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2015年11月21日,“新京报2015年度好书120本入围书单”正式公布,商务印书馆有5本入选;6本入选月度和年中书单。
感谢新京报2015年度好书的评委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这是一份坚持了12年、见证孤独、追求意义的书单;
这是“一份像石头一样坚硬又坚持的书单”。
所以,这是11本不能错过的书。
12年,我们努力坚持思想的、文学的价值,但成功学还是把读书人的世界冲刷得七零八碎,连我们自己的阅读,也越来越沦落于朋友圈的文字碎片。
——涂涂(《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新京报2015年度好书5本入围书单
1.《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
作者:郭亮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5年3月
在明朝之前,中国存在的地图更接近于艺术品,与山水画相结合。直到晚明时期,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为广东肇庆知府王泮呈献了世界地图,后者才知晓了北回归线、子午线、赤道等地理概念,由此晚明一名官僚开始接触欧洲地图,而西方制图者也逐渐将中国接近艺术品的绘图方法加以借鉴,东西方的地图绘制方式开始相互交融影响。
这本书既是对十七世纪东西方地图交流的呈现,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2.《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
作者:卜正民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5年10月
占领会产生两种后果:通敌,或是抵抗,关于后者,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小说和研究著作可资参看,让我们相信抗日战争是一场英勇无畏的国族抵抗运动。但关于前者,只是尴尬地存在,在当时被唾弃,在战后被审判,在现在被遗忘,这才是它应有的命运。但卜正民的这本著作则恰恰展现了这个黑色地带,以及夹在抵抗和通敌之间惯常被人遗忘的灰色地带。
卜氏揭示出了一个在过去研究中被我们经常甚至是刻意忽略的面向,即战争处境下人们如何做出选择。尽管这本书在史料的运用上稍显单薄,但它却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让人们可以知道,黑与白只是两个端点,中间才是最漫长、最复杂的灰色。
3.《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作者:(美)欧文·亚隆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5年5月
欧文·亚隆,是国际公认的心理治疗大师,团体心理治疗权威,与维克多· 弗兰克和罗洛·梅并称存在主义心理学三大代表人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出版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定义了生活的4个终极问题: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并认为生活中所有的痛苦基本源自这4个方面的困扰。
当时,年轻的亚隆带领晚期癌症患者和表亲者团体,在与死亡离得最近的人群中,确认了这些主题。
他的直面死亡,为我们理解死亡与生命提供了方向和空间。
4.《文化拯救——中国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
作者:吴小鸥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5年11月
当我们读到吴小鸥的这本新著时,脑海中,很自然地会浮现出这样的句子:“他们穿着长袍马褂或西装革履,或洋人、或官员但更多的是出版界志士,他们说着江浙方言或京腔京语,在书斋中或圆桌旁,印刷所或出版社,以文化拯救中华民族,伴随着无数个晨钟暮鼓黄卷青灯,以其学养、眼界追随新知,汲汲于教科书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就是中国近代教科书的编撰者们。”
在《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一书的后记中,吴小鸥最后这样写道:“以中国近代教科书为基点,对其前后中国以及国外教科书的启蒙价值继续不懈地探寻。这,一定就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了。”
5.《树的秘密生活》
作者:(英)科林·塔奇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5年5月
这是一封写给树的情书。作者抛开人类对于树木普遍性的浪漫化想象与功利性追求,用饱蘸温情与智慧的笔写下了树的故事——它们的种类、分布、生死以及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竞争和合作。这本书让我们意识到了人类对树的无知与误解——实际上,树木在地球表面中缓慢行走着;每一棵树都有着浩大磅礴的生命结构,很多因素都可能将它置于死地;它们也会吸引伴侣,甚至有记忆;树或许掌握着解决环境甚至经济问题的密钥——我们的树生活在现在,记得过去,甚至参与未来。
以下为月度及年中榜:
6.《伟大的博物学家》
《新京报》2015年1月榜
美丽的,迷人的,严谨的,明晰的,这本书既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群体的传记,也是一门学科本身的历史。罗伯特·赫胥黎告诉读者,博物学不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书中那些美轮美奂的自然博物馆藏,呈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旅程,表达出人类对世界亘古以来的好奇心,而那些伟大的博物学者的生命历程则告诉读者,人与自然可以有另一种相处的方式,一个人,也可以过一种完全不同的美好生活。(文 | 书评编辑 涂涂)
