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何读书 >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3年前 (2023-01-10)为何读书
能否创造出卓越的愿景、思维方式和做事的方法,这种思维和想象本身就是读者的“亲身经历”。现代社会进一步扩展到视听、搜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无论什么“亲身经历”、“间接体验”都能获得新的知识。书中的内容是,走在前面的“有心人”得到了启迪,其次,要有“头脑”,能够创造出卓越的愿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第二,一个人的卓越愿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学校教育、社会舆论都提倡大家要多读书,但是,生活中却存在着这样的人:

从不读书,但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来看,答案就出来了:

1、读书有什么作用?

2、一个人卓越的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怎么来的?

只要把这两部分的答案,放在一起,就会发现:

能不能产生卓越的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关键不在读不读书上,而是在「心智系统」的水平上。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一、读书有什么作用?

读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获取知识,二是与作者对话。

第一个作用中,人通过获取「间接经验」开阔眼界。

第二个作用中,作者的语言,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想象,这种思考和想象本身是读者的「直接经验」。

1、读书的第一个作用,能不能被替代?

第一个作用是获取知识,其实用其他方式也能获取,读书并不是唯一途径。

人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经历,去获取「直接经验」。

至于其他「间接经验」,历史上有说书、听老人讲,现代社会更拓展到了视听、搜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也不是只有读书。

只要是一个「有意识地去感受」的 「有心人」,任何「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可以获取新的知识。

那为什么全社会一直要提倡读书呢?

一是获取知识的效率、密集度,通常比其他方式高;

二是全社会的思维惯性,以及价值导向。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毕竟,书上的内容是行走在前的「有心人」已经感悟到了,记下来的,读者可以马上拿来用,就像接力棒一样传递。

全社会推崇、培养这样的「有心人」,肯定是大好事!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会死读书,死记硬背他人的「间接经验」,到处套用,那肯定是不可取的,那是愚已愚人,绝不能提倡。

现在的问题是,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人,还成为了砖家、带路党。

2、读书的第二个作用,能不能被替代?

这第二个作用,与作者对话,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这原本就是读书之人的「直接经验」,而「读的对象」可以变化。

在头脑中,有这种「对话」意识的读者,听、看任何其他东西,也能激发思考和想象,读书不是唯一途径。

综上,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对话对象,读书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而要有能产生卓越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的「头脑」,关键可不在读不读书上,而是在拥不拥有相匹配的「心智系统」上。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二、一个人卓越的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怎么来的?

从《老子》最早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记录的「心智系统」模型可知:

人有两套「心智系统」——「第一套心智系统」和「第二套心智系统」。

一般人只会使用自己的「第一套心智系统」,进行普通水平的思维,处理日常事务。

而少数人,能启用自己的「第二套心智系统」,进行各种高端思考,想出各种高明的对策,这就是那些「卓越的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启用「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中,大多数人是天生就会,但表现是:

突然启用,又突然停用,偶发地,不自主地;

还常常被限定在特定领域中,不是通才;

而且年龄越往上长,能进这种状态的时间越少,之后不知什么时候就完全消失了,不再出现。

这样的人,所有曾经的洞察、远见等,都会作为「经验」,被记录到「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的「经验库」中,以备日后在相同情况下,作出同样反应。

虽然这些「经验库」中已有的「反应模式」,对于只会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一般人而言,看起来挺厉害,但TA们已经不再能重新启动「第二套心智系统」创造新的「应对方式」。

偶尔能用「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但能自主地、随时启用自己「第二套心智系统」的人,非常稀有。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其实,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从轩辕黄帝开始,到老子、庄子、孔子、王阳明一路传承下来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就是在教人如何学会自主地、随时启动自己的「第二套心智系统」,使心智水平、思考能力越来越高,而不是越来越弱。

结语

我们身处这个呼唤「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等高端思考能力的新时代,有必要重新审视「原来」读书方式的利弊。

并且,需要思考全面「优化」信息获取方式,最终为更有效地开发人的「高端思考」能力服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是现代人提升思考水平、提升读书水平的极佳方法。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weihe/202301/1560.html

“为什么有的人不读书,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的相关文章

阅读的好处

阅读的好处

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从小就接触书籍,甚至到老,也未曾抛弃。书籍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分类,看书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知识跟技能,但更多的是丰富我们的视野,对生活的积极回应。知识的载体是它,精神粮食也是它,书籍是我们前进的导向,也是我们心灵的窗口。也许我们看书最多的是上学那会,但那远远是不够的,现实生活...

人为什么要读书?看看白岩松怎么说。

人为什么要读书?看看白岩松怎么说。

知识的海洋需要沉湎,你多久没有进去过了,衣服是不是都晾干了,我们来看看这些成功人士是怎么理解读书的。中国现代作家杨绛,也就是钱钟书的夫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就觉得钱钟书跟我不一样,他什么事情判断的很快,一挑就挑出来了。因为他底子好,他看的书多,你们学术读书读的多了,这是好的,这是坏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为什么人要多读书呢?““我在岛上读书”来听听“读书天花板”们怎么说

为什么人要多读书呢?““我在岛上读书”来听听“读书天花板”们怎么说

纳兰惊梦/文多读书意味着什么?人民日报曾经给出了八条理由,包括“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等等。而最新的一条关于“董宇辉为何能够超越疯狂小杨哥”热搜话题,告诉了我们关于多读书的现实意义——在刚...

阅读学习的三大作用

阅读学习的三大作用

地位仅次于孔孟的儒学大师荀子的《劝学》为后人所传颂 ,在他看来,人本是性恶的,通过接受教育、读书学习才达到性善,因此,他非常强调读书学习在人的成长成功中的作用。他在《儒效》中说:“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时下,在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仞有不少人不断质疑读书学习有没有用,作...

每天我们强调要多读书,读那么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真出乎意料。

每天我们强调要多读书,读那么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真出乎意料。

董卿曾说过,读书的“用”不在眼前和当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潜移默化,悄悄对你的生活和环境发生作用,并改变你人生轨迹的。对此,我并不是很认同;董卿将读书的好处说得有点脱离了地气,那些所谓的诗歌文学类读书是潜移默化般地改造一个人;而其他方面的读书有些是立竿见影的,更多带来的改变还是清晰可见的。往往...

适合晚上阅读--为什么要多读书,这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适合晚上阅读--为什么要多读书,这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那些读过的书,会一次次充实你的内心,让你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那些书中的人物,会在你深陷生活泥潭之时,轻声地呼唤,用他们心怀梦想、不卑不亢的故事,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