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忍不住一口气看完的12本好书推荐 (忍不住一口气看了他几年的朋友圈)

忍不住一口气看完的12本好书推荐 (忍不住一口气看了他几年的朋友圈)

2年前 (2023-01-31)好书推荐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本编辑部的小伙伴自己读过、觉得很值得推荐给大家的书籍。有关于女性权益的书籍,有关于艺术或政治的科普,也有经典的小说和散文集。大家可以随意食用。2022 的下半年,就从这几本书开始吧。

1、东京贫困女子

作者:中村淳彦[日]

推荐人:年糕

这本书汇集了记者中村淳彦对多位贫困女性的采访。

不同于我们对「贫困」这个词的认知,她们是国立大学医学部在读女大学生,是出身良好的前外交官夫人,是拼命工作的看护......

但生活的一个浪头突然打来,她们便开始在所处社会中一路下滑。

前外交官夫人的人生转折点始于她母亲的疾病。因频频照顾病重的母亲而招致丈夫的不满,既而离婚。

受过高等教育、曾随丈夫海外赴任、外语流利,可作为单身母亲的她,却无法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只能租住在阁楼,最后还被赶了出去,流落街头不知所终。

不可思议,是吗?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是惊心动魄的,那些绝望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出「只要行差踏错一步,女性就会坠入贫困的深渊」的信息。

在制度性的压榨下,即使有家世、学历和工作能力的加乘,女性依然逃无可逃,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2、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弗吉尼亚&8226;女性不能自由出入图书馆

&8226;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都是由男性塑造和书写的,并且只有在和男性发生情感连接时才会出现

这本书成书于 1929 年,将近 100 岁「高龄」的书,放到现在并没有过时,读完会发现我们依然深陷在书中提到的某些困境里。

一间自己的房间不一定是实体的一间房,而是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

伍尔夫鼓励的也不是人人都成为作家,而是要做些什么,多观察、多思考、多发声、多表达自己。

3、形影不离

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法]

推荐人:洺亦

波伏瓦的「天才少女」,书本虽然只有简单的两章,但已经可以看到女性在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在社会里不同角色中成长的缩影。

抛开性别,也能看到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下,一些看似特别正常的行为方式,作为人天生的「个性」,与身边的人不同时,是如何被认为是叛逆的、脱离常规的,从小就会影响个人对自己的判断。

比如会产生疑问,「我的不同」是不是对的,对于被教导的「价值观」,我不认同就是错的吗?我想要的自由究竟是什么样的?

虽然书中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相隔甚远,但同样的疑问也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解答这些问题,也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波伏瓦在这本书里化身为青春期的少女,女性视角出发的心理活动描写,虽简单但让人容易共情和理解,不少体现反抗的行为和思考可能我们自己也有做过、想过。既抛出了提问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4、秋园

作者:杨本芬

推荐人:小鱼

在看完了《一间自己的房间》之后,我在想,如果杨奶奶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如果她有自己的时间,不必把大半生奉献给家庭、不必杖朝之年还囿于厨房,那会怎么样?

《秋园》出版时,杨奶奶已经 80 岁了,这本书是她帮儿女带孩子时在厨房写出来的,这更加令人敬佩。

我们平时经常会看到诸如「30 岁读研究生晚了吗」「35 岁就要失业了」「40 岁还能学 XX 吗」此类的言论,杨奶奶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去做,80 岁也不晚!

《秋园》讲的是作者妈妈的故事,秋园就是主人公的名字,少女懵懂被许了亲,拉扯大几个儿女,在时代浪潮中挣扎求生.......