——《新京报》2015年度1月好书·推荐理由
畅销书《发现之旅》姐妹篇,讲述最伟大的39位博物学家的故事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学部藏品负责人展示举世无双的图片档案和收藏
最早的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为自然带来秩序的卡尔·林奈;航海家和收集者约瑟夫·班克斯;乔治·居维叶,建立灭绝概念的人;使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菌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尼古拉斯·斯坦诺,打开地球地质学历史大门的人……
7.《面对死亡的人》(上下卷)
《新京报》2015年2月榜
该书知识丰富,思想深邃,十分详细地阐述了死亡的历史……一部非凡的作品。
——罗伯特·尼斯比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毫无疑问,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为未来的死亡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及目标。正如此前阿里耶斯的一部关于儿童史的著作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衡量其他同类作品的水平一样,未来关于死亡历史的著作,必将借鉴这部伟大的综合性著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阐释、修正和取舍。
——劳伦斯·斯通,《纽约书评》
该书的出版对西方死亡学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它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8.《拷问法国大革命》
《新京报》2015年3月榜
一本卓绝的作品。对大革命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人手一本。
——《历史》(L' Histoire)
“索雷的拷问,问对了方向。”
——《纽约时报》书评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版封面文章
在这部实用的概要性作品中,雅克·索雷呈现了你想知道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一切,提供了你将会提出的一切问题。
大革命并未实现最初的目标。索雷明白这一点。他知道,有一个法国经历了大革命,而另一个法国只是从中幸存下来。
9.《哲学家死亡录》
《新京报》2015年3月榜
《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开卷八分钟》等数十家媒体推荐,《新京报》2015年度书单(3月榜)推荐。
关于190余位哲学家之死,精彩又搞笑的奇闻轶事……不要看到上下几千年就晕……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
——《纽约时报》
难得的哲学家写就的畅销书,有太多好玩的段子,但却是在很严肃地思考死亡与虚无主义的问题。
——《开卷八分钟》
如果让我写一本书,我将会做一个记录各种死亡的登记簿,再加上我的评论。教会人们死亡的人也将教会他们活着。学会了怎么死的人们就会忘记如何做奴隶。
——蒙田
不懂好好死的人也不会好好活。
——塞内卡
10.《西医的故事》
《新京报》2015年上半年好书(新知)
《西医的故事》怎么能错过?!
那是有关人类自己战胜疾病、无知和愚昧的传奇故事。
发现人的身体,发现看不见的生命世界,发现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当代法国医学界三位泰斗与法国著名史学家伊万·布洛哈尔一起,考察了所有可以找到的医学文献,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家联合医学图书馆到私人图书收藏家,引领读者共同探索和思索西方医学的发展历史。
45幅人物浮雕点缀着著名的巴黎第五大学圣父生物医学院的墙壁,45位西方医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标志着西方医学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个重要阶段。这就是《西医的故事》的出发点。
11.《艺术社会史》
《新京报》2015年上半年好书(新知)
历经十年,写就一部扎根于社会历史背景的恢宏艺术史巨著,
以艺术为线索,叩问几千年来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变迁
本书不仅对从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发展史进行了笔酣墨饱的勾勒和阐释,讨论了包括造型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电影、综艺演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艺术现象,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地将跨学科方法应用于艺术史研究,对各种艺术现象进行跨学科的考察和分析,在哲学、美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史、文化史、心理分析、电影理论等十来个领域纵横捭阖、来回穿梭,为艺术史研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