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家里有很多书,每一本我都读过,我的父母是农民,他们不理解我读书这个行为,妈妈常常想把我的书当做废品卖掉,爸爸常说我读书读傻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从书中得到了什么,这些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同事们听说我每天都读书,纷纷赞叹,当然也有质疑的。他们问: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他们还问:读了那么多书,你记住了多少。
我很少回答这类问题,只是对他们笑笑。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疑问,直到我看到三毛的这样一段话: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针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关于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人民日报公众号从六个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1、读书让我们的灵魂变得充盈
电视剧《人世间》中说道:
身体可以疲惫,生病乃至受伤,但精神绝不可以颓唐。
著名女诗人余秀华,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读书改变了他们,丰盈了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2、读书让我们拥有面对人生的勇气
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说:
读书、考试,上好学校,想变成最聪明的人,找到答案,如果可以的话,保护世界!
读书让我们有勇气而不至于鲁莽行事。
3、读书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演员张嘉译饰演的爸爸对女儿说:
如果你不辍读,到了爸爸这个年纪那个时候的你,会韵中有慧,文笔留香,读书吧,孩子。
苏轼也曾这样说过:“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4、读书让我们虚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奋斗的年轻人告诉我们:
趁着年轻,多做点事,多学点东西,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脑袋。
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一定能丰富人生。
读书使我们不出门就接触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也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明白事理,不为一点小事得理不让人。
5、读书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在《无问东西》中吴岭澜对学生们说: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人世间》中说:
哲学的本质就是让你走出自己大脑中的认知世界,去发现外面真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帮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6、读书可以开发民智
还记得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的名句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爱国青年。
在《觉醒的年代里》里说:
读书会不应该紧紧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应该传播真理,开发民智,进而改变整个社会。
这就是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虽然现在的我们的国家已经崛起,读书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更好的祖国,成了很多新生代学生的理想与口号。
我在某书上关注了一个非常喜欢的博主,我总能在她的文字和视频里找到读书与学习的方式方法。今天我看到她发布了一篇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阅读的文章。
大致的意思是,从2017年起坚持了5年的阅读之后,改变了很多,甚至可以说阅读成就了她。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每当她遇到困难,都会在第一时间求助书本,也总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比如状态不好,她就去找一些时间管理、任务管理之类的书来读。写作效率太低,她就去看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当自我怀疑的时候,她去看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她不仅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读书,在读到好的书的时候,也会借助书籍里的智慧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就这样,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她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转化能力,提炼能力等都提高了不少,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很爽、很有成就感的过程。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也许当读了很多书的时候,就不会再问这个问题,而只会觉得自己读的书读得太少了。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所以什么都不要问,只管去读书吧。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天读一套书,奇迹一定会发生。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公众号视频:读书,不只在今天……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