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56范文(初中) - 名著类读后感写作秘笈:观点 生活 感悟

56范文(初中) - 名著类读后感写作秘笈:观点 生活 感悟

3年前 (2023-02-05)读书有感

6范文(初中)

本 文 约1900 字

阅 读 需 要

4 min

文 | 郭尚伟

作文题目

读完一本名著,书中的某个人物,某段故事情节,都会引起共鸣。将这些感受、感想、感悟从脑海倾注于笔端,化为一篇文字的过程,便是读后感。

要求

(1)选择一本你最有感触的名著,针对书中的某个人物、某段故事情节写一篇读后感;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文章言之有理;

(3)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1.标题要别致醒目

大部分学生在写读后感时会直接拟题为《xxx》读后感或读《xxx》有感。这样的标题过于直白,大众化,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有一个非常别致醒目的主标题,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抓住读者的眼球进而吸引读者往下读。

6范文(初中)

2.根据文本提炼观点

观点就是读书或是读文章之后形成的个人基本观点。并且能够用简洁明了的一句或者一段话精妙地概括出来。全文围绕“观点句”展开去写,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跑题,并且文章会越写越有深度。

3.结合现实生活巧妙相联

(1)“读”与“感”的联系

“读”就是对原文主旨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原文内容较为全面的理解。“感”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或许不深刻但只属于个人的感想,感悟。“读”是基础,“感”是升华。只有将二者联系起来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有筋有骨。

(2)叙述与抒情相联系

读后感以“感”为主,可以适当地引用原文,但不可太多,最好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原文的内容表述出来,这就是“叙述”。“抒情”即是在文章中抒发和阐述对原文中人物的褒贬和事件的剖析等。在具体写作时要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结构文章。

6范文(初中)

(3)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系

写读后感需要宏观把握文章主体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也可以微观切入,就原文中的某个人,某件事入手谈个人体会。但不论宏观还是微观,都要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意义,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如果只是单纯地以文论文或是原文复述加空洞的口号,是写不出成功的读后感的。

范文

煮酒论英雄,得民心者得天下

——读《三国演义》有感

作者:郭楚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一段段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在一首雄浑悲壮的词曲中徐徐展开……

(引用词句开篇,将读者的思绪引入历史背景之中。)

6范文(初中)

读罢此书,我不禁掩卷沉思:书中众多人物,到底谁才算是真正的英雄?书中借曹操之口告诉了答案:“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我敬佩曹操,但觉得刘备更有英雄气度。

(过渡句:承上启下,运用技法得当。)

刘备的英雄气度主要体现在他对贤士的诚、对兄弟的义、对百姓的爱三方面。

(出示“观点语”,及时有效,博人眼球。)

刘备求贤若渴,不同的是,曹操招纳人才,初心是为了巩固自已的权力地位,内心深处对贤才们不信任甚至是嫉妒,杀害才华出众的杨修就是个例子;刘备对待贤能之士则是发自内心的“诚”。对待徐庶和诸葛亮都这样。

(通过对比突出刘备的待人之“诚”)

徐庶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三顾茅庐之史。刘备是汉室宗亲又任左将军,而诸葛亮只是以耕读为生的普通百姓。而且刘备当时已年过半百,而诸葛亮才二十七岁。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对待贤才是一片赤诚之心。

6范文(初中)

后来的故事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诸葛亮才答应出山。而后,刘备更是给予了诸葛亮充分的信任,并在诸葛亮的倾心辅佐下,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

刘、关、张三人相识时,地位都很低微,但三人均有报国安民的远大理想,结为异姓兄弟为的就是实现这一鸿图大业。

(巧用典故,写出兄弟三人结义的目的不为个人而是为国为民,升华了主题。)

三兄弟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在金戈铁马的战火中逐步成长,慢慢凝聚力量,发展壮大,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可惜好景不长,先是关羽败走麦城,接着张飞又被叛徒杀害。刘备失去关、张两兄弟,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为兄弟报仇的强烈心愿使他丧失了理智发兵攻打东吴,结果兵败夷陵。

