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文心》读后感

《文心》读后感

3年前 (2023-01-21)读书有感
同样,通过故事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的一些状态,我想分享的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故事。因为老师经常称赞杜振宇的写作水平提升非常快。首先讲三个要素,老师经常提到的内容如何辨别句子的好坏,在收集的过程中弄清楚其意思,在这个故事中,杜振宇学生感知到老师提到的要点。也就是说,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说的某种信息对某一问题有效,不寻找解决办法,故事中分享的内容结构值得自己学习。

这本书是夏丏(mian)尊、叶圣陶两位老先生的巨作,通过故事来讲述读书与写作的基础技巧,同样通过故事可以看到老师与学生的一些状态,回顾自己在学生时期的状态,简直太糟糕了。我想无论是从当代老师,还是学生,甚至是步入职场的工作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学习到有效的经验。还可以了解到在民国战争时期,普通人民的一些视角是怎么样的。

我想分享的是这本书中我最有感触的两个故事。最有感触的点是自己如何去分享自己的经验,自己在遇到无从下手的事情时如何去做。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那是一堂演讲课,因为老师经常称赞杜振宇同学的作文水平提升得非常快,在作文评比中被老师评为第一,所以其他学生想学习杜振宇同学是进步那么快的诀窍。由此老师就见机行事,让杜振宇同学来进行成长经验分享。

首先说的是老师经常提及的内容如何去判别文章好坏的三个要素,需要去多读,多体会,才能有提高判别能力。接着是文章中经常犯的毛病,去杂志文章中找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然后注意到了老师好几次在课堂本上加上了“用辞未当”的批语,意识到辞类的积累不够,花费半年时间去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弄清楚它们的意思,然后就是相近的辞进行比较以至于使用的时候,避免”用辞未当”的现象。

在现代是用”词”代替”辞”

这个故事让我有感触点有两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的。

第一个触点是从自己的提升的角度。自己要有感知意识,在这个故事中杜振宇同学感知到了老师提及的重点。当然这是需要有前提,也就是说自己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就算是别人,说的某些信息针对某个问题是有效的,基本上自己在听后,发现自己当前没有触及到,会下意识忽略。

就拿阅读书籍来说,当意识不到自己需要能力提升的时候,根本不会去阅读,不会去寻找解决方法,只会去消耗自己原本的知识。当自己面临处境时,才醒悟过来,急需去提升。为什么推荐去阅读?我想,在自己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别人都遇到过,对自己有解决问题的价值,所以多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再者就是需要了解自己,大多数问题的病因是自己能力缺乏,去感知,去发现的前提是有问题、有疑难。从自身提升的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的强弱, 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有哪些,当然不能忽略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行动。

第二个触点是分享的主题要明确,在平时的交流习惯中,大多数情况是在东扯一句,西扯一句。造成的问题就是,别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听你讲,到最后还是不知道讲什么。一个主题,就算是只能表达出一句话,那就表达出一句话,无关的少说,尽量不说。故事中分享的内容结构值得自己学习,这个主题下我看到了哪些问题,我是如何去做的.

总结感触

1. 无论是从自身还是周边出发,去提高认知广度,以至于在遇到有效的信息时候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2. 言语表达的主题明确

第二故事是讲的文章的组织结构,并告知了组织文章的原则是什么?而去具体讨论方法的时候,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什么是原则?就是指导思想,给某个事情划定一个范围,当去做的时候不要跳出这个范围,具体做的方法会根据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做法也不同,但是能达到同样效果。

那么具体怎么去寻找自己的方法,则是我最感触的点。

核心是不断地提问。头脑风暴就是一种体现,产生想法、点子,过程中产生了思考,不断在提问与回答。

应用书中的案例来感受一下。

要解决的问题是:文章的组织方法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为了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呢?

回答: 为了要讲一件东西的性状,或者为了要讲一件事情的经过,或者为了要发表怎样怎样的一个主张。

第二个问题: 这个中心内容是怎么产生的?

回答: 由某个事件引发的、或者从很多道理中引发的。

第三个问题: 对于这个内容的其他说法能增加中心内容的力量吗?

回答: 能够增加中心内容的力量的,或者和中心内容完全矛盾的,或者和中心内容完全无关。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内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内容的顺序和段落连接的依据,第三个问题是在解决内容统一。

可以看出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当然学会提问不等于随口一问,是需要经过思考的,作为一门技术人不假思索地去提问,基本不是好问题,别人的回答基本都是,去浏览器搜一搜。大部分基础性的问题,运用好搜索引擎,就能寻找到一部分答案,或者是通过官网,寻找答案。

而个人的能力、管理、投资这种非技术性则是请教我们最好的老师:书.

书中除了让我感触最深的两个故事还有三十个小故事,它们是在解决阅读与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本经典应再读,并边实操练习边再读,以至于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以上对你有所启发,那我就开心了,你的点赞/留言/分享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另外,我的公众号「小龙成Hu」定期更新,会写一些干货文:个人认知成长,习惯养成,也会写一些日常小感悟。

关注我,咱们一起每天成长1%~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2612.html

“《文心》读后感” 的相关文章

行团拜|我们终将平凡--“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中等)

行团拜|我们终将平凡--“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中等)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他。 ——题记轻合书页,思绪悠远,阅读渐渐接近尾声,但是那份淡淡的思绪萦绕在心头,不断地震颤,不断跳动。翻开首页,我便沉浸于那个世界,扎根黄土,贴近生活,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立体。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感动,有惋惜,但更多的是共鸣,生而为人,千...

遗憾

遗憾

环境一直没好过,难度一直没低过,锻鍊内心,无问西东。...

吴伟观察|企业家精神与医学守正创新--韩启德老师“医学的温度”读后感

吴伟观察|企业家精神与医学守正创新--韩启德老师“医学的温度”读后感

张宇伟/文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在其著名书籍《思维方式》(Modes of Thought)中写道:“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要有重要性感受”。重要性感受、多维度理解、有哲理表达,这正是韩启德老师2020年1...

书,带我去远方(新语·我的快乐阅读)

书,带我去远方(新语·我的快乐阅读)

我时常感恩那些读过的书,虽然很多我甚至连书名都想不起来了。但我知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买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娃内心的高贵在我识字以后,能读到除课本外的其他书籍,是件奢侈的事。要知道,当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时,我最大的愿望,还是顿顿吃上白馒头。物质的极度匮乏,让人的目光沉重,没办法离开...

拒绝烂书!选择好书的三种方法

拒绝烂书!选择好书的三种方法

好书推荐:想要读书,这第一步自然是要选择一本书。然而很多人恰恰在这第一步犯了难,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该选什么书来看?可别小看选书这一个小动作,书选的太烂不行,会坏了自己的兴致,可能还会误导自己;书选的太难太晦涩不行,会打击自己读书的积极性;书选的太没营养也不行,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咱们有句俗语叫:少不...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幅一、《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