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0本心理学书籍的启示:你与“疯子”有多远
现代精神病学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病的看法也发生着变化,“疯子”从古代的异端,魔鬼附身逐渐变成一种“疾病”。人们开始用对待疾病的态度,来治疗精神病人。
“疯子”的界定始终是流动、模糊的,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关于“疯子”书单——虚构类与纪实类同在,看看现实中的疯子与我们想象的疯子有多大区别?也许,你与“疯子”没多远呢!
“疯子”创造历史
《偏执狂》
作者: [意]鲁格&8226;肇嘉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作为剖析偏执狂的方法与应用。作者从神话入手,通过古典时代(埃阿斯)与两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和斯大林)中的偏执狂意象,去探索种族灭绝过程及种族灭绝心理的现实意义。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轻度的偏执与妄想,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书中没有把偏执与妄想视为一种疾病,而是视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可能性。但是,这个心理特性或许也能够出现在任何日子里、任何人身上。它是我们内心的小“希特勒”。
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作者:高铭
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天才、FBI、连环杀手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作者: 凯文·达顿
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凯文&8226;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连环杀手的怪诞行为学
《理智向左 疯狂向右》
作者: [加]彼得·佛伦斯基
他们是如何成为连环杀手的?为什么他们认为杀人是在“替天行道”?他们的很多变态心理和行为同样出现在普通人身上,为什么偏偏只有他们成了凶手?正常人和变态的界限在哪里?为了应对连环杀手的威胁,FBI发展出一套心理侧写的技术。这种心理分析术为什么能够准确推测出凶手的年龄、职业、体型、习惯甚至长相?对于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超感警探”们给我提出了哪些建议?3000年连环谋杀史从古罗马时代到21世纪,连环谋杀在历史上从未中断,那些吸血鬼、狼人的传说很多都是连环谋杀的另类演绎。
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
作者:[美]约翰&8226;舒勒阐述了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基,并结合真实精神病人的实际问题,对经典理论提出了深层次质疑。这是一本对所有心理健康相关职业工作者以及立志要为此事业作出贡献的所有读者有价值的书。我拿到后爱不释手,当读完后,仍然意犹未尽。
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
《24个比利》
作者:[美] 丹尼尔·凯斯
一九七七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涉及连续强暴案的嫌疑犯比利&8226;精神病&8226;魔幻现实
《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
作者:小安
三十年精神病院护士生涯的真实记录。对大多数人来说,疯人院是一种象征、一个在骂人与嘲笑时才会想起的字眼,小安则切切实实地在那里工作了三十年,见证并记录下疯人院里的种种欢笑与泪水、荒诞与离奇,难得的是这些记录不猎奇、不哗众取宠,而是有种众生平等的温情。他人的疯癫是映照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如福柯所说,疯癫“揭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507/1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