6范文(初中)

刘备攻东吴虽然体现了他对兄弟的“义”,但并不可取。因为他把个人得失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直接导致了蜀汉的衰落,他也为兄弟的“义”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

(在肯定刘备的兄弟之义的同时,也批评了他将兄弟之义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错误做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非常不错。)

《三国演义》中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不是谋士们的深谋远略,不是将军们的横戈跃马,而是处于乱世中百姓们的悲苦生活。在那个时代枭雄们似乎没有人关心过他们的命运。

只有刘备,这个出身低微的英雄,他知道战乱带给普通百姓的带来的伤害有多大,所以他在兵败新野、追兵在后的情况下,宁愿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也不丢弃跟随他的十万百姓。这一幕真的很感人!有这一件事刘备足可称英雄!

6范文(初中)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的成功诠释了这一点。

说英雄,谁是英雄?我觉得所有像刘备一样待人以诚、待友以义、心系百姓的人都是真正的英雄!

(写出了刘备心系天下百姓的仁者情怀,与文题相扣,道出自己的英雄观。)

-END-

责编丨墨语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2/5768.html

“56范文(初中) - 名著类读后感写作秘笈:观点 生活 感悟” 的相关文章

“妈妈”读后感

“妈妈”读后感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妈妈》很简单的两个字,就是这两个朴素的字就能引发我们看这部电影的兴趣这部电影讲了一位八九十岁的妈妈照顾一位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女儿,家里只有她们两个人,两人相依为命。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很厉害的文科老师,果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老师,但气质从不败美人,她仍然很漂亮;女儿也是一位大...

贾雷德.戴蒙德《崩溃》读后感

贾雷德.戴蒙德《崩溃》读后感

昨天看完了贾雷德.戴蒙德的书《崩溃》,简单记录一下读后感。《崩溃》这本书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本书应该说属于人类史的范畴,着重介绍了几个盛极一时最终走向崩溃的人类社会,也有几个绝地求生,最终力挽狂澜的社会。通过崩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对比,让我们从中得到很多警示和启发。比如,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对草地的...

一本书和一座城市。

一本书和一座城市。

好书推荐:书和城本来是不搭界的。或者说,我们通常不会首先把书和城放在一起去联想、混搭,或是比较。因为,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气质,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格局。但是,当“一处书香地,满城读书人”这样的画面场景、这样的诗意镜头,猛然进入眼帘的时候,眼睛还是会为之一亮,大脑不由自主地被击中。喔,书和城,原来可以毫无间...

为什么是“好书”?他不能给你答案。

为什么是“好书”?他不能给你答案。

早些时候的世界读书日时段,很多机构和媒体就积极地开列了各种推荐书单,诸如什么“好书”云云,现而今假期临近,图书罗列继续呈现……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众多书目列队的前提下,个人如何选择。人们,尤其是家长们,面对数量庞大的名著,热切地希望“读书”的晚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好”的书。于是真正的...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下)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下)

我读的散文集《背影》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散文集按作者所写内容共分了四部分:第一编《追忆似水年华》、第二编《漂泊的踪迹》、第三编《行走于游思》、第四编《标准与尺度》。我目前把前两部分读完了,而且对每篇散文都写了读后感。朱自清塑像第一编《追忆似水年华》共有18篇文章,有6篇是写朱自清先生和友...

我的读后感

我的读后感

人生就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人只要活着,就得生活,就得和别人打交道,就免不了遇上不愉快的事,就得生闲气,闷气,怨气,生闷气往往能使自己疾病缠身,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忍一忍,可有和我一样不能忍的,忍是水,忍能稀释苦,忍是火,忍能焚毁误解,忍忍是光,忍能消融仇恨,忍是电,忍能连通隔,忍是药,忍能治愈心灵。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