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蔡金涛院士传记》简介: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遗产,是我们前行路上宝贵灯塔

《蔡金涛院士传记》简介: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遗产,是我们前行路上宝贵灯塔

3周前 (06-27)好书推荐

1.jpg

一、内容简介

本书生动翔实地记述了我国著名电信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导弹控制技术科学家蔡金涛院士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崇高的精神世界,弘扬了蔡金涛院士孜孜求实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中国航天珍藏一份珍贵的文化财产。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记载航天历史、传承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新人、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作者简介

谭邦治,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曾从事导弹控制系统及总体设计工作,后曾在七机部办公厅任秘书,航天部科技委办公室主任、科技处处长,航天工业总公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经济贸易部总工程师。现任“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学术研究部主任。荣获航天部二等功、三等功,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科技论文、报告140余篇,参加编写《世界导弹与航天工业要览》《航天入门必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空航天卷1、2)》《新世纪百科知识金典》《两弹一星元勋传》《任新民院士传记》等著作。

三、图书目录

  • 引 言

  • 第一章 农家子弟 立志攻读

  • 1.艰辛童年 吃苦耐劳

  • 2.勤奋刻苦 品学兼优

  • 3.交大苦读 崭露头角

  • 第二章 业绩突出 赴美深造

  • 1.深入实际 注重实践

  • 2.喜结连理 翁婿情深

  • 3.留学三年 四项佳绩

  • 4.放弃读博 毅然回国

  • 第三章 致力电信 抗击日寇

  • 1.造真空管 增强国力

  • 2.奔赴后方 致力抗战

  • 3.遇险不惊 化险为夷

  • 4.执掌教鞭 教书育人

  • 5.滞留重庆 潜心研究

  • 第四章 钻研科技 实业救国

  • 1.赴渝受训 入国民党

  • 2.军统看中 断然婉拒

  • 3.拒搞接收 致力建所

  • 4.技术领导 率先垂范

  • 5.拒去台湾 迎接曙光

  • 6.解开纠结 还本复原

  • 第五章 科技元老 电信泰斗

  • 1.喜迎解放 踏上征程

  • 2.机构变迁 人尽其才

  • 3.钻研技术 研制设备

  • 第六章 调赴五院 投身创建

  • 1.认真负责 精心选址

  • 2.与苏谈判 一丝不苟

  • 3.夜以继日 审查初设

  • 4.优质工程 解决屏蔽

  • 第七章 地地导弹 主持控制

  • 1.领导参加 仿制控制

  • 2.呕心沥血 改型研制

  • 3.受命主持 分析故障

  • 4.改为全惯 功不可没

  • 5.研制“东三” 制定方案

  • 6.战略思维 注重规划

  • 第八章 地空导弹 技术带头

  • 1.领导指导 仿制“红一”

  • 2.改进改型 “红一”“红二”

  • 3.领导研制 红旗三号

  • 4.倾注心血 制订规划

  • 第九章 钻研理论 建树学术

  • 1.网络展开 简捷算法

  • 2.默默耕耘 钻研不辍

  • 3.滤波技术 颇有研究

  • 4.身在牛棚 心系科技

  • 5.以史为鉴 激励后辈

  • 第十章 亦理亦工 注重实践

  • 1.需求牵引 为国服务

  • 2.亲力亲为 动手实干

  • 3.技术民主 集思广益

  • 4.治学严谨 精益求精

  • 5.电磁计量 倾注心血

  • 第十一章 良师伯乐 同窗挚友

  • 1.良师伯乐 指点关爱

  • 2.知己领导 信任呵护

  • 3.良师益友 互尊互敬

  • 4.同窗同事 相伴相助

  • 5.实事求是 帮助呵护

  • 第十二章 举贤荐才 提携后辈

  • 1.大师风范 诲人不倦

  • 2.荐举贤能 树人育才

  • 3.热爱劳动 注重实践

  • 第十三章 社会兼职 尽职尽责

  • 1.科技兼职 重在规划

  • 2.社团兼职 献计献策

  • 3.学会团体 助力发展

  • 4.荣誉奖励 激励奉献

  • 第十四章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 1.上书直言 振兴二院

  • 2.履职筹建 院科技委

  • 3.尽职尽责 狠抓预研

  • 4.大师风范 笔耕不辍

  • 第十五章 鞠躬尽瘁 驾鹤仙逝

  • 1.组织送别 悼念元老

  • 2.同事下属 怀念赞誉

  • 3.临终之前 牵挂夫人

  • 4.晚辈痛悼 矢志承业

  • 蔡金涛大事年表

  • 蔡金涛主要著作与论文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 记

《蔡金涛院士传记》简介

一、书籍概况

好书推荐:《蔡金涛院士传记》是一部记录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蔡金涛生平与学术成就的传记作品。本书以时间为脉络,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细节和深入的访谈,全面展现了蔡金涛从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国际知名无线电与航天技术专家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书中不仅刻画了蔡金涛在专业领域的突破性成就,更通过他的科研实践、教育理念与人生选择,传递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

