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对知识尊严、公共责任与人文精神的深情致敬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对知识尊严、公共责任与人文精神的深情致敬

2个月前 (06-26)好书推荐

1.jpg

1、内容简介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该设立一个碑帖专区,大量地买,做成特色。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外文童书区,在碑林区工作的外国人不少,如果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看见母语故事,一定很激动吧。还应该有一个漫画专区,把这个区域做好了,这几个书架也可能会成为漫粉聚集地, 也许周末会被读者挤满吧……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选出1万种图书来。不曾想,一个小小的书目触动了各方利益,一场“书目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2、作者简介

杨素秋,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政府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3、图书目录

  • 初到南院门

  • 两个人的图书馆

  • 开会了

  • 今日斩获写作素材

  • 批评一连串

  • 小米稀饭慢火火熬

  • 十分吻合“十四运”

  • 个人英雄主义

  • 真实意见

  • 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他想自己走进海水

  • “做题家”, 我们一起读诗吧

  • 碑帖外不外借

  • “娟娟发屋” 与“睡觉无聊”

  • 武侠奶爸

  • 在脂肪中寻找肌肉

  • 这一幅里没有爱情

  • 书房里, 你不是孤身一人

  • 小砝码

  • 山外有山

  • 雨打芭蕉

  • 雪夜的老虎

  • 阅读树枝的女人

  • 石榴果挂满枝头

  • 最后的阵地

  • 像云杉那样生长

  • 书中出现的书名

  • 书中出现的作者

  • 后记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是杨素秋创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于2024年出版。这本书以作者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局挂职期间,主导建设一座社区图书馆的经历为主线,通过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图书馆从筹备到落地的艰难过程,同时深入探讨了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知识传播的价值以及理想主义者在现实困境中的坚守。以下从几个方面介绍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4. 核心主题:图书馆作为“理想主义试验田”

杨素秋在书中提出一个核心追问:“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她没有停留在图书馆作为“藏书之所”的表层功能,而是将其视为对抗功利主义、连接人与知识、守护文化多样性的精神空间。书中记录了她如何顶住各方压力(如预算限制、形式主义考核、商业化的诱惑),坚持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不功利”的公共文化场所——这里没有功利的阅读指标,没有商业化的喧嚣,而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自由、平等获取知识的港湾。

5. 真实记录:从“挂职干部”到“图书馆创业者”

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记录了自己从一名高校教师临时挂职政府岗位,到成为图书馆项目负责人的全过程。书中既有她与政府各部门沟通协调的琐碎细节(如场地选址、资金申请、施工监督),也有她对图书馆定位的反复思考(如何平衡“公共性”与“专业性”)。例如:

• 选书争议:她坚持亲自挑选书籍,拒绝“关系书单”和商业出版商的推销,甚至为了一本冷门学术著作跑遍旧书店;

• 空间设计:她反对将图书馆变成“网红打卡地”,坚持保留阅读区的安静氛围,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功能分区;

• 社区联结:她组织读书会、儿童故事会等活动,让图书馆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纽带。

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如何“戴着镣铐跳舞”,却又始终不放弃对文化价值的坚守。

6. 社会意义:公共文化空间的困境与突围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一面映照当代中国公共文化建设的镜子。书中尖锐指出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诸多问题:

• 形式主义盛行:部分地方政府将图书馆视为“政绩工程”,追求外观豪华却忽视内容质量;

• 商业化侵蚀:书店和图书馆被要求“自负盈亏”,知识传播沦为消费主义的附庸;

• 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不同社区之间的文化资源差距巨大,弱势群体难以触及优质知识。

杨素秋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突围路径:通过专业主义和人文关怀,让图书馆回归“服务公众”的本质。她的故事激励读者思考——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为“无用之事”(如纯粹的阅读、知识的分享)保留一方天地?

7. 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备的写作风格

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本书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深度:

• 细腻的叙事:书中既有对挂职生活的幽默自嘲(如“从高校老师变成‘跑工地’的包工头’”),也有对普通人物的深情刻画(如退休教师志愿者、外来务工子女读者);

• 深刻的思辨:作者穿插了大量关于图书馆史、知识社会学、公共政策的讨论,引用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作家的观点,赋予作品哲学高度;

• 人文关怀的底色:全书始终贯穿对“人”的关注——无论是读者的需求,还是基层工作者的困境,都被置于聚光灯下。

8. 获奖与评价

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月榜,并被《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推荐。读者评价它为“一部点燃理想主义的书”“让我们重新相信知识的力量”。有评论称:“杨素秋用一座图书馆的微光,照亮了公共文化建设的荒原。”

总结

好书推荐:《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关于“建一座图书馆”的故事,更是一次对知识尊严、公共责任与人文精神的深情致敬。它提醒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却精神匮乏的时代,图书馆依然是对抗浮躁、守护文明火种的重要阵地。正如作者所言:“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一本书、为一个读者停下脚步,图书馆就有存在的意义。”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506/21535.html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对知识尊严、公共责任与人文精神的深情致敬” 的相关文章

全球1.4亿会员评选的72本年度书单,拯救你的书荒!(12岁)

全球1.4亿会员评选的72本年度书单,拯救你的书荒!(12岁)

文丨毛妈carol上次做了一篇针对0~12岁的儿童读物,很多朋友表示大龄青少年也书荒啊!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针对12岁+的书单,因为孩子认知基础和英文基础不同,有的书15岁+阅读更合适,大家根据孩子的能力做好挑选。这次也是纯推荐,大家可以对比各平台的优惠政策入手哦~Goodreads在全球拥有超过1....

经典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列表

经典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列表

作品名称:Boy Reading Adventure Story创作者:Norman Rockwell创作年代:1923“从岩石到细菌,从植物到动物,这些书分享了这个星球上丰富的生命。我们无法真正踏上每一片土地,我们也没办法牵孩子的手去看每一处风景,我们没办法听每一个诗人,讲他们的故事和歌谣,我们也...

不读这本书,没人敢说自己懂读。

不读这本书,没人敢说自己懂读。

好书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谈论阅读方法论是书,没有之一。这本书写得实在是非常非常精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为作者的观点感到由衷折服,并在书的空白处做了诸多批注。书中讲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阅读、阅读的目标,以及具体阅读某一类图书的方法,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阅读的有用...

读完这3本书,就更“文艺范”了。

读完这3本书,就更“文艺范”了。

一、《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作者: [法] 让-雅克·卢梭有些书是触及到一个人的真实灵魂的,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地口味。像卢梭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所写的回忆录实在是应该好好的阅读一下。他所写的这本书虽说起初是应付那些批判他的人而写的,但这更能反映情况的真实性。他将自己的经历作了一个大致的简述,其中许多...

10本励志与成功书籍,深受读者好评的励志图书

10本励志与成功书籍,深受读者好评的励志图书

有很多书籍是关于励志与成功的,好书网在这里介绍10本广受读者好评的本励志与成功书籍希望大家能喜欢。1、《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修订版)》这本励志与成功书籍是一本关于性格心理学的作品,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看清小我,进而在生活中操练,让自己更加自在、解脱、快乐。而感恩,正是你用谦卑的心去体会一...

十大励志书籍排名

十大励志书籍排名

1、《秘密》(朗达.拜恩)《秘密》是2008年11月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朗达·拜恩。 在本书作者揭露了运行在宇宙间主宰人生的强有力的黄金法则,清晰明了地解析了如何运用这个法则,创造美满幸福的生活。2、《名人传》(罗曼罗兰)《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