看过书后也了解了一些背后的故事,据说当杨奶奶把沾满油污的书稿拿到出版社时,原本的名字是「乡间生死」,后来编辑改为「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但最终,书名定为「秋园」—— 主人公的名字。

她就是她,不止作为母亲,而是属于全部完整的「秋园」的故事。

她又不是她一个人,她们一家人在时代浪潮中挣扎求生的经历是那个年代的无数家庭的缩影,在她的经历中也能看到无数女性的影子。

5、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推荐人:Luca

这本书也算是经典啦,我读了几遍,总是常读常新。真的很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本书,世上所有关于「爱情」的答案,可能都在这里。

不要被他的书名所迷惑:这本书所写的从来不单单是什么「高尚」「纯洁」的爱情,而是直击爱情的本质——人性。

书中的主线是男女主角跨越五十多年彼此纠葛的感情,在这其中男女主角所遇见的,能够穷尽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爱情模式:单恋、暗恋、三角恋、柏拉图、一夜情......

爱情的背后是人性的拉扯与欲望的宣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激荡。

读的时候会想,马尔克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把爱情看得写得如此透彻清醒,把世人名为爱情的遮羞布扯下,尖锐、犀利、不留余地。

辞藻的准确与华丽,时空转换的丝滑,还有无数个人物起伏的一生,都是马尔克斯的鲜明标志。

也许有的人会被费尔明娜和阿里萨的爱情所打动,也许有的人会对阿里萨是否真的能「万花丛中过」心中却片叶不沾表示怀疑,但也许你会清晰地感到——

那些让人沉迷的所谓爱情,是毒药,是永恒,但也不过尔尔。

6、一个人的村庄

刘亮程

推荐人:Luca

第一次读刘亮程的作品,是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里,《寒风吹彻》的文字给我带来的震撼让我坐在教室里感到了汗毛倒立。

「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疼。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熟。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

「灵气、惊艳」。我就给刘亮程打上了这样的标签。《一个人的村庄》是他的代表散文集。

里面收录了包括《寒风吹彻》在内的三十多篇散文,每一篇都是诗的语言。他的文字就好像是天空中河流中自然流淌出来的,灵动又深邃。

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乡土作家,他的文字永远都是围绕着他所居住的那片村庄,却也超越了那片村庄。思维的辽阔不会囿于村庄的破败,他的笔让茫茫塞外无比清晰。

睡前翻翻,很有味。也许能让你做个好梦。

7、一个人住的每一天

作者:高木直子 [日]

推荐人:瓜瓜同学

相信很多人在踏入社会之后,都会有一段「一个人找房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睡前被打雷或恐怖小故事吓得睡不着……」的独自居住的时光吧~

在你因此觉得有些孤单或乏味的时候,不妨来看看这本《一个人住的每一天》,记录着高木直子只身一人在东京生活多年的漫画书吧~

书里细腻地描绘了直子有滋有味的独居生活,她一个人养小鱼、一个人制作简易家具、去超市抢打折的三文鱼刺身,即使在手头紧巴巴的时候,也会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将生活过得充满乐趣。

她让我们觉得很亲近,就像是住在我们隔壁的朋友,和我们分享着她的生活体验,陪伴、鼓励、治愈着我们。

书里面还有很实用的美食小技巧,以及租房、装饰房间和收纳的失败与成功的小经验,看完让人禁不住也跃跃欲试,想让自己的独居生活变得同样有意思起来~

8、殷商玛雅征服史

作者:马伯庸

推荐人:瓜瓜同学

喜欢看脑洞大开类型的书的读者,一定会对这本《殷商玛雅征服史》产生兴趣。

因为这部书的作者,是写过《风起陇西》、《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等佳作的马伯庸呀~

这本书是马伯庸早年的作品,讲述了殷商时期的攸候喜指挥官带领二十条大船的军团周游世界,特别是玛雅文明的旅程。

在这样天马行空的故事主线中,作者又将天文地理、历史考古、逻辑哲学、政治军事等等知识放在小说中一锅乱炖,时常让人惊叹其脑洞之丰富,妙趣之横生。

明明是横跨整个太平洋的,两个不同时空与地域的文明,却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下,展开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交流与冒险……

9、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作者:齐格蒙特·鲍曼[英]

推荐人:年糕

虽然看起来像是乏味冗长的社会科学大部头,但实际上是薄薄一小本书,十分犀利。

这本上世纪 90 年代出版,以美国为蓝本的书籍,精准踩中了 20 年后在中国的我们的痛点。

一起来看几句原文摘录吧!相信我,它绝对可以让你「清醒」过来。

「工作伦理主张任何由劳动收入所支持的生活,不论多么悲惨,都具有道德的优越性。」

听起来似曾相识,这不就是「 996 是福报」嘛!

