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合隼雄《心的处方笺》四个小妙招,帮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
河合隼雄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也是日本首位荣格心理分析师,他被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视为心灵导师和人生知己。河合隼雄在《心的处方笺》这本心理学畅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指导,比如:怎样从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转变思路,解决心理难题。
主要有这样四个小妙招,帮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
第一个方法,培养一些“坏习惯”,来保持心理平衡。
平时我们听到的,都是要培养好习惯。作者却说,如果你遇到了烦心事,就痛快地抱怨几句,这样做能减少烦恼带来的杀伤力,免得让自己憋出内伤。
在惯性思维里认为,爱抱怨是个坏习惯。但是在作者看来,控制自己不去抱怨,那才是错误的做法,经常压抑负面情绪,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起身心疾病。
能让身心保持平衡的“坏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在惯性思维里认为,做事认真是个优点。作者却说,过分认真,过分忙碌,等于把自己封闭起来,切断了跟外界的联系,用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来说,人如果和外界断了联系,心灵能量也就枯竭了。
在分析心理学的理论里认为,心灵能量是生命的动力,而这个心灵能量,正是通过与外界的联系,才能不断得到补充。河合隼雄作为分析心理学的传人,从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出发,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忙到自我封闭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个方法,要遵循“平衡法则”。
这个平衡法则,说的是在生活里,有坏事出现就会有好事发生,好事出现了可能就有坏事发生。如果我们经常这样暗示自己,就能避免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起到平衡心理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昨天你接手了一个重要工作,今天就感觉身体不舒服,这项工作只能让其他同事来做,你说自己运气不好,但是从“平衡发展法则”的角度看,好事和坏事总是相伴相生的,你这样进行心理暗示,那么内心不平衡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作者告诉我们,烦恼与快乐就是共生共存的,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你没必要去排解负面情绪,倒不如暗示自己:负面情绪出现之后,就会出现比较积极的感受。也就是说,不去刻意消除负面情绪,内心反而更容易平静下来。
第三个方法,迂回处理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先观察自己的内心。
在惯性思维里认为,要解决心理问题,就应该速战速决,可作者却说,面对心理问题,有时候采取迂回处理的方法,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应该怎么理解呢?咱们来详细说说。
在我们的生活里,总会出现各种变化,比如,人际关系的改变,工作内容的变化,等等。这些外在变化,让我们的心理活动也跟着改变,然后,就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作者指出,外部环境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的是我们的内心状态。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先观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责怪外部环境。
比如,你有个办事很拖延的同事,他办事节奏很慢,总是让你很焦躁。按照作者的说法,要平息内心的焦躁,就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别人节奏慢,自己却很焦躁,在反问自己的过程里,你可能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也存在拖延的毛病,只不过在你自己的意识里,一直不接受自己的这个毛病。所以你看,你这么焦躁,就因为你身上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被自己发现,看到别人拖延,你才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其实你不是对别人不满,而是对自己不满。
这就是作者提出的,迂回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上,而是反问自己:为什么问题出在别人身上,自己也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当我们发现不被自己的意识接受的毛病,才能进行自我调整,然后再去解决心理问题。
第四个方法,关注自己的欲望,不要抹杀自己的需求。
在惯性思维里,人们把克制欲望看成是正确的选择。作者却说:不顾实际情况,抹杀掉所有欲望,是很难好好生活下去的。
比方说,你的欲望就是想自由安排生活,可是在惯性思维里一直强调的是,人要按部就班地生活。为了和大家步调一致,你只能压抑自己的欲望,你以为自己的欲望消失了,可它却蠢蠢欲动,并且一直和惯性思维暗中较劲,这就会造成心灵上的分裂。如果你继续抹杀自己的欲望,那么这种分裂就会继续扩大,直到你承受不住,就会出现身心疾病,比如抑郁症或焦虑症。
所以,作者指出,如果你出现了抑郁和焦虑的倾向,首先就该问问自己,是不是抹杀掉了自己的欲求,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得自己拯救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自己的欲望,承认自己的欲望,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保留那些合乎实际的欲望,而不合实际的欲望就割舍掉,这就是平衡生活的智慧。
头条作者:妖精,请大家多多关注。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