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3年前 (2023-01-07)读书有感

母亲从一个胆小怕事、温顺柔弱的妇女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是她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的结果。母亲的成长过程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初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在长篇小说中,除了巴威尔和尼洛夫娜这两个革命母子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外,农民雷宾的这个中年农民对反动统治阶级怀着深仇大恨,但他身上又带有狭隘的农民意识。他不信任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分子,也不相信他们写的宣传革命真理的传单和小册子。他只相信农民“自己的智慧”。后来在巴威尔等先进工人的教育、帮助下,通过实践斗争的锻鍊,终于改变了看法。他到农村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后,主动要求巴威尔给他提供革命书籍、报纸。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雷宾的革命活动得到农民的支持,广大农民开始觉悟。也具有重要意义。不久雷宾

被捕了。当他遭到警察局长毒打时,仍不忘向农民宣传无产阶级思想:“乡亲们!你们要相信那些印刷品,——为了它,我很可能死掉,他们拷打。拷打我,折磨我[流泪],妄想拷问出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往后他们还要打我,——这一切我都能忍受!因为这些印刷品里写着真理,对于我们来说,这种真理比面包还要宝贵——就是这样!”继雷彬宾之后,叶菲姆.雅可夫等顾雇工,斯吉潘.彼得等农民又承担起宣传革命的任务。雷彬的形象反映了农民在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觉悟,同时也说明农民运动只有在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走向正确的道路。作者通过雷宾的活动反映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在《母亲》中还刻画了不少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如尼古拉.伊凡诺维奇、沙馨卡、索菲亚等人。他们在工农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又不断地向工农学习,认真改造思想。尼古拉有一次和母亲说:“您知道,我近来生活的非常好——经常和工人们一起,谈话啦,观察啦,读书啦,因此,心里积累了许多非常健康纯洁的东西,那些人是多么好哇啊,尼洛夫娜!”这些知识分子多半出身于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家庭,但他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走上了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通过革命斗争的磨炼,成为坚强的革命者,对无产阶级事业做出了贡献。《母亲》阐明了革命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母亲》通过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的描绘。再现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人民的觉悟,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展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景。列宁关于发展工人运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工农联盟的思想,在作品中得到了正确的提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一条是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条是以“经济派”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路线。“经济派”竭力鼓吹工人只开展经济斗争,不要政治斗争;他们崇拜自发的工人运动,否认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否认党的领导作用。列宁针锋相对地提出政治斗争和党的领导作用,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高尔基在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母亲》中正确反映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发展,有力地批判了经济派的种种谬论。《母亲》是运用崭新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写成的。它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优秀作品。《母亲》充分体现了列宁提出的写作的党性原则。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明确指出,写作事业必须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无产阶级作家要努力创造本阶级的新文学,创造“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的新文学。高尔基正是在列宁这一光辉思想照耀下写出了划时代的作品《母亲》。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创造了工人革命家的形象,并通过巴威尔的形象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文学写什么人,塑造什么样的英雄人物,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主张,在资产阶级作家笔下,劳动人民只是作为陪衬,而且往往遭到歪曲和丑化,这是历史的颠倒。在《母亲》中,高尔基把这种颠倒了的历史颠倒过来,把工人阶级——摧毁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唯一领导力量,当作文学新时代的主人,当作文学的主人公来描写。《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典范作品。高尔基在创造《母亲》时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革命发展中来描写现实。(待续)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1023.html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的相关文章

网络文学与“华亚之战”

网络文学与“华亚之战”

  网络作家和网络小说是中国新世纪以来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这是传媒时代、大众文化以及特殊的商业生产机制使网络文学在创作和接受上形成了自身的规律,写作与阅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密切互动的约定性。文学创作日趋技术化、琐碎化,越来越远离生活现场与传统文学生产大地,网络文学实践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并驾齐驱,文学作...

40年来,藏书路、7000本书铺满房屋,环卫工的“书架”路

40年来,藏书路、7000本书铺满房屋,环卫工的“书架”路

刘国成翻阅家中藏书,这套《医宗金鉴》是他花5000元购买的好书推荐:“心在书中,死在书里”,这是四川内江57岁环卫工刘国成曾经在某书城的网名。他从中学时期便热衷看书,随后40多年里不断买书,如今藏书已有7000多册,几乎挤占了家中大部分空间。他眼中的这些“精神财富”,曾被妻子看成废纸一堆,劝他卖书换...

读课外书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否则可能白读了书。

读课外书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否则可能白读了书。

好书推荐:阅读课外书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但是不能盲目地阅读课外书,阅读课外书时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的问题,否则还不如不读。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大量阅读课外书,可是有一部分人几乎一无所获,对于他们阅读只是起到了娱乐作用。我想绝大多数人还是想通过阅读获得娱乐和知识的双重收获,经过多年...

“草屋”读后感

“草屋”读后感

一、《草房子》概要《草房子》曹文轩创作长篇小说《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7年。《草房子》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博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下)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下)

我读的散文集《背影》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散文集按作者所写内容共分了四部分:第一编《追忆似水年华》、第二编《漂泊的踪迹》、第三编《行走于游思》、第四编《标准与尺度》。我目前把前两部分读完了,而且对每篇散文都写了读后感。朱自清塑像第一编《追忆似水年华》共有18篇文章,有6篇是写朱自清先生和友...

读后感分享

读后感分享

你要想改变说话没有重点,逻辑。或者想练好写作的话,那你一定要把《结构与思考力》这本书先搞明白。什么,你头疼,不想学!没什么能阻挡你的梦想,除了你自己,你不是说要一辈子写作吗?你写的文字没有逻辑性,况且你不是说,自己不会说话吗?老是 啊,啊的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能让你组织语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