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读书让你突破自我,收获心灵感悟《悉达多》译者李双志做客“作家榜签售会”分享“译路”心得

读书让你突破自我,收获心灵感悟《悉达多》译者李双志做客“作家榜签售会”分享“译路”心得

3年前 (2023-01-13)读书有感
只有尊重原著才能得心应手的成长德国作家赫塞的小说“悉达多”(原版名Siddhartha)讲述了一个智慧之旅,让读者首先通过它与作品相遇,避免被“文青必读的流浪导游”般的氛围所笼罩。感觉没有上映的书伸出手,其成就感将帮助你克服慢慢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参与和输出的过程,家长要学会从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面对家人给赫塞的人生计划,少年布莱克赛成功通过考试。

重庆日报

读书让你突破自我,收获心灵感悟《悉达多》译者李双志做客“作家榜签售会”分享“译路”心得

李双志(左)做客“作家榜签售会”。(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通讯员 姜雅娟)“悉达多如何面对生命和人生,如何从迷茫中豁然开朗,如何领悟超出轮回的智慧……”近日复旦大学德语系研究员、翻译家李双志,携译作《悉达多》做客上海闵行莘庄和作家榜母公司大星文化举办的“作家榜签售会”,分享自己在翻译道路上的心得。

尊重原著才能获得心灵成长

德国作家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原版名Siddhartha)讲述了一段智慧之旅,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但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

李双志长期从事现当代德语文学与美学思想研究,他告诉笔者,翻译文学作品第一步要确定书名,“好的书名犹如作品的‘眼睛’,读者首先是透过它与作品相识的,进而激发阅读的兴趣,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容。”

书名的翻译可以有很多种,有的译者将这本书的书名翻译成《流浪者之歌》。但在李双志看来,原书名Siddhartha没有“流浪”的意思,突出它的流浪之意,或能扣准文艺青年的心弦。李双志觉得既然黑赛用了Siddhartha,就是暗示它讲的是佛陀的故事,同时也暗示了一部分为黑赛自己所理解的Siddhartha故事。所以他在翻译小说时,还是保留了书名的原意,尊重原著译成《悉达多》,“我尽量不让它笼罩在‘文青必读之流浪指南’这样的氛围中,而是希望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汲取能量,获得心灵成长。”

读书的“输出”与“输入”

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近年令人瞩目的年轻学者,李双志与大多数喜欢读书的人一样,也有“囤书症”。李双志笑称:“每次站在书架前面,感觉没有开封的书仿佛伸出了手,要来抓住我,争抢着让我去读它们,就像《哈利波特》里面的画面一样。”

为了克服“囤书症”,李双志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就是晒书。先选短的书读,读短的书会比较快读完,看完后用任何形式去标记一下,显示自己看完了一本书,积累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慢慢地帮你去克服光囤书不看书的习惯。

“我觉得囤书没有问题,但是你不能简单地把书当作商品来囤。”李双志忠告读者,书只有你读了它才会活起来,我们需要的是活的书、滋养我们灵魂的书。

李双志认为读书的“输出”与“输入”是相辅相成的。“读完一本书,你可以写一些读后感,尽量把你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发在网上。写读书笔记是一个参与和输出的过程,你在跟自己对话,也在跟作者对话。读书让你突破自我,与更高层次的人对话,这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它也会积累你阅读的成就感,慢慢从有‘囤书症’的人变成了囤书且看书的人。”

家长要学会发现

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黑塞的父母跟我们今天的父母一样‘鸡娃’。”李双志说,面对家人给黑塞的人生规划,他表现得像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黑塞天资聪慧、语言感悟力强,从小拉丁语和希腊语学得很好。少年黑塞成功通过了考试,进入了历史悠久、声名卓著的毛尔布隆修道院神学院学习。

“类似于现在的学生考进了一个顶流中学。可是后来,黑塞就发现自己承受不了里面的‘卷’。”李双志说,黑塞完全无法适应强调服从、压抑个性的学校制度,“卷”到濒临精神崩溃,不到一年就私自逃离了修道院。家人将黑塞送往私人诊所,然后又让他入读普通学校,但黑塞仍然没有走出精神危机,无法完成学业。

在通过四五年时间,辗转各地尝试几次学徒培训之后,黑塞在图宾根一家书店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黑塞终于可以一心沉浸在文学世界,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最终成为了文学大家。

“从黑塞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的父母也遇到了跟如今亲子教育类似的问题,家长安排得好好的,孩子却不肯顺从。其实,黑塞自己很清楚,自己才华在哪里,将来想做什么。孩子身上也存在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但需要家长耐心去发现的闪光点,而且需要家长在某个关键阶段懂得放手。”李双志表示,黑赛成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懂得放手。而这也给今天的家长们以启发: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尊重孩子的意愿。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2057.html

“读书让你突破自我,收获心灵感悟《悉达多》译者李双志做客“作家榜签售会”分享“译路”心得” 的相关文章

这本书永久改变了英国文化的面貌,被英国政府禁止出国。

这本书永久改变了英国文化的面貌,被英国政府禁止出国。

1987年初,中国一些地方的书摊开始挂起大幅广告,宣传一部叫“洋金瓶梅”的小说,轰动一时。这本书即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于1930年去世前写就的最后一本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劳伦斯手中的书稿到漂洋过海在中国问世,这本书经历了巨大波折,诸多审判,为多国出版审查制度带来深远影响。其中,196...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申克的救赎>>是一本深入人心的小说,我在阅读过程中深深被它所吸引。这本书讲述的是安迪·摩尔的故事,他因为被误认为是自己的妻子的凶手而被判入狱。在狱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并且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挑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而是不断努力,最终成功...

“公道”读后感

“公道”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哈佛大学非常火的公开课《公正》而来。书中从三个进路来阐述几位哲学家对公正的观点:1.边沁的功利主义,整个社会幸福减去痛苦的余额最大就为正当之举 2.自由至上主义,强调在自由市场里个人自由选择并仅对这个选择负责;3.正义与德性、良善生活本质有关。各个路径都引用生活中实际的案例,非常有意思。比...

走一条路,带着历史“文化古旅”读后感

走一条路,带着历史“文化古旅”读后感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翻开这本书,我跟随着余秋雨的脚步蹒跚在祖国的天南海北,荒漠戈壁、小桥流水,他千里行走,风尘作伴,用有限的光阴去探索古老的回响。在此之前,我未曾思考过那些历经风吹雨打的古建筑存在的意义,未曾了解过那些隐藏在背后深沉厚重的历史。懵懂无知的我只能跟随着余...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上)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上)

“散文”一词不仅是一个汉语词汇,也是指一种文体,可能大多数人对于“散文”一词有文采焕发和犹行文这两种释义不是太清楚。我们多数人也是因为在上学时,学到了散文体裁的课文才开始注意到“散文”这个词的。“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论语》、《孟子》、《庄子》,这些都是以论说诸子百家思...

一篇读后感

一篇读后感

静静站着的红绿灯(桃源网络)首先不得不说,这是作者迄今为止写过的最好的。之前我就想说蝙蝠侠算是最好的了,真的不知道他的天花板在哪里。感觉作者就像一位清晰明了的电影导演。比如不能交流但可以当成同伴的梧桐树(我厚脸皮地认为自己是梧桐树),比如银行或石狮(当然可能是自己写过,写了本事物),更喜欢直观感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