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社会与文献|18册婚姻与家庭研究书目

社会与文献|18册婚姻与家庭研究书目

3年前 (2023-01-07)好书推荐

好书排行榜:本期文献君为大家推荐的是婚姻与家庭研究的推荐书单,其中包含婚恋转型,婚姻、婚俗与性爱,择偶行为,跨境婚姻等议题,兼顾数据统计分析和质性研方法的应用。

01.《婚恋转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实践》宋丽娜 著

本书将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讨论置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交织和互动、发展主义与伦理主义视野下的行为方式变革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建构与婚恋伦理的重塑,都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02.《恋爱与心理健康:基于不同文化的考察》梁樱 著

恋爱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检验了这种影响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之一——传统价值观的作用,并对其做了中美跨文化的比较。在社会结构与人格的总体理论框架下,本书探讨了基于传统价值观所产生的意义建构如何影响个体面对恋爱压力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本书采用社会调查与定量分析的研究设计,主要使用路径模型来检验内化的传统价值观如何调节恋爱关系对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价值观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在分手后的抑郁程度。

03.《中国人的婚姻、婚俗与性爱》尚会鹏 著

本书以中国中部一个村落西村为考察对象,对乡村社会中中国人婚姻缔结的全过程以及围绕婚姻产生的一系列习俗、仪式和观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对中国人婚姻的缔结过程的描述和对婚俗、爱情与性文化的剖析;下编是对“闹房”这一特殊习俗的专题研究。书中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人的婚姻、婚俗及性爱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人的心理、行为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变化。

04.《性·爱·情:过程中的主体建构》王文卿 著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处理爱情与性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借助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考察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和利用新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空间。情感在性的社会关系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一些青年开始程度不同地偏离以婚姻为中心的传统性秩序,积极追求性的快乐并努力解决性的烦恼。借鉴斯威德勒、阿帕杜莱和布尔迪厄等人的理论资源,本书分析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主体的“放开”何以可能或不可能。

05.《社交媒体中的婚姻与个体》程萍 著

Web3.0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国人生活的深度嵌入,婚外性开始借助社交媒体这一新的媒介工具,并呈现出新特点。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国内某知名社交媒体为调查对象,前后花费三年时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28名已婚男性的网络约见行为进行了虚拟民族志研究。以此为棱镜,本书从日常生活实践的生活伦理视角,展布转型期已婚者特别是男性已婚者构建、演绎婚外性脚本的行为、过程和心理,揭示了人们对婚姻的复杂性认知,也丰富了性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06.《性别失衡与青年择偶》贾志科 著

本书通过统计数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资料,对我国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大型相亲会为例,对城市地区未婚青年择偶拥挤状况进行探索性研究;对当前城市青年择偶问题的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并探讨性别失衡对城市青年择偶的直接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对农村青年的择偶观念、择偶现状及择偶窘境呈现出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原因及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提出防范农村青年择偶拥挤风险的策略和服务建议。

07.《云南跨境婚姻移民:一项多元交织分析研究》陈雪 著

跨境婚姻移民是亚洲区域内部移民女性化趋势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亚洲跨境婚姻移民现象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共同联系?跨境婚姻移民在云南又有何独特之处?本书在性别与移民研究互动产生的多元交织分析框架之下,从时空交织性、身份交织性以及行动交织性去分析云南跨境婚姻移民现象的产生动因与特点,去描绘婚姻移民的日常生活,去探讨妇女在跨国底层空间家庭与社区空间的能动性与限制,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经验中,去探寻新的、适合本土的灵活治理策略。

08.《流动过程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研究》李卫东 李树茁 著

本书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人口流动过程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差异。通过探讨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可以较为深入地理解人口流动对农民工婚姻的影响;而通过探讨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性别差异及人口流动过程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差异,则可以较好地理解人口流动对农民工家庭性别关系的影响。

09.《农民工婚姻冲突:现状与影响因素》杨婷 著

本书将婚姻暴力研究置于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聚焦于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婚姻暴力问题,在充分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特殊的社会情境提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全国性调查数据和地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呈现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婚姻暴力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如婚姻缔结特征、夫妻相对资源、婚姻质量、家庭压力等进行了假设验证和数据分析。

10.《流动农民工的婚姻维系》罗小锋 著

本书以流动民工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流动对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影响,分析了流动民工的婚姻是如何维系的、维系的动力和机制是什么、流动民工的婚姻又是如何走向解体的、解体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本书研究发现:伴随人口流动,流动民工的家庭呈现流变的特点;面对流动的冲击,绝大多数流动民工夫妻会采取各种措施去维系婚姻;受文化、制度和结构因素的影响,流动民工的婚姻承诺虽然也包含个人承诺的成分,但以结构性承诺和道德承诺为主。

11.《性别视角:婚姻与家庭》王金玲 黄长玲 主编;姜佳将 高雪玉 副主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处在某种性别盲点或性别偏见之中,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性别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热门的三大议题之一,是开展学术研究和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视角,也是人们改变生活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大陆第一部有关台湾妇女/性别研究的论文选集,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理念,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也有助于推动当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12.《山水“峒氓”:明清以来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家族、婚姻与仪式传统》黄瑜 著

本书运用“历史民族志”的研究视角与书写风格,结合民间历史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对黔桂交界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峒地”村寨民众展开研究,希望揭示自明清以来,面对王朝国家的军事力量以及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政策,山区村寨社会在家族组织、婚姻关系和仪式传统等方面发生的整体性“结构”变迁,以此探讨南方山区人群身处王朝国家统治下的多种可能性和多元化途径,并且重新思考中国西南地区民众的历史书写与社会文化进程。