「奢侈的消费是成功的标志,是赢得公众掌声和名誉的捷径。拥有和消费某些产品,践行这种生活方式,是幸福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实现人类尊严的必要条件。」

打开手机购物 APP,即使你暂时想不到需要什么,你也总能在眼花缭乱的产品推荐中新种草。

更何况,那些分享平台上让人心生向往的生活方式和美学,总在不经意间创造你的消费需求。

「消费主义社会的穷人,是不合格的消费者。」

如果说在工作伦理下的穷人还有出卖劳动的价值,那么在消费主义社会,穷人完全失去了贡献价值。

在「躺平」「内卷」「消费降级」等等的讨论声中,社会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的选择似乎只剩下做一个清醒的穷人,还是蒙眼睛的驴。

10、牛津艺术史套装

推荐人:洺亦

特别适合艺术爱好者,涵盖了从小白到进阶所需要了解的必备知识。

我自己是读过好几本艺术史相关的书籍,比如「人人必读的艺术书单」都会提到的「艺术的故事」(由贡布里希著作),内容确实丰富但文字太多,对于刚入门的纯小白还是得「磕」一下,很容易半途而废。

今天推荐的这套由牛津大学艺术史系组织,在「艺术学术委员会」的把关下,从 1970 年代就在持续出版的艺术史系列,可以说是可读性高、易读性高,而且专业靠谱。

这套丛书的第一辑也是两年前才第一次引进国内出了中文版,由美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主导编选和翻译工作。

很多专业的词汇、重点的科普等内容都能生动地传达出来,配上优秀的图文排版,图和文字很好地呼应,方便读者瞬间 get 到艺术品的美感和内涵。

我还很喜欢这套书的一点,就是每本书就是一个艺术史节点。包括中国艺术、欧洲艺术、现代艺术等,都分得很清楚。

可以作为工具书方便查阅,对于自己喜欢的艺术史可以先读,难一点的慢慢读,相比像砖头一样厚的艺术史,这套书籍也更灵活、更好坚持读下去。

11、可能性的艺术

作者:刘瑜

推荐人:普罗卡斯特

这本书可以算是上半年的「网红」书籍之一了,而六月中下旬随着美国最高法院从堕胎权到政教分离再到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带有非常强烈政治意味的判决,这本书受到的关注度也是只增不减。

但这本书给我留下第一个深刻印象的点,其实不是关于政治学的,而是序言中提到的「把熟悉事物陌生化」的能力。

比如说,每个人在一些方面都是弱势群体,同时又在另一些方面是强势群体。

尤其当这个弱势与强势是体现在出身、性别、遗传病这样看似「与生俱来」的属性上时,明白这一点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一个人更好地理解光谱另一端人群的诉求。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是我觉得挺值得去思考的,这也是我觉得它也许值得一看的原因。

不过,如果你是抱着书中能得出类似「什么制度更好」之类结论的话,那就不适合看它了,这也不是这本书的目的,这更像是你自己学习之后要自己去找寻的一个答案。

12、发明

作者:詹姆斯·戴森 [英]

推荐人:普罗卡斯特

「名人传记」好像都可以总结出类似的东西:

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精神;

赶上时代的脉搏;

某些方面有出众特长、眼光和执念;

还要有那么一点点让旁人羡慕到狠拍大腿的「运气」。

同时聚集了这么多特质的一个人,叠加过去 20 年成功学的洗礼,现在想让大家觉得亲近有好感是并不容易的。

那为啥我还看了它,还推荐给大家呢?

