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书单↓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就少不了这10本书。

书单↓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就少不了这10本书。

3年前 (2023-01-08)好书推荐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这里是中国》由星球研究所近3年积累而成,国内第一部全视野中国地理科普著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提升国民视野,传承核心价值观!

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到处是景致,处处有故事。这本书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山河,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这里是中国2》以近代以来一百年为时间尺度,讲述现代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地理变迁和中国人的创造,呈现这个蓝色星球上伟大的地表塑造。

通过原创摄影图片及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描绘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让我们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处的自然世界,并以可感知的方式收藏大自然的美好。

《这里是中国2》一书尽览中国建设之美、家园之美、梦想之美。逆天改命的中国人,告诉世界什么叫大国崛起。

超级工程,超级风景。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待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之后中国文化之旅再掀高潮 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2012年度全新力作《黄河之旅》全球首发 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流域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古今变迁的全记录,穿越时空与历史名人面对面走过23座城市,探寻黄河之魂,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沧海桑田。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江南之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作家比尔·波特探访中国千年文明中心——江南的一本旅行文集。比尔的这次旅程由香港出发,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终点为浙江,直线距离超过3000公里,囊括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心脏地区。《江南之旅》,比尔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索解析江南这一特质文化区域的人文遗迹,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及旅行的真正意义。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最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最个人化、投入最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点、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开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

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为四色图文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本书以作者20年的西藏游历为基础,在多年摄制、拍摄西藏纪录片的过程中,他和他的摄制组多次走遍了西藏74个县,拍摄了典型景观和人物口述实录,以及舞蹈、原生态音乐等。

本书是讲述他走遍西藏7个地级行政区,在各个县、乡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记录这些拍摄过程中的事件。作者试图向这个世界解读西藏。

作者将本书按照西藏的春、夏、秋、冬分为四个部分,每篇开端以坛城的制作过程作为穿插,用真诚的文字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记录了西藏的全貌。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在新疆长大》是新疆作家鞠利的又一部叙述新疆南疆故事的长篇力作,是阿克苏地区文联的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工程。描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出生在兵团绿洲的“将二代”和其父辈们一起成长的故事。描绘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投身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两代人,创建幸福家园的艰难历程。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

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

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面写:再现古都。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书单丨想要了解中国,这10本书不可错过

Manfred Görk (古曼德) 先生游览了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好奇心驱使着他去探寻世界各地与家乡德国有何不同。2008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他就无法忘记这个国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走遍了中国,并记录下了他的旅行点滴,其中一部分已经通过YouTube视频发布。现在,通过写作“印象中国 - 一个德国旅行者的观察”一书,他以文字的形式为读者们呈现印象浩海中的一部分。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301/1250.html

“书单↓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就少不了这10本书。” 的相关文章

王涵的个人书单:主持是我的爱好,作家是我的梦想

王涵的个人书单:主持是我的爱好,作家是我的梦想

文 | 十点君知乎上,关于汪涵的问题大多是这样的:汪涵是内地反应最快的主持人吗?汪涵“很博学”的形象是刻意包装还是确有其事?汪涵、何炅、孟非、蔡康永谁的主持娱乐节目水平更高?汪涵的水平高下见仁见智,大家可以前往围观,里面有很多精彩的评论。今天呢,十点君想重点和大家聊聊汪涵“博学”这件事。在主持的路上...

世界名人传记50卷|伟大的人性与思想之光

世界名人传记50卷|伟大的人性与思想之光

能够永久流传于世的,除了伟大的人性,就是思想的光辉。梁启超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前言里写道:“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作我们的养料吧!”今日小编为大家推荐50本世界名人传记,读懂名著之前...

万卷书阅读行万里路|暑假书单(组图)

万卷书阅读行万里路|暑假书单(组图)

​暑假你出去玩吗?带着绘本去旅行?暑假你宅家吗?在家里阅读也挺好的。早上好,暑假来了,你的安排计划做好了吗?是不是已经在旅行的路上呢?身边有几个朋友,有的想去海边看海,有的想去某城市品尝美食,有的想去北京看升旗,有的给娃报了童子军夏令营…你呢?如何安排的?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疫情,我们还是个未知数呢...

第十名大打@你,这里有一本经典书单。请收好。

第十名大打@你,这里有一本经典书单。请收好。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的目的之一便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那么读什么书呢?如今市面上的书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粗制滥造之作,读书也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为此,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策划了一次“文化和旅游大咖荐书”活动,有幸邀请到包括梅帅元、魏小安、陈少峰、萧泓、姚治华等在...

曹磊的2022年度书单

曹磊的2022年度书单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英]保罗·M.肯尼迪著,王萍等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11月。 (资料图/图)保罗·M.肯尼迪是著名的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大国的兴衰》一书就被引入中国,至今常销不衰。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英国海上主导权的兴衰》和《英德对抗的兴起,186...

书里有自己的面子,读完这四本书,就能使你变得真美。

书里有自己的面子,读完这四本书,就能使你变得真美。

前两年和Kelsey一起在公众号做「月读」推荐,每个月每人推荐一本书。与其说写书评,给别人荐书,倒不如说是督促自己看书。不得不说「古人诚不欺我」!书中真的有“颜如玉”!变美这件事,除了靠天赋,读书也能增加功力!或许很多人接触时尚,会被谆谆教导多看杂志、多看第一手资讯。但能出书立著的,就像钻石恒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