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书推荐 >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15小时前好书推荐

国学热了这么多年,随之而起的,就是各种读经、背诗的“运动”,风气之盛,已经从学龄儿童延伸到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上,看着说话还奶声奶气的小不点,一本正经地背诵儒家经典和古典诗词,让人有些尴尬。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让孩子们生背这些东西,在他们的年龄,最需要的是故事,唯有故事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唯有故事才是喂养他们想象力的食物。

钱穆先生有过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他在给学生讲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说:“与其跟大家谈思想和哲学,不如跟学生多讲些文学更好。”喜欢一部小说,能同时喜欢两种人物,一个是作家,他的个性、爱好,他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都会影响读者;另一个是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写好这些人物,作家会刻画各种典型场景,我们想要了解的传统文化的内容都会融汇在这些场景中间。这样才能激发一个阅读者对某种文化特质的兴趣。

本期书单为大家推荐5部好读又有分量的小说,5个经得起每个人反复咀嚼的经典故事,相比于死记硬背经典和诗词,读这5部书能让我们和美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亲近。

01

《儒林外史》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部,当然是这期主推的“读者荐书046”《儒林外史》了,把它放在第一位,是和曹聚仁先生的故事有关。

曹聚仁先生非常赞同钱穆先生的观点,他本人也是一位身体力行者。曹聚仁身跨记者、作家、国学研究者,是一位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他那本著名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曹聚仁曾坦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来自于“读小说”。

曹聚仁说:真正引起我的兴趣,百读不厌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总读了一百多遍(一本正经地看)。

为了佐证自己的这条路并非邪门歪道,曹聚仁还说,他知道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的知识也大多数是从杂学中来的。这确实是实话,如果有兴趣读民国一干国学大师的回忆录,我们会发现,他们虽然也早早进入私塾去读经,但真正引发他们对古代文化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只能偷偷看的小说。

02

《红楼梦》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这个书单中,显然不能缺少《红楼梦》。

曹聚仁在谈影响自己兴趣爱好的小说时,也提到《红楼梦》,虽然没《儒林外史》读的次数多,《红楼梦》他也读了有70多遍。

如果说,熟读《儒林外史》能了解中国的传统科举制度,以及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焦点比较明确,那么,《红楼梦》就是一扇真正能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窗户了。

与《儒林外史》相比,《红楼梦》是读书人的宠儿,很多人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注在这部小说中,一提到《红楼梦》,就会跳出一大批超级粉丝。

作家茅盾有个惊人的本领,就是可以背诵整本的《红楼梦》;前文化部长王蒙提到《红楼梦》,也遏制不住自己的热情,他说:“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所以,面对很多想让孩子多少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家长,与其推荐他们带孩子去读经,不如好好读一读《红楼梦》。

03

《西游记》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有人把陈寅恪先生称为“教授中的教授”“300年来中国最有学问的人”,这位真正的大学者提及自己心目中的“四大名著”时,首选的就是《西游记》。

与以上两部小说不同,《西游记》有一个巨大的读者群,就是正在读书的小朋友,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应该是传统“四大名著”中最深入人心的。凭借这种好人缘,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深入到故事场景中间去,了解真实的传统文化。

陈寅恪先生首选《西游记》,是借这本书从侧面点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中国文化有自己原创、原生的内容,但文化核心层中同样包含了大量外来的文化因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文化样本。

甚至有人认为,《西游记》的出现打破了小说与文化关系的困境,开辟出一条既为主流文化认可,又能保持其艺术本体的途径。

我们今天读《西游记》,会发现,它并不是一位作家一次性写成,而是经历了几代人积累而成的所谓“世代累积型巨著”。如此漫长的成书过程,使得这部小说吸纳了不同时代的思想内容,儒释道三教杂处、融合,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包容性。

这时,我们再看这部小说,原来我们读到的不是一本简单的神魔故事,而是融合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再现。

04

《西厢记》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西厢记》一样有很多粉丝,比较著名的一个粉丝竟然是理科背景的一位大学者江晓原。江晓原是科学史学者,参与过著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他最喜欢读的一部传统名著就是《西厢记》。

普通人看《西厢记》,只当它是一部元杂剧,只有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才会发现,这个故事里有唐传奇、唐诗、宋词和杂剧,甚至还有唐代历史的背景在其中。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和贾宝玉手捧《西厢记》有多么痴迷。

