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要买书,不是一定要读的。

要买书,不是一定要读的。

3年前 (2023-01-07)读书有感

好书推荐:买书不读,有一种是纯为收藏,就像有人喜欢藏邮票、藏红酒、藏古董,藏各种心爱的稀奇之物。更多的,不是不读,而是读的远远不如买的。去年看到有个网友写:又到了一年结束的时候,闲暇时数了数,今年读了104本书,而买了将近300本。这几年读过的书有400多本,家里的藏书却超过了2000册,也就是说,有1600本书没有被临幸过。“你买那么多书,看得完吗?”这是身边亲人和朋友最常问的,答案很明显,看不完。

我一年肯定读不了100本书,买的却远超300本。新加坡的家里,书从书架蔓延到地板、沙发……除了客厅,几乎堵塞了家具之外的所有空间,每每让来清洗空调、修理门窗的工人傻眼,而我也真担心过组屋地板的承重量。上海家中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两个居所里,书都已泛滥成灾,因为多得无法整理上架,新书转眼泥牛入海,要找来用时遍寻不着,一册书先后购入两三本并不罕见。去年有了个Kindle,开心地买了超过300本电子书,可是买纸质书非但没减少,还变本加厉了:同一本书,有时买了几种不同版本,只因如今的书越做越精致美观,让人很难抑制拥有的欲望。

然而,爱书不等于狂买书,这方面最好用的例子是张爱玲。宋淇太太,也是张爱玲密友的邝文美说:“她嗜书如命,也是个彻头彻尾的‘红楼梦迷’,甚至为了不能与曹雪芹生在同一时代——因此不能一睹他的风采或一听他的高论——而出过‘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感慨。”虽然读书口味偏,张爱玲手不释卷是肯定的,但她不热衷买书,也不藏书。偶尔买书,只为写作参考。曾在1971年6月夜访张爱玲旧金山居所的台湾旅美作家水晶描述,她的起居室有如雪洞一般,墙上没有一丝装饰和照片。起居室内有餐桌和椅子,有照相馆那样的强光灯泡,惟独缺少书桌,也没有书架。

至少在美国,张爱玲看书是从图书馆借的。她不仅不买书,还“卖书套现”。1958年9月2日她在给邝文美的信中说,趁搬家机会卖掉了赖雅存在堆栈里的几千本书(大部分是有关美国的书)。“我这样反对藏书的人,这也真是人生的讽刺,弄上这么多书。你想,以你们的家境,Stephen买书我尚且摇头。”

最近读到媒体与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的一个访谈。对李长声,章诒和曾这样感叹:你问日本的历史,他能告诉你;你问日本的风习,他能回答你;你问日本的文学,他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来;连点鸡毛蒜皮的问题,也能给你个完满答案。“李长声写饮酒,写捕鲸,写街景,写书店,写浮世绘,写辞世歌,也是精彩、精致又精辟。叙事,娓娓动听;状物,不厌其烦;写人,道地白描功夫。不明白了,他那支笔是怎么练的?”

练出一支好笔肯定和多读书会读书有关,但这样一个知识丰富的作家,居然也不买书。他说他爱书,见了好书也想据为己有,但在日本不大买书,一是经济考量,二是图书馆太便利,住家附近图书馆藏书百万,想读的都读不过来,哪还有时间逛书店。而且读书不是赶时髦,他又用不着急用先学,在书店看到新书也耐心等到图书馆入藏了再借来读。有些书时过境迁也就不读了,庆幸当初没浪费时间。

“书非借不读”,前人早有此说。除了上图书馆借书,靠着到书店蹭书看而成大家的也不乏其例。唐吟方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写,中国老一辈出版家范用早年就靠蹭书累积了丰厚的学识,智利名作家波拉尼奥,青少年时代也以蹭书出名。以唐吟方的观察,不买书的人另有三种:一是记忆力好,二是读书效率高,还有就是觉得云烟过眼即为我有,书只是载体。他拜访学者金克木,也留意到金家里没有书,那么写文章如何核实材料呢?想来是靠好记性。“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年轻时都有过买书的经历,只是到了后来,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不用买书。”

读书不买书,要么环境所致,要么自有天赋。从周围的现实状况来看,“买书不读”的似乎更多,多到豆瓣上竟有一个名为“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群组。

弘一法师的莫逆之交夏丏尊先生的随笔集《平屋杂文》里有一篇《我之于书》,文字两页不到,很得我心。“二十年来,我生活费中至少十分之一二是消耗在书上的。我的房子里比较贵重的东西就是书。”“我不喜欢向别人或图书馆借书,借来的书,在我好像过不来瘾似的,必要是自己买的才满足。”“除小说外,我少有全体读完的大部的书……什么书在什么时候再去读再去翻,连我自己也无把握,完全要看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兴趣。关于这事,我常自比为古时的皇帝,而把插在架上的书,譬诸列屋而居的宫女。”

夏老的散文名篇《白马湖之冬》我读过好几遍,甚至还特地去过白马湖,试图体验那种“萧瑟的诗趣”。令人景仰的前辈,在“买书不读”这件事上,却天真得和我等之流差不多。真好。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809.html

“要买书,不是一定要读的。” 的相关文章

幸福感

幸福感

:幸福只是自我灵魂和心态的感官意识。是一种缥缈无影正能量的追求。。。追求幸福能促进人发愤图强,努力上进,精益求精。幸福即简单也深奥更徽妙。幸福大到包罗万象,小至滴水片言。幸福是快乐时的笑,也会是开心时的哭,是使命、是责任、是追求、是痛苦、是享受、是顿悟、是满足、是心态、是自知。是来于生命起点也失去于...

关于“飘”读后感范文三部

关于“飘”读后感范文三部

《飘》读后感1《飘》是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实践 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小说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背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以“乱世佳人”斯佳丽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初读《飘》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的感觉是矛盾的—既有些讨厌,但又不得不敬佩她。讨厌的是为了功利...

人生有感。

人生有感。

同处九州地,共饮家乡水。真诚邀一聚,欢乐频举杯。友谊说不尽,笑看鬓毛衰。夕阳伴晚霞,黄昏更可贵!11月3日半塔...

五年级下策习作2“读后感写”,优秀范文10篇

五年级下策习作2“读后感写”,优秀范文10篇

篇一:这样的父爱令我动容——读《傅雷家书》有感秦若曦小时候,我被妈妈搜去看了一架钢琴演奏会。现在才知道,当时在台上优雅弹奏钢琴的老先生竟是傅聪!现在,我读了名著《傅雷家书》也终于明白,傅聪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位严厉又勇敢的父亲。《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给留学的儿子傅聪写的138封书信,表现了傅雷对傅聪的关...

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一个族进步多读书

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一个族进步多读书

没有读书快乐与有用的体验,是无法真正懂得其意义的远大不读书的人,像是缺少灵魂的的人真正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因为读书无用,中国的现实却造就了这样的我们希望面对这样现实的我们能够勇往直前,多读书,多学习,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我们对于...

一本书和一座城市。

一本书和一座城市。

好书推荐:书和城本来是不搭界的。或者说,我们通常不会首先把书和城放在一起去联想、混搭,或是比较。因为,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气质,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格局。但是,当“一处书香地,满城读书人”这样的画面场景、这样的诗意镜头,猛然进入眼帘的时候,眼睛还是会为之一亮,大脑不由自主地被击中。喔,书和城,原来可以毫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