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兄弟”读后感

“兄弟”读后感

3年前 (2023-01-07)读书有感

最近看了《兄弟》。确切的说是特别近,书名是周四知道的,书是周日看完的。

仔细想想,很久没有这么快地看完一本书了,余华的书像一碗只有一根的面条,嘬进嘴里便总想一气吃下去,咬断一口也是对这根面的不尊重。

如今吃完了,先讲讲这本书的表子。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恶心,愤怒,难受。对于一本书来说并不是坏评价,这对很多事情都适用,不怕感觉糟糕,没有感觉才是真正的死刑。

这本书的大致情节是这样:李光头和宋钢是重组家庭的兄弟二人,父母去世后相依为命,李光头蛮横机灵,宋钢柔弱善良。两人同时爱上了刘镇镇花林红,林红选择了宋钢,兄弟俩在林红的插足下阋墙不再往来。李光头赶上了时代的春风成为了超级富豪,而宋钢则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穷,最后出去打工,李光头趁机和无助的林红搞在了一起。宋钢回来后心如死灰,在林红装上人造处女膜和李光头翻云覆雨时卧轨自杀。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有被伤害的准备了,毕竟余华嘛。可是这本书读着读着,我发现和余华的代表作《活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两本书上都有着命运悲惨的主人公——福贵和宋钢(《兄弟》属于双男主),但福贵是一直被动地不幸,而宋钢则是主动地不幸。如果说福贵是努力在攀登生命的高山而一次又一次地被命运推下去,那么宋钢则是一次又一次地推开命运想要拉他的手,最后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

难受啊!

他推的是命运的手吗?他推的是读者的心啊!给我的心推到地上摔得稀碎!

牢骚发完了继续唠。

读《活着》会让我思考人生,而读《兄弟》则会让我思考人性,还有余华创作时的精神状态。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都常常让我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余华很擅长写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东西来推动情节发展,在《活着》中体现为福贵一家各不相同的去世方式,在《兄弟》中则主要体现为一些人物奇奇怪怪的所作所为,包括但不限于宋钢隆胸,李光头处女选拔等等,而更让人难受的是这些看起来的所作所为,是基本符合人物性格的。

关于这个事情我做了一个总结:情节符合生活常识又符合人物性格的是现实文学;情节不生活常识但符合人物性格的是魔幻现实主义;情节符合生活常识但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叫笔力不够;情节不符合生活常识也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叫梦话。

我感觉,这本书介于魔幻现实主义和梦话之间,余华为了让剧情向他发展的方向推进用力过猛了。其实《活着》也有这种问题,只是人物塑造没有像《兄弟》里那么鲜明,让人直接越过去思考人生哲理去了。而《兄弟》中则像上面说的,余华选择了用人物的魔幻行为来推动情节发展。余华老师的文学水平没问题,但可能是他高估了读者对人物的承受阈值,就导致了我看的眉头紧皱。

最让我紧皱,皱得眉毛掉了好几根的部分就是李光头和林红最后又搞在一起部分,这里后面再讲。

说完表子的痛苦,再谈谈里子的思考。

命运。

虽然《兄弟》没有收获清一色的好评,但是不能否认余华的牛逼。在他的笔下,刘镇就像是一面镜子,很多人像镜子里外一样相反,很多人像镜子里外一样相似。李光头和宋钢是相反的,林红和苏妹是相反的,小关剪刀和余拔牙王冰棍是相反的;李光头和周游是相似的,赵诗人和刘作家是相似的,他们和我又都是零零散散地相似的。

由书中人物看到自己的影子不是少见的事,不细谈。

这本书中有名有姓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结局。相反的人收获了不同的结局,相似的人也收获了不同的结局,因为一些小小的选择而截然不同,哪怕是前期轨迹基本一样的余拔牙和王冰棍在拿到钱后也一个选择了旅游一个选择了住金碧辉煌的传达室。

这就是命运,各不相同,用小关剪刀的话来说,就是“命中没有一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除了宋钢,所有的人都依然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刚刚我说《兄弟》是双男主,有问题,这本书说到底是群像剧,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与命运。命运捉摸不透,可都要活着,余华在《兄弟》中以不同于《活着》的方式表达出来,却殊途同归。

那宋钢为什么会死呢?