《西厢记》和《西游记》有相似之处,也是数代人累积而成的名著,普通读者只看现在的成书,像江晓原这样的“西厢死忠粉”则是从“王西厢”读到“董西厢”,又收集《会真记》在内的各种资料,一路看下去,难以自拔。

对这部书,江晓原的评价很有代表性:“《西厢记》文辞高华优美,几乎登峰造极,这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非常独特的一个切入点。”

05

《聊斋志异》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还是曹聚仁,他读的次数第三多的小说就是《聊斋志异》,足足有四五十遍,而且,曹聚仁还竭力收集各种《聊斋志异》的版本。

在这5部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传统文化场景的著作中,《聊斋志异》算是最另类也最迷人的一部了。

学术界说《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偏偏要在不少篇章后面加上“异史氏云”,模仿史书的写法,存心要用神鬼的故事记录人间的悲喜。

我见过几位很牛的语文老师,见学生头疼文言文,便径直从《聊斋志异》中选出一些故事篇章,带孩子们在神鬼人狐之间穿梭,引得孩子们眼睛发亮,以前看不懂的古文,全部变得驯服温存了。

有人总结“聊斋”的好处,有这样几点:语言生动、雅洁、幽默、有趣,是学习古文的范本;故事追求意境,明明在读鬼怪小说,却有诗歌的美感;描摹鬼神,刻画人性,能像“聊斋”这样入门三分揭示人性的小说,确实不多;故事荒诞不经,却往往导入悲剧的审美之中。

背《诗经》《论语》,了解的是一个庙堂之上的传统中国,读唐诗宋词,想象的是一个唯美的传统中国,唯有《聊斋志异》这样的故事,才能把我们带入到传统中国文化的真实场景中去,让我们知道,历史中的中国是多么有趣、多么丰富、多么多情,同时,又是多么细腻,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热爱。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tuijian/202507/20444.html

“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背诵国学经典的好处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万卷书阅读行万里路|暑假书单(组图)

万卷书阅读行万里路|暑假书单(组图)

​暑假你出去玩吗?带着绘本去旅行?暑假你宅家吗?在家里阅读也挺好的。早上好,暑假来了,你的安排计划做好了吗?是不是已经在旅行的路上呢?身边有几个朋友,有的想去海边看海,有的想去某城市品尝美食,有的想去北京看升旗,有的给娃报了童子军夏令营…你呢?如何安排的?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疫情,我们还是个未知数呢...

五本一定要推荐好书,让父母能够读懂孩子的心灵。

五本一定要推荐好书,让父母能够读懂孩子的心灵。

好书推荐: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是对孩子心灵的温暖和呵护。父母应该学会从心理医生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误区,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心理指导,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的心理保健师。“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了解他的心。”当你打开一本本教育心理学...

人民日报推荐:36本提升视野的好书

人民日报推荐:36本提升视野的好书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你是否羡慕过他人的知识面、眼光和眼界?你是否也想通过读书,在历史、哲学、经济等方面增长见识?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不要困在井底,跳出来,外面的世界还很大。...

你看过文笔小罗科诺的五本名牌网络小说一共几本?

你看过文笔小罗科诺的五本名牌网络小说一共几本?

网络小说排行榜,关注转发不书荒,Hello大宝贝们,我是好书推荐编辑小书匠。今天跟大家带来五本,从题材、故事、文笔、更新几个方面好评度综合评分都很高的五本网络小说。第五本、《这里有妖气》 ,作者咬火,题材:4星,故事:4星,文笔:3星,更新:3星,好评:3星半。这本小说之前榜哥,在排玄幻榜单的时候就...

推荐五本可以作为性启蒙书的经典小说

推荐五本可以作为性启蒙书的经典小说

许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大段的“性描写”,年少的我们懵懵懂懂之中就刷新了对两性的认知。可能初读的时候脸红心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体会作品的深意。性描写和任何文学描写一样,真诚与深刻往往是成正比的。你的性启蒙读物是哪本书?1、《失乐园》作者:渡边淳一【这本书在讲】作品讲述的是一场悲剧性的婚外恋,从...

由英国“卫报”网站评选的2013年度政治部门书籍

由英国“卫报”网站评选的2013年度政治部门书籍

英国卫报网站近日评选出2013年度最佳政治类书籍,具体如下:1、《这个男孩》今年最令人感动的英国政治类书籍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政治性的。英国前内政大臣艾伦·约翰逊的《这个男孩》(矮脚鸡丛书公司出版)是一本常常令人感到痛苦的回忆录。在书中,他回忆了20世纪50年代自己在诺丁山北部边缘地带度过的贫困童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