13.《“剩男”“剩女”:适婚人口的初婚风险》孙伟红 著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探究我国适婚人口初婚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由于“剩男”问题与出生性别比失衡紧密相连,在宏观层次上,本书基于我国历年的宏观人口统计数据,运用修正后的婚配性别比法和理论男婴富余比方法,度量我国初婚市场整体的婚姻挤压水平,从而为初婚风险研究提供宏观背景。在微观层次上,我们首先将初婚风险的个体和家庭影响因素系统性地划分为家庭先赋性因素和后天自致性因素,然后利用2010年与2014年两次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和事件史分析方法刻画它们的影响大小,同时运用相关的婚姻理论来解释背后的作用机制。

14.《性别与家庭:《妇女研究论丛》研究集萃(全2卷)》杜洁 宓瑞新 主编;史凯亮 王妍 綦郑晓 副主编

本论文集收录的87篇论文是《妇女研究论丛》近年来刊发的性别与家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婚姻家庭法律、家庭观念、家庭角色与地位、人口流动与婚姻模式、生育与社会支持、亲职、工作-家庭平衡、家庭照料与养老、历史与文化习俗等方面。期待这些基于性别视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家庭变迁、特征、功能的认识,推动家庭研究和婚姻家庭工作深入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家庭友好政策。

15.《人口流动与家庭关系的变迁:甘肃岭村调查》连芙蓉 著

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652万人。作为流动的人力资源,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之间,给城乡社会带来深刻冲击。本书通过实证调查,立足于家庭关系和家庭策略,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宏观背景下,探讨不同家庭在面对劳动力城乡转移时的不同选择、决策依据和影响等。本书将为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事实参考,其意义将不限于家庭及家庭关系。

16.《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美]丛小平 著译

本书以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封张婚姻纠纷案”为切入点,讨论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改革和司法建设。作者讨论了从司法案件的原型到文艺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全景式的视角,探讨了此案在司法实践、乡村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面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新话语、新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作者认为,新的话语和新的文化符号凝聚了20世纪社会运动与革命的实践与经验,同时也连接了传统与当代,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念化表达。

17.《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第4版)》[日]落合惠美子 著、郑杨 译

作者在分析二战后日本家庭和日本社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推动了日本家庭社会学向前迈进一大步。作者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的诞生、大众化和变迁,展望了21世纪日本家庭变化的新趋势。书中还涉及一些有趣而深刻的话题,如“为什么女性是主妇”“主妇的诞生”等,在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对家庭的多样性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

18.《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1辑):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视野》杭苏红 执行主编

《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分为三个专题,“历史人口学视野下的家庭”部分通过历史统计数据,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生育、婚姻、家庭规模等问题进行长时段的探讨;“传统家庭伦理与实践”部分试图从丧服角度出发,通过解读经史资料重新厘清传统家庭伦理的诸多特征,比如对于“差序格局”的再解读;“近代以来的的家庭与个人”部分通过口述史等方法对该时期家庭问题探讨。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301/782.html

“社会与文献|18册婚姻与家庭研究书目” 的相关文章

如何读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推荐7本书

如何读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推荐7本书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年轻时,我们学习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习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习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因此,学会学习,掌握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七本学习如何高效学习的好书,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好书,大家都能找到...

用“怀达电影自传”等五本书了解犹太民族和文化

用“怀达电影自传”等五本书了解犹太民族和文化

6月23日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在上海三联书店举办了“《剩下的世界:瓦伊达电影自传》新书读者推荐会暨2019中德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年度中犹书单发布会”。历时一个季度的中德文化系列活动从4月启航,通过发布了手绘“拾光地图”、定制“拾光香氛”、开发“拾光地图”小程序、举办虹口影视论坛、《五千年犹太文明史》读...

2019年,这6本网络小说经历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时光!

2019年,这6本网络小说经历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时光!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中流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2019年就已经将近过半了,当年初我们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却一晃已经到了年中。时光一晃而过,不知道书友们又看过多少网络小说呢?陪着我们一起度过无数时光的网络小说,是否还留在手机里。一、《剑来》烽火戏诸侯一本王思聪都忍不住打赏270万纵横币的网络小说,绝...

解读里斯和秦始皇长生游戏的经典小说“我触摸金教尉的那年”去年完结。。。

解读里斯和秦始皇长生游戏的经典小说“我触摸金教尉的那年”去年完结。。。

《我当摸金校尉的那些年》(完本)作者:道门老九作为古董商人李卫国的孙子,因为爷爷李卫国立下的特殊遗嘱,李叮当并没有继承他任何遗产。但是凭着个人出色的能力,他的日子过得一直都很潇洒,可惜一次古董买卖遭到朋友仙人跳后,直接导致他欠下一屁股高利贷的债……为了能够还债,他只好按照爷爷的遗嘱开始找寻青铜羊尊,...

现代白领,穿越水仙系,圣浦回女配,推荐三卷舒珍女配小说

现代白领,穿越水仙系,圣浦回女配,推荐三卷舒珍女配小说

最近很多老书虫都在怨书荒,小编作为一个10年书龄的老书虫,也是很理解大家的呢。所以今天小编将为小可爱们介绍几本好看的小说,如果有你喜欢的小说,小编也会跟着高兴的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现代白领穿越修仙小说中,还成了炮灰女配!三本修真女配文推荐一、《我有暴力金手指:最强逆仙》简介:她,现代白领苏素,穿...

亚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华文小说

亚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华文小说

二零一五年亚洲周刊十篇小说揭晓,来自两岸三地乃至新加坡的华人作家:迟子建、王定国、王安忆、颜歌、葛亮、王良和、刘大任、陈雪、陈冠中、英培安的作品入选年度十篇小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作家各占三位,新加坡则占一位。这是唯一面向全球华文作家的评选,为推动中文创作树立了独特的标杆。十段小说中,短篇小说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