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1、《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小说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背景,围绕四个俄国贵族家庭展开叙述,全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小说通过对宏大战争的描述, 表现了托尔斯泰对和平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俄国人民保卫祖国英勇精神的赞扬。同时,五百多位纤毫毕现的人物穿插其中,形象生动,性格立体, 富有代表性, 充分展现整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以及当时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家国情怀。
列宁评价《战争与和平》是“了不起的巨著”。 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曾说:“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个定义的小说,我就要推选《战争与和平》。”
我花了一个半小时,才把34页的序看完,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34页介绍了作者生平,有过那些著名的作品,还有就是这本书在俄罗斯小说史上的作用,也介绍了这本书的创作过程。
当然,更加不能不提这本书叙事风格,第一,独特的叙述力量,作者关注于生活细节,用细节来填补人物肉体,让人物很加饱满,当然是书里所有人物。第二,双曲线的叙事线条,用两条故事线来表现个人和民众,让小说层次一下子拔高很多。第三,哲学论文的插入,让故事背景更加宏大,更有层次感。
这本书对于人物性格塑造非常成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还有时间感。对于外貌的特征描写,着重与重复,让读者更加明白人物特征,加强读者记忆。人物除了性格、外貌,还有内心。这个才是最难描写了,人的心灵是跟复杂的,而作者能根据事件发生的过程,让人物的心理跟着变化,作者在这一方面对于人物刻画是跟厉害的。
这本书,很多名人都认为是史诗性家庭小说的巅峰。所以,我很担心,因为历史文化,语言环境,还有思维方式不同,我无法领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所以试着看一看,到底能不能把这本书看下去,多去看看作者如何刻画一个人物,安排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加油吧。
2、《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我每次读《战争与和平》,都废书而叹,感叹俄罗斯作家的幽默,当然美国作家欧亨利也幽默,做过水手,卖过水果,18几几年的人,警察与赞美诗,写的那么幽默,百读不厌。
但是,战争与和平写到战争的痛苦,我看不下去,当年前苏联和德国奥地利联手,要干掉拿破仑,但是,前苏联沙俄时代上流社会以说法语为荣,战争与和平的开头就写了很多法语,俄罗斯作家引经据典很厉害,随便引用圣经的故事,这契和西方人的传统。
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世界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世界名著,我想自己年轻时是看不了的。托翁对很多事情的大段深入透彻的大段议论,是他思想的重要呈现。他对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多方位塑造,又是了解人性的难得机会。
还有虽是翻译作品,依然能被优美的语言感染,大段环境描写,动辄排比句的运用。
托翁是照亮俄罗斯文学的太阳。
4、《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人们讨厌战争,期望和平。”[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赞][赞][赞]
在某度世界名著排行榜上,《战争与和平》位居榜首,想必两个对立面一定会激荡出数不清的动人故事来。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书中叙述了俄国人在抵抗法国侵略的保卫战中发生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故事。有热血,有柔情;有冷酷,有和煦;有英雄,有懦夫……
总之,所有战争中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所幸,俄国人民奋起的正义之战最终换来了胜利,赶跑了拿破仑的虎狼之辈,赢得了和平。
5、《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只所以那么成功,因为他描写的战争场面都来自真实历史。为把1805年到1820年俄国社会面貌展现得丰满真实,1862年,托尔斯泰花2000卢布,收购《莫斯科消息报》创刊以来的全套报纸及副刊,因为这份报纸刊登了战争的全过程。当时,2000卢布可是笔巨款,用巨款收集一套陈年旧报,许多人都觉得这个贵族富豪是被钱烧坏了脑子。
书中,特别是俄国1812年抗击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包括波罗金诺会战等宏大场面,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再加上托尔斯泰1855年,曾作为一名青年军官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他把具体的历史史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艺术地再现在了《战争与和平》中,因此,一经出版即引起巨大轰动。
托尔斯泰有着极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也是位理想主义者,他极力主张放弃贵族生活方式和财产,与家人特别是妻子产生了激烈矛盾,1910年,托尔斯泰已82岁高龄时,倔强地独自离家出走,途中,深秋的寒意使他因寒而病,最终不治而逝,一代文豪自此陨落。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