁静,也许就是品尝人生。

三、于迷惘中,找寻当下

奥勒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皇帝,他受过优良教育,每日勤勉政事,深研哲学思想。

他立足当下,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宵衣旰食地工作,想把罗马建设成一个完美的国度。

虽然他最终未能挽救摇摇欲坠的罗马,但在这个国家存在的每一天里,他都在为之奋斗。

奥勒留在书里说:

“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

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他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你永远找不到比当下更真实的东西,过去和未来,其实都是缥缈无影的。

当下是你生命中最成熟的时期,也是你余生中最年轻的阶段。

它是昨天的归宿,亦是明天的起步。

掌握了当下,便是收获了过去的成品,便是锻造了未来的模具。

《阿甘正传》里,阿甘喜欢每天跑步,引起很多人关注,并跟着他一起跑。

人们猜测阿甘跑步的意义。

但阿甘其实就是享受当下的跑步,没有考虑过任何事情。

直到有一天,他跑了3年多以后,突然间不想跑了。

回去后的阿甘,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奔跑,不断收获自信、爱情、荣誉。

跑好当下每一天,才能收获未来不确定的某一天。

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抓取机会做好已经决定的事,今天专注做完今天的事。

千万不要让“每一个今天”从手上溜走,然后慨叹自己老得太快,而又悟得太迟。

陶渊明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只有丢开过去的往事和未来的迷惘,你才能不断畅快前进。

翻译这本书的何怀宏说过: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

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还会有人去读它。

诸如此刻的你我,远离世俗的喧嚣,于沉思中向内安放自己:

心无旁骛,专注地读一本书;

心有欢喜,静静地聆听一首歌;

心绪缥缈,悠闲地品一壶茶……

人生本就短暂,我们本就该为自己活。

余生,别再向外追索,而要向内生长,与自己交心,和自己较劲,给自己安宁。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热闹褪尽后,仍旧感受到内心的清喜。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书369”,作者:钟杰,编辑:邓汝濛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838.html

“读了“沉思录”,我才明白,“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往里走”!” 的相关文章

幸福感

幸福感

:幸福只是自我灵魂和心态的感官意识。是一种缥缈无影正能量的追求。。。追求幸福能促进人发愤图强,努力上进,精益求精。幸福即简单也深奥更徽妙。幸福大到包罗万象,小至滴水片言。幸福是快乐时的笑,也会是开心时的哭,是使命、是责任、是追求、是痛苦、是享受、是顿悟、是满足、是心态、是自知。是来于生命起点也失去于...

眼盲不盲恋爱二网--“推拿”读后感

眼盲不盲恋爱二网--“推拿”读后感

《推拿》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描写了盲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让人看后心情沉重感慨颇多。本书围绕着“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展开了故事的叙述,介绍了中心里盲人的家庭、工作、生活、交友、恋爱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立体化全景式展示了盲人的自强不息和自食其力的生活场景以及与命运抗争的艰辛历程和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带我去远方(新语·我的快乐阅读)

书,带我去远方(新语·我的快乐阅读)

我时常感恩那些读过的书,虽然很多我甚至连书名都想不起来了。但我知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买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娃内心的高贵在我识字以后,能读到除课本外的其他书籍,是件奢侈的事。要知道,当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时,我最大的愿望,还是顿顿吃上白馒头。物质的极度匮乏,让人的目光沉重,没办法离开...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读什么书?““围城”仍然是最受欢迎的。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读什么书?““围城”仍然是最受欢迎的。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西南大学图书馆发布了2018年度事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布了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最受欢迎的十大图书。报告显示,人文经典类著作持续走俏,《围城》高居全年借阅量榜首。▲西南大学图书馆热门检索词一、《围城》持续受欢迎,高居借阅榜首报告数据显示,图书整体借阅而言,全馆中...

走一条路,带着历史“文化古旅”读后感

走一条路,带着历史“文化古旅”读后感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翻开这本书,我跟随着余秋雨的脚步蹒跚在祖国的天南海北,荒漠戈壁、小桥流水,他千里行走,风尘作伴,用有限的光阴去探索古老的回响。在此之前,我未曾思考过那些历经风吹雨打的古建筑存在的意义,未曾了解过那些隐藏在背后深沉厚重的历史。懵懂无知的我只能跟随着余...

读后感和文学评论

读后感和文学评论

读(观)后感和文学评论,是不少作者写作时很容易相互牵扯混淆的两种常用文体。它们都属于评论范围,但又有一些交集和区别。我最早学写的保存下来的读后感,好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值得一读的 < 周处 >》,而我的最早的文学评论《<祝福> 的“画眼睛”艺术》,则是拜读了恩师吴小秋老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