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何读书 > 读书很重要,但把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更重要

读书很重要,但把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更重要

2年前 (2023-02-04)为何读书

不是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我读了,为什么没有进步呢?

高中生小王喜欢读书,并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可是长时间的阅读,并没有给他带来大的改变和提高,对此他颇感困惑:不是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我读了,为什么没有进步呢?

类似小王这样的苦恼,很多同学都有。他们勤奋上进,坚持阅读,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但和他们期望的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阅读没有带来能力上的显著增强,这是怎么回事呢?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4个步骤,其中“重复运用—反馈修正—形成习惯”最重要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知识的类型。

一般来说,知识分两类:软知识和硬知识。

软知识,指能够更新思想观念,重新梳理认知的知识,如各种学科的基础理论。这类知识学习之后,通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硬知识,指技能知识。实实在在地教你怎么去做,如手工制作和烹饪。这类知识学习之后,效果立竿见影。

这两类知识学习起来各有难易,但从接触到转化为自身能力,过程大致相同,而且都只有在完整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知识才会内化于心。否则,读过的内容无非是“到此一游”,匆匆来又匆匆走。

无论软知识还是硬知识,想把它们转化为能力都有4个步骤。

读书很重要,但把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更重要

步骤一:知识输入

学习的渠道很多。你在公园坐一下午,留心周围人的言谈举止,也能学到东西。但这里说的知识输入,不是这种,而是最平常的知识输入——阅读。凡是学生都有阅读体验:学习软知识,背诵理论要点;学习硬知识,记住操作步骤。

知识输入离不开记忆和背诵。可是死记硬背常常被人诟病,究其原因是方法不恰当。比如,学习英语,单纯地背诵单词就不如连同句子、段落一起背诵作用大;锻鍊口才,大声背诵肯定要好于心中默念。可见,记忆和背诵不是千篇一律的,而要根据目的采取合适的方法。

步骤二:思考理解

课堂学习也好,自我阅读也好,如果只是让知识填鸭式地进入脑海,不思考不理解,只记标准答案,这对能力的增强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主动思考,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其实,这样做也更容易理解知识和记忆知识。

要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看一篇文章,不是看完就完了,而是看完要思考、总结它所表达的思想。这种思考、总结,会帮助你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内容。

这好比在驾校学开车,教练教你从一挡挂到五挡,你照做了却不知为什么。你想:反正挂一挡就能把车开走,那以后我开车一直挂一挡好了。但如果你知道挂一挡、五挡的原理之后,就不会在开车时一直挂一挡,而是会根据路况,选择挂不同的挡来开车。

另外,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同一个人看同一本书,十年前看与十年后看,感受也大不相同,因为阅历增加了,看问题的角度、深度也不同了。

当你对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就不会再拘泥于条条框框。

比如制作海报。刚学习时,你会严格按照书上的ABCD步骤一步步去做。但是当你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可能用ACD步骤就把海报做出来了,而且更节省时间。

又比如,你需要知道一栋楼的高度。你可以实地测量,可以查找图纸,但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询问大楼的管理人员。

思考、理解,会让你发现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这时,你就不再是书呆子了,而是学会了灵活多变地运用知识,来达到目的。

读书很重要,但把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更重要

步骤三:建立知识架构

看懂一篇文章,得先会认字。同理,想掌握一门学问,必须建立相关的知识架构。

建立知识架构的有效形式,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想交集。

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想交集,指用旧知识帮助记忆、理解新知识。知识与知识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乔布斯说,当初他就是学习了美术书法课,后来在创造苹果手机时才有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灵感。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知识架构,所以他们学习新知识时更容易触类旁通。

如果你还没有建立起知识架构,就要主动、有意识地去积累,从背诵、理解做起,直到输入的知识量能够帮你打建起一个知识架构。

步骤四:重复运用—反馈修正—形成习惯

记忆有其自身规律,而重复是必不可少的。

重复运用知识,不仅能够帮助理解知识,还能帮助深入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架构。而这,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重要手段。