二、蔡金涛生平与核心成就

蔡金涛(1908—1996),江苏南通人,中国无线电技术、航天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他的一生贯穿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学术生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主要成就集中于以下领域:

1. 无线电技术的开拓者

20世纪30年代,蔡金涛在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求学期间便展现出卓越天赋。毕业后,他投身于中国早期无线电技术研究,在真空电子器件(如电子管)、短波通信等领域取得突破。抗战时期,他主持研制的“战地短波电台”大幅提升了军队通信效率,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高频振荡器稳定性”“微波电子管”等难题,为中国无线电工业奠定了基础。

2. 航天电子学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启动航天工程后,蔡金涛临危受命,转向航天电子系统研究。他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代运载火箭的“箭载电子设备”,解决了火箭飞行中的信号传输、姿态控制等核心问题;参与制定了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的标准体系,培养了大批航天电子领域的骨干人才。他的工作直接支撑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的成功,被誉为“中国航天电子学的开山鼻祖”。

3. 科研与教育的融合者

蔡金涛不仅是科学家,更是教育家。他在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任教期间,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编写了中国首部《无线电基础》教材,影响了几代科技人才的成长。他提出“科研要为国家的急需服务”,强调“技术突破必须扎根于基础研究”,这一思想至今仍是中国科技界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传记的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以蔡金涛的学术生涯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分为多个篇章展开:

• 第一章:家国情怀的萌芽

讲述蔡金涛在江苏南通的童年与求学经历。出身贫寒的他,凭借勤奋考入交通大学,目睹旧中国科技落后的现状,立志“用科学改变国家命运”。书中通过他与师长、同学的互动,刻画了他“严谨务实、心怀家国”的性格底色。

• 第二章:战火中的科技报国

聚焦抗战时期,蔡金涛在艰苦条件下主持军工科研的经历。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带领团队在防空洞中研制短波电台的过程,以及如何突破日军封锁获取关键材料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 第三章:航天时代的开拓

记录蔡金涛从无线电领域转向航天电子学的转折。书中披露了他参与“两弹一星”工程幕后工作的细节,包括如何解决火箭电子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以及他与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的合作细节,还原了中国航天事业初创期的艰辛与辉煌。

• 第四章:教育与传承

着重描写蔡金涛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实践。书中收录了他的学生(如多位院士与航天专家)的回忆,展现了他“严师慈父”的形象——既对学生要求严格,又倾囊相授,为中国科技界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 第五章:精神永续

总结蔡金涛的学术遗产与精神内核。书中引用他的名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敢啃硬骨头”,并分析其思想对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启示,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平衡”“科研团队的协作精神”等。

四、书籍特色与价值

1. 真实还原历史细节

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访谈蔡金涛亲友及同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他在抗战时期冒险穿越封锁线采购电子元件的经历,以及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时与团队连续奋战72小时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2.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传记不仅关注蔡金涛的学术成就,更通过他的家书、日记与言论,展现了他作为丈夫、父亲与师长的一面。例如,他对子女“淡泊名利,专注学问”的教诲,以及对学生“做学问先做人”的要求,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品格。

3. 时代精神的写照

蔡金涛的一生与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关键节点紧密相连。本书通过他的个人经历,折射出中国从“科技落后”到“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为当代读者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供了历史镜鉴。

五、社会影响与评价

《蔡金涛院士传记》自出版以来,受到科技界、教育界与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专家孙家栋评价:“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位科学家的生平,更是一部中国航天电子学的‘活历史’。” 读者反馈:“蔡院士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科学家从来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和人类的进步。”

本书不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激励当代青年投身科技、报效祖国的精神读本。它通过蔡金涛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科学的道路从来充满荆棘,但只要心怀家国、脚踏实地,就能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六、结语

《蔡金涛院士传记》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佳作。它通过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叙事,让读者看到了一位科学家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如何在技术封锁与资源匮乏中开辟新路,如何以“甘为人梯”的胸怀培养后辈。蔡金涛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提醒我们:科技强国的梦想,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而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遗产,正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宝贵的灯塔。