首先是因为我对戴森其人和这个品牌很感兴趣;其次,里面的内容让我重新想起很多原本我就知道的东西。

比如其中就提到,创新和发现几乎都不是什么冥思苦想 2 个月后突然脑袋上大灯泡一亮你大喊一句「Eureka!」。

其实不都是你在实验室熬了6个月、每天一点点调参数、失败了那么 80 多次、心操碎了 3 回还得自己捡起来重新黏上,最后「磨」出来的么?

而且,到底试了多少次才「磨」成功这么一次,也只有你自己和那十几本实验记录知道吧。

所以,如果你是想从这本书中找到什么让你觉得醍醐灌顶的新理论、新说法、新道理,那就算了吧,就不用看啦,真的。

如果你是最近比较 down 想找点鸡汤,那我觉得很多国内企业家的自传都编得更有代入感,鸡汤调味也经过专门的本土化适配,效果也许会更好,我也不太推荐看这本。

如果不是以上这两种情况,那可以考虑看看。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301/4608.html

“忍不住一口气看完的12本好书推荐 (忍不住一口气看了他几年的朋友圈)” 的相关文章

书单--推荐这9本书值得多读几遍

书单--推荐这9本书值得多读几遍

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书籍载体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阅读量越来越高,另个一不争的事实是,深度阅读似乎变少了。你的书架上有几本“落灰”的大部头?令人生畏的书,的确需要付出心力和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智识,让思考力无限延展。以下9本,就是湛庐君专门为你挑选的“不容易读懂的书”,不妨挑战一下?01《表象...

你是“房间乱七八糟的人”吗?给您五本收纳书单就合适了。

你是“房间乱七八糟的人”吗?给您五本收纳书单就合适了。

最近有个热搜,可谓戳中了万千人的心~~“房间很乱的人的特征”↓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榜截图房间很乱的人有什么特征呢?据说是这几条↓:1. 只要家里不来人,就能一直乱着;2. 旅行归来行李箱扔在地中间,乱着乱着就习惯了;3. 乱的情况下可以找到一件东西,收拾了反而发情;4. 时常想把垃圾扔进垃圾箱,但是会...

火辣的全网的三本年代网络小说,你看过几本?

火辣的全网的三本年代网络小说,你看过几本?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大宝贝们,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祖上八辈贫农,内里根正苗红的榜哥。近期有一部由 阿福 所著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全宇宙热映,这是一部寒冷的西伯利亚冷风在它面前也要低调过冬的魔鬼剧。最有意思的是此剧的预告弹幕要多于正片的弹幕数量,据传是因为大家看...

书单摘要:高校图书馆借阅排名40本推荐好书,假期不浪费

书单摘要:高校图书馆借阅排名40本推荐好书,假期不浪费

本次图书书单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图书馆馆借阅排行榜中,由人民日报精选出的40本上榜好书,来看看你都读过哪本?(假期不浪费,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1、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简介:《平凡的世界(套装共3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

进行地:必要的深度阅读--我推荐的五本国外文学经典

进行地:必要的深度阅读--我推荐的五本国外文学经典

文 |陈行之,作家、原华夏出版社社长“学人”要我向青年读者推荐几本阅读书目,起初我想在社会科学方面做选择,最近十几年我的阅读兴趣主要在这些书籍上面,我平时写作随笔对此类话题也多有涉及,但考虑再三,我最终还是决定将选择范围限定于文学。这不仅因为我是一个作家,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了长篇小说写作上,这也是我...

文笔太烂了?脑袋里没有写作素材?让这三本书啃下来。

文笔太烂了?脑袋里没有写作素材?让这三本书啃下来。

一、《人间自在》作者:汪曾祺汪曾祺的散文可太治愈了!读这本书真费笔,每一页都是金句,抄到停不下来。本书关于成长追忆、阡陌故交、世间百态,关于作者本人在哪怕并不顺遂、平衡的外部景状中,心性依然顺着善与美的方向顺畅生长的恣意。经历了苦难,才知道幸福的滋味,想要文章写的有深度,就一定要读汪曾祺。文笔训练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