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学佛者一生需阅读的佛家经卷 (南怀瑾学佛者的书单)
南怀瑾:学佛者一生需阅读的佛家经卷。假定一个人想学佛,想学佛法,把下面列举的这几部经律论,花上三五年的功夫,作比较深入的研读,绝对足够了。
我们今天开讲,所要引用的经典如下:
一、经部
1、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梵文:&2361;&2350;&2366;&2366;&2340;&2370;&2381;&241;āpāramitā Sūtra),简称《般若经》,佛教经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该经为唐朝玄奘法师译,共600卷。
“般若波罗蜜多”,意译“智慧到彼岸”,此经主旨在阐明万事万物都出于“因缘和合”,故其“自性本空”,因而后世也称“空经”。
2、大般涅槃经
《涅盘经》是佛教经典,又称《大般涅盘经》、《大涅盘经》,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盘思想。
《涅盘经》出现在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类经之后,也就是说,大乘“空”的思想出现在前,大乘“有”的思想出现在后,从真空到妙有是大乘佛教发展的两个阶段。阐释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由于此“有”不是对立的现象之有,故称“妙有”。
3、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名,或称《杂华经》。中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
4、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
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
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5、维摩诘经
《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也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净名经》。
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6、楞伽经
《楞伽经》(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大乘佛法中综合了“虚妄唯识系”及“真常唯心系”之重要经典,亦即说明唯心、如来藏及阿赖耶识之教义。属于如来藏学派,与《解深密经》同为论述唯识思想的重要经典。
7、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认为举凡欲学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从“十三经”入手,之后再循序渐进,对整个中国佛教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8、胜鬘夫人经
《胜鬘经(&347;a &347;āstra,英文:Great Treatise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简称《智论》,由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撰写,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
《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
密宗道次第论
原名《胜遍至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又称《密宗道次第广论》,亦称《德胜主大 金刚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明永乐四年(1406)宗喀 巴著于西藏绛巴林寺。此论概括密宗的四部教法,而以 无上瑜伽为重点,对密宗四部的修行次第、仪轨、方法、 法器使用等方面……
6、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梵文:Yogācāra-bhūmi-śāstra),又称《瑜伽论 》、《十七地论》,为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所取的重要经典。
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造慈氏五经之一,藏传佛教传统上认定此论的作者为无著。
本书由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主持翻译,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克服艰难险阻,要取的真经就是——《瑜伽师地论》!
7、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
此论涵盖佛法三藏十二部,开显自文殊、弥勒经龙树、无著所传之深观、广行二门修习要旨,并特标出出离心、菩提心及清净正见三心要。学人研习此论,不仅可以树立从初入道依止善知识起直至最终成佛有关整个菩提道的正知正见,为今后的实修打好基础;亦可将平日零散所学所得之佛法心要综合贯穿,并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之道理。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