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确定迈向确定的2023-来自陈老师的新年书单
指出了比较政治研究试图比较可能处理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这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方法来建立有意义的政治制度理论。过去的国际关系视角需要新鲜血液来帮助我们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秩序,这本书从融合政治哲学、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思维和方法的国际关系社会学视角出发。中国是我们讨论国际关系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美欧复杂的三角互动是我们未来国际关系研究中应关注的话题。
各位海图的小伙伴和朋友们:
好久不见!在此祝全球各地的海图小伙伴和朋友们新年快乐!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仍在延续,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分歧日益加剧,全球通胀高企,经济复苏道路曲折且漫长。正如之前的信中提及的,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转折时期。
2023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正从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里看到确定的曙光。我们应当如何在2023看待当今世界变局?又如何将国际关系学以致用?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书读万卷书,路行万里的同时,更要做出更多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无论之于个人还是社会。不断变化的时局中,要求我们需要时刻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辨能力,从而支撑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在2023年,我有一份新年书单与各位小伙伴分享。在过去,我有过类似的分享,我希望通过这次的分享,大家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做好自己人生的舵手,在变局中更能应对得宜。
第一本是由B.盖伊·彼得斯著,郝诗楠译的《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很多同学和朋友们都和我聊过,如何更好地进行政治学研究,在讨论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共识: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这是一部全面介绍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政治世界充满了丰富而复杂的因素,研究者不能将研究放在“真空”的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探讨了该领域中已有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试图进行比较政治研究可能会涉及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这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方法来构建有意义的政治制度理论。我认为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政治学和比较政治研究的学人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B.盖伊·彼得斯著,郝诗楠译
第二本是由伯特兰·巴迪著,宗华伟译的《世界不再只有“我们”:关于国际秩序的另类思考》。今天的国际秩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国际关系视角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来帮助我们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秩序。这本书从融合政治哲学、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思维与方法的国际关系社会学视角出发,超越了传统上以“我们”为中心的权力、利益与文化考量,将国际关系的“社会间性”特征与行为体的“他异性”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提出了对“国际秩序”的另类思考。这本书为我们突破“美国重心”的理论范式束缚、摆脱并避免“智识懒惰”提供了启发。
二、《世界不再只有“我们”:关于国际秩序的另类思考》
伯特兰·巴迪著,宗华伟译
第三本是刘建军、陈周旺和汪仕凯主编的《政治逻辑》。中国是我们讨论国际关系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作为植根于中国的学者,我们更应“读懂中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阔的实践之一。这本书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对象,从中提取了十四个重要政治命题,包括:政治是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基本形式;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共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等等,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理论画面。
三、《政治逻辑》
刘建军、陈周旺和汪仕凯主编
第四本是由扎吉•拉伊迪著,宗华伟、李华译的《规范的力量:欧洲视角下的全球治理(第三版)》。今天,中美竞争不断加剧,美欧关系和中欧关系也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中美欧复杂的三角互动是我们在未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应当关注的话题。长期以来,欧洲一直被视为地区一体化的典范。这本书首先从权力的概念出发,认为欧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国”“强国”,它不再适用于权力政治的逻辑。进而,对欧美、欧俄关系和欧洲治理、全球治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世界政治的多重维度,得出一种较为中立和谨慎的结论:欧洲规范性力量并非没有出路,尽管面临地缘政治环境压力,欧洲的规范性工具和治理经验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软权力”。
四、《规范的力量:欧洲视角下的全球治理(第三版)》
扎吉•拉伊迪著,宗华伟、李华译
第五本是汤有著的《全球治理的组织逻辑——国际组织行政机构运作与国际公共政策》。很多海图的小伙伴和朋友们都向我表达过希望前往国际组织历炼的愿望,也有很多人已经在国际组织任职。毫无疑问,国际组织的运作不仅受制于成员国的利益、偏好与权力博弈,而且受到由“国际公务员”组成的国际行政机构的影响。这本书系统研究了国际组织行政机构的结构、运作及其对全球治理产生的影响。理论部分界定了影响国际机构自主性的因素,并提出一套理解国际机构行政模式的简明框架。在此基础上,本书对联合国系统中的一系列相关机构的运作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这本书还结合国际公务员的选拔要求与培养情况,对我国未来全球治理人才的储备工作提出了建议。
五、《全球治理的组织逻辑——国际组织行政机构运作与国际公共政策》
汤有著
第六本是秦亚青著的《关系性逻辑与东亚区域治理》。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体系是长期被西方所垄断的,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路是很多中国学者一直以来致力于倡导的。这本书主要通过以中华文化为基地,以关系性为核心理念,提出关系性逻辑是研究行为体逻辑的重要依据。作者首先阐述了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使用关系理论做经验研究,以东亚区域治理为案例,探究了关系理论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我认为,这本书的研究内容对于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推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六、《关系性逻辑与东亚区域治理》
秦亚青著
第七本是尼古拉斯·卡尔著,陆泉枝译的《数字化时代全球公共参与的基础》。有别于传统的外交手段,公共外交为我们在大国竞争的环境下提供了新的可能。尽管新的技术为公共外交开辟了新的可能,但这并未消除历史的重要性。相反,在通信的角色从未如此重要的今天,历史的教训比以往更加令人醒目。这本书通过将历史视角融入国际关系、传播学、心理学和当代外交实践当中,探究了公共外交的五个核心元素:倾听、倡议、文化外交、教育交流和国际广播,同时分析了近年来公共外交的主流手段——国家品牌构建与伙伴关系。本书案例丰富、涵盖古今,在呈现新兴平台与技术的真正潜能与局限的同时,以史为鉴总结出七条教训,并为未来全球公众参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基本规范。
七、《数字化时代全球公共参与的基础》
尼古拉斯·卡尔著,陆泉枝译
第八本是埃米莉·埃里克松著,寿慧生译的《贸易与国家:企业与政治如何重塑经济思想》。在最后一本推荐书中,我选择了与经济相关的书籍。政治与经济始终是息息相关的,要理解好国际关系,学好政治学固然重要,但同时需要具备经济学的知识力量。人们通常认为,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重要转变——经济增长高于公平。这书则认为,重商主义和现代经济思想的基础应当追溯到《国富论》出版一个多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思维的转变。在16、17世纪的英国,由于东印度公司等特许公司及其垄断权力的发展,崛起中的商人阶层在国家经济事务上并无发言权,政治地位的边缘化促使他们在公共领域出版大量有关贸易与金融的作品,为自由贸易辩护,以影响政府决策。商人与国家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拉开了现代经济学启蒙时代的序幕。
八、《贸易与国家:企业与政治如何重塑经济思想》
埃米莉·埃里克松著,寿慧生译
以上是我在新的一年希望与各位分享的新年书单,后续我也会继续向大家推荐好书,分享关于这些书目的一些思考。新的一年,希望海图的小伙伴和朋友们在学业和事业上都能有所收获与成长,让我们一起用知识丰富自身,从充满不确定性的过去走向光明的未来。
2023年也是海国图智研究院成立的第八年,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让我们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最后再次敬祝大家,平安喜乐,新年安康!欢迎常回海图看看。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