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何读书 > 读书的艺术。

读书的艺术。

3年前 (2023-01-07)为何读书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黄庭坚)所说的话最妙。他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胸中,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作)艺术。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读书的艺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话说,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像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像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树便会生长起来。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境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体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由此可知读书有两方面,一位作者,一个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读书的艺术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像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

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现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作)“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作)“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在休憩的时候,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书。

关于读书的乐趣,我在中国最伟大的女诗人李清照的自传里,找到一段最佳的描写。她的丈夫在太学做学生,每月领到生活费的时候,他们夫妻总立刻跑到相国寺去买碑文和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勘各种不同的版本。他在《金石录后序》这篇自传小记里写道: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这篇小记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时候写的。当时她是个孤独的女人,因金兵侵入华北,只好避乱南方,到处漂泊。

来源:联合日报

作者:林语堂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weihe/202301/953.html

“读书的艺术。” 的相关文章

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吗?为什么要读书,答案怎么办?

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吗?为什么要读书,答案怎么办?

孩子突然问你“我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 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将来才有个好工作”,很多时候就连家长也弄不清学习读书的深层意义吧。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小孩才需要学习读书呢?长大的我们需不需要呢?我的回答是我们比孩子更需要努力读书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旅行?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旅行?

1. 引言十一的七天假期即将就要过去了,在新冠疫情在祖国各地爆发的时下环境下,可能很多人原本的十一出行计划被迫泡了汤。不过眼下这个时代,假期用来做什么,想来无非是出去旅游,或是在家里读书、刷视频、看电影来放松。那么,我们为什么渴望读书和旅行呢?本文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2. 周游列国孔子 59 岁离...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见过的最温暖的答案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见过的最温暖的答案

大家好,我是叶小小,爱阅读爱写作。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我经常会想一想。我的孩子也会问我。我和老公给他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在李思圆老师的《每一种优秀,都有一段静默时光》书中写道: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大概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吧。这个答案挺好的,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阅读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的作用是什么?

随着年龄增大,这几年开始认真读书,基本每年在40本左右,有历史、文学、财经、教育、人物传记等,但实际生活中工作没有起色,孩子教育的也不好,自己的文学水平也没有明显提高,有时会自我怀疑: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电子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读书特别是读纸质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当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的网络爆红,在全民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时,大家都被他的博学多才所吸引,也使我们看到了博览群书之后的独特魅力。那么为什么要多读书呢,我们读书的意义到底何在?从历史名人的文字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告诉我|为什么选择阅读

告诉我|为什么选择阅读

纳瓦尔宝典里写到:“选择困难模式,生活将越过越简单;选择简单模式,生活将越过越困难。”[微风]从小就把读书当作一种很了不起的行为,但每次自己读书总是草草的看了几页就忘了,这种读书的反馈让我断断续续的只读了少量书籍,而且很难回忆起来。那时候就产生了想读书但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微风]经历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