学习一个新知识后,刚开始练习时,大脑会输出很多能量。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大脑对此越来越熟悉,就不会再分配那么多能量了。比如学钢琴,一开始手指不听使唤,练习起来非常吃力。一首简单的《小星星》,弹上一天也不熟练。后来,你每天练习,反复弹奏,手指渐渐有了记忆,只要把手放在琴键上,不用多想,《小星星》就能自如地流淌出来。

这是硬知识的重复。

至于软知识,比如观念性建议“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应该怎么重复运用呢?可以这样:以前遇到问题,伤春悲秋、不断抱怨;现在遇到问题,提醒自己要微笑应对,主动作为——或踢球或看电影或找人聊天,总之,想方设法转移注意力。开始,也许你会不自在,但只要坚持,心境自然会发生改变。

读书很重要,但把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更重要

在重复运用知识期间,一旦发现某个步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应该停下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儿,然后制订可行性方案,来进行修正。

持续练习一段时间后,你对这个知识的运用已经不用花费太多精力,甚至变成了下意识的操作,不用思考就能做出反应,那么恭喜你,你学到的这个知识就真正地转化成能力了。

END

作者:小满

编辑:杨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weihe/202302/5687.html

标签: 读书的好处

“读书很重要,但把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更重要” 的相关文章

读书真的没用吗?千万不要低估阅读的重要性。

读书真的没用吗?千万不要低估阅读的重要性。

进入盛夏,又是一年的毕业季。相信大部分应届生除了对学校和同学的万般不舍外,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得出的数据,今年的毕业应届生达到了1076万,首次突破千万人。再加上如今整个社会经济的低迷,有大部分毕业生未能找到满意工作。因此,早些年就被人们议论纷纷的“读书无用论”,再次被推倒...

养成阅读习惯,从静下心来阅读开始。

养成阅读习惯,从静下心来阅读开始。

作者:孙小二我们大力提倡“全民阅读”,一个重要作用是告诉每个人,应当利用好“碎片时间”,抓紧时间、挤出时间来阅读。开卷有益、读书增智,于己于国都大有好处。尽管读书的益处人人皆知,但能够静下心来把一本书认真读完,甚至把读书作为生活方式,依然是少数人的坚持。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电子化阅读成为潮流,碎片...

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你们爱读书吗?你们知道吗?读书也是人生的一条选择的路吗?自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名言流传至今。先辈们历代科考,现在的高考,都证明了读书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桥梁。与书交心;与书畅游!哪些学子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如愿以偿的考上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研究深造,成为国之栋梁。博览群书,是知识积...

清华校长: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清华校长: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近段时间在家休息,无意间读到几句话,非常励志,且打醒想躺平的我。因为各种原因,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说好听点是回家休息,不好听就是回家待业待岗。当我读到某一便中的某一段文字,让我陷入沉思,是这样的:清华校长: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如果你愿意停留几分钟认真的看一遍下面的内容,相信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大家有...

阅读改变了大脑,每天阅读的人的大脑不是比别人聪明吗?

阅读改变了大脑,每天阅读的人的大脑不是比别人聪明吗?

当你在阅读时,大脑在做什么?你知道阅读是怎么改造你的大脑的吗?你永远想不到阅读能让你的大脑变得有多么强大。第一个好处,阅读行为可以在大脑内累计数据。大脑中掌管人的记忆、听觉和视觉的地方,具有储存本人经历的功能。在我们每个人学习新事物的时候,如新的语言,新的技能,回家的新路径。还有当看见一张张新面孔时...

是什么时刻让你觉得读书真的有用?

是什么时刻让你觉得读书真的有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今天来聊聊读书这件事。“读书有什么用?”也许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永远有新的答案,因为永远有人因为它的照拂而变得明亮开阔。“读书,可能是成本最低的‘自我修炼’。”“我本来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为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个生命,拥有一整个人类的力量。”愿你爱读书,愿你拥有一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