七、书评

仰望苍穹星河遥,不负先贤踏浪行

撰稿人:高二创新一班 陈子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籍是《蔡金涛院士传记》。

一张张印有清癯的面容、睿智的眼神的照片,一摞摞大红烫金的荣誉证书,一页页娓娓道来的自述材料……无声地向我们介绍着这位中科院院士、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蔡金涛。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心怀国之大也,从南通乡间走进了世界顶尖学府,几十年风雨,孜孜以求,最终成为研究尖端武器的科学家、科技界泰斗,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志存高远,追寻星河之遥。蔡金涛出生在江苏省南通一个佃农的家庭。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为了完成大学学业,蔡金涛勤工俭学,最后甚至不得不借高利贷。债台高筑和贫困拮据的家庭环境并没有压垮蔡金涛求学的心。1933年,蔡金涛争取到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并成功取得学位。在实习期间,蔡金涛更是搜集了制造高功率发信真空管的所有资料,这也成为后来中国建立真空管厂的基础。

我自横刀向天笑,脚踏实地,拳拳报国赤心诚可见。蔡金涛不为富贵强权所迫,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归国,将自己一身所学,都贡献给了国家。他所主持研制的真空管,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蔡金涛院士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无线电领域的专家,并主持和参加多项研究,为我国的导弹发展和国防力量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实践向我们讲述: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当志存高远,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激发奋进潜力,把准人生航向,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提升人生境界。

今日,让吾辈青年时刻不忘“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的初心,秉持“百尺竿头思更近”的决心,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回望来路,接续奋斗,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新时代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部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青春励志色彩的小说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对知识尊严、公共责任与人文精神的深情致敬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506/21540.html

“《蔡金涛院士传记》简介: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遗产,是我们前行路上宝贵灯塔” 的相关文章

书单--值得入手的9本新书,推荐

书单--值得入手的9本新书,推荐

任何知识(阅读)都可能有两种用途:它可以通过引导技术活动,为直接、具体的目的服务;它也可以通过引导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为更持久但不那么明显的目的服务。向你推荐近期出版的9本新书,让我们一起理性、逻辑地思考问题、密切关注世界、对新思想和观念的良性影响持开放态度,在阅读中训练好奇心、联想能力和沉静的自...

半年盘点|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陈建军推荐9种好书

半年盘点|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陈建军推荐9种好书

//书香上海自8月8日起特推出“半年盘点”专栏邀请各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推荐本社半年好书今天为大家带来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建军推荐的九种好书快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好书吧~荐书人好书·书单1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王正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本书通过对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十个极为重要的...

追妻化妆石像集30卷

追妻化妆石像集30卷

文名就不放出来了,老规矩,还是去桃子微信朋友圈自觉领取文包~很多小伙伴也懂的~不懂的,单独问桃子吧有古言有现言,都是桃子觉得不错的,最近没看什么新文,如果大家有什么推荐,欢迎号内对话一下,推荐给桃子看看吧真真真真希望,大家没加桃子微信,防失联的,去加一下不知道怎么加,看今天发布的最后一篇文章,真真太...

董宇辉的推荐书目录,这5本是必看的经典,你看过几本?

董宇辉的推荐书目录,这5本是必看的经典,你看过几本?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是董宇辉常说的一句话,一个陕西潼关的小伙子,没背景没颜值,却通过直播走红,凭一己之力带火了东方甄选。好看的皮囊千千万,但有趣的灵魂却很罕见。董宇辉用知识的魅力征服了千万粉丝,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那种豁达,是随口一篇小作文的降维打击。董宇辉喜欢卖书,从尼采到苏东坡,从唐诗到宋词...

火辣的全网的三本年代网络小说,你看过几本?

火辣的全网的三本年代网络小说,你看过几本?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大宝贝们,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祖上八辈贫农,内里根正苗红的榜哥。近期有一部由 阿福 所著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全宇宙热映,这是一部寒冷的西伯利亚冷风在它面前也要低调过冬的魔鬼剧。最有意思的是此剧的预告弹幕要多于正片的弹幕数量,据传是因为大家看...

辉煌终成梦,给“风儿”打开一份书单。

辉煌终成梦,给“风儿”打开一份书单。

什么是风雅?我在《极致审美:晚明南方士人风雅录》里说,“风”是国风,关乎饮食男女;“雅”指趣味,更有一种精神的高洁在里面。风,一个唇齿音,气流轻轻推出;“雅”,一个平坦的元音,似门被轻轻推开,又似古人临风吟诵。风雅合在一处,指涉一种生活形态,一种物质性和精神性高度结合的生活。这种消弭了艺术与人生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