这就要扯出我看这本书看出的第二个主题了:情感

和《活着》里那些平淡朴素的感情不同,《兄弟》里的感情是热烈的,耀眼的:李兰和宋凡平的爱,宋钢和林红的爱,李光头和宋钢的兄弟情,李光头和林红的奇怪感情,都像沸腾的火锅一样冒着热气。即使李光头和林红在一起那一段我看的十分难受,但我依然爽,单纯的,文字上的爽。

余华大概是有意如此,正是如此热烈的感情,才能让宋钢被继母李兰的一句话困住,要让李光头一辈子;让宋钢在林红和李光头之间痛苦了那么久;让宋钢爱林红爱的铭心刻骨,爱李光头爱的情深义重,才能让他在得知兄弟和妻子在一起后,那么顺理成章,甚至释然地死亡。

宋钢最后自杀,和第一章他的骨灰盒遥相呼应,让我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

那么余华老师是为了歌颂感情的炽热和伟大吗?不像,这是个悲剧,而且是个不体面的悲剧。什么是体面的悲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就是。而《兄弟》一点也不体面,它的感情不近是热烈的,而且是残酷的,有些还是荒诞的(没错就是林红和李光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不太懂,可能余华老师只是在陈述世界的真实吧,感情,也如命运一般无常,甚至有些离谱的。

可是我们都得活着,在无常的命运下,在一不小心就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下,以及它们所造成的后果中,最体面地活着,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余华用最折磨人的方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挺好。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1154.html

““兄弟”读后感” 的相关文章

路桥区图书馆入选“有书味”视频和“有记忆”照片

路桥区图书馆入选“有书味”视频和“有记忆”照片

6月24日,路桥区图书馆接连揭开“书香满屏”微视频大赛和“最美老照片”征集评选两个大赛的获奖名单。10个微视频分享了“书香满屏”微视频大赛的金、银、铜奖,其中《两本书的距离》斩获金奖,将3000元奖金收入囊中。30张老照片从746张老照片中脱颖而出,分获“最美老照片”的一、二、三等奖。王晓军、潘仙招...

中学生注意了!满分读后感怎么用?以“西游记”为例

中学生注意了!满分读后感怎么用?以“西游记”为例

在中考语文中,“读后感”作为一种特殊体裁经常被提及,那么,读后感应该怎样写呢?老师规整了各个年级优秀读后感,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关注“小淘爱学习”,快乐学习,快速提高!七年级上册——《西游记》读后感一、《西游记》读后感提起《西游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西游记》是我...

优秀作品展示丨“傻狗温迪克”读后感

优秀作品展示丨“傻狗温迪克”读后感

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傻狗温迪克》。故事里,欧宝去商店看到了一只流浪狗,觉得它很可怜,问爸爸可不可以收养这只流浪狗,爸爸同意了,欧宝给这只流浪狗起了一个名字温迪克。欧宝看了看脏兮兮的温迪克,就给温迪克洗了一个热水澡,又用梳子给温迪克梳了梳毛,温迪克比以前看着舒服多了,温迪克问了爸爸关于妈妈的十件事,于...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上)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上)

“散文”一词不仅是一个汉语词汇,也是指一种文体,可能大多数人对于“散文”一词有文采焕发和犹行文这两种释义不是太清楚。我们多数人也是因为在上学时,学到了散文体裁的课文才开始注意到“散文”这个词的。“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论语》、《孟子》、《庄子》,这些都是以论说诸子百家思...

《云边有小卖部》读后感

《云边有小卖部》读后感

“云边有小卖部”这本书里,既有坚持又傻傻的刘十三,在死神面前,也有坚强地笑着生活的成书理。为憨厚的爱而燃烧一生的小大战。主角是六十三少年。刘十三是个忧郁和卑鄙的男孩。外婆很随和,很空虚。刘十三很伤人,但学习很好,妈妈可能会回来。全书初哭,刘十三离开云边镇离开大学时,偷偷在床上给奶奶捏500元。而姥姥...

欢乐者♥“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欢乐者♥“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今日悦后者王宁阅读书目《人性的弱点》读《人性的弱点》有感一位好老师,指引你走一段路;一本好书,伴你一生,可能也会影响一生。人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人生路上亦不可能一辈子都平平坦坦。再挫折面前,有人一蹶不振、碌碌无为而抱憾终生;有人迎难而上,在人生路上添写辉煌的一笔。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