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鲁迅的“见镜子有感”的意思在镜子外,但都是从镜子里演绎出来的。

鲁迅的“见镜子有感”的意思在镜子外,但都是从镜子里演绎出来的。

3年前 (2023-01-05)读书有感

作者 | 莫雨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1925年2月9日,鲁迅写过一篇名为《看镜有感》的文章。这篇文章,刊载于1925年3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六期,收录在1927年3月北京未名社初版的文集《坟》里。

《看镜有感》的结构奇巧:开篇和结尾说镜子,中间的核心部分谈的却是汉、唐、宋及宋后对待外来物事、文化的不同态度。虽意在镜外,但都从镜中演绎而出。可谓:一镜窥天下,镜里有乾坤。

因为“海马葡萄镜”里的葡萄,鲁迅对汉、唐赞颂有加: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民族也好,国家也好,要强大就要有包容一切、兼收并蓄的胸怀。正因为包容外来的植物、动物等,蓄收外来的宗教、文化等,坚持海为中用、洋为我用,汉、唐才既国力强盛又雍容博大,才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气势和“天可汗”气度。我们今天常说的“汉唐气象”虽也指国力,但更多的却是指胸怀与气度。更重要的是,博大的胸怀与雍容的气度并不单属某一个人,也不只属某一集团,而是全体国民的性格。人人有之,民族也好,国家也好,自然也就完美地具备了。

而到了宋,情势为之一变。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

宋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正如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中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份儒学,虽源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一于汉武时期的独尊儒术,但真正成熟、定型却在宋之理学。不仅儒学如此,诗词、绘画、书法等等文化的其他方面,到宋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熟到了极致。登峰造极了,自然就会睥睨天下:普天之下,我乃天朝,一切应有尽有,周边蛮夷的雕虫小技,都与我无关,于我无用。于是,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闭关锁国。这种情势和心态,在开初或许是真实真诚的,到后来就渐渐沦为闭目塞听,自欺欺人了。明明是技不如人,较开明者都还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更别说墨守陈规的冥顽不化者了。所以,一种文化登峰造极之后,必须注入新的血液,否则就会因成熟过度而变质,腐败,腐烂。今天,世面上到处都是赞美宋朝的书籍:把积弱之宋,赞到天上云间;把纳岁币之宋,说得天花乱坠;把疆域零落之宋,绘成艳丽无双。这,不知是喜还是忧,是祸还是福。

国人历来喜欢拿镜子说事。

《红楼梦》第十二回里有“风月宝鉴(镜)”。正面照,是位妖艳的美女;反面照,是个骷髅。送镜子的跛足道人,本是想警醒迷恋王熙凤而不自拔的贾瑞:迷恋美色,只能成为骷髅。但贾瑞却天天翻照正面,终至不治而亡。清醒如鲁迅者面对所谓“大宋”,看到的亦如“风月宝鉴(镜)”的正反面:正面光鲜亮丽,惑人眼目;反面的真相却残酷无比,画皮之下其实是一具骷髅,至少也如张爱玲所说“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里有“照妖镜”。六耳猕猴变身为行者,闹到玉帝哪里,玉帝传旨托塔天王拿出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结果,天庭里的照妖镜徒有虚名,“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玉帝无奈,只好将二者“赶出殿外。”有的镜子亦如照妖镜,难辩真假。今日的宋迷们面对所谓的“大宋”,眼睛亦如托塔天王手里的照妖镜,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在故纸堆里看,在自我想象中看,看到的都是只要“奋起千钧棒”,就“玉宇澄清”的美猴王。

为什么汉唐与宋及宋之后有这样的区别呢?鲁迅一言中的: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屋王和屋奴的宝贝。

当今之中国,尤如鲁迅笔的汉唐,“魄力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改革开放的国策从1978年至今一直未变,也不可能变。几十年的潜心建设,兼收并蓄,成果斐然:人民生活富裕,国力日益强盛,中国速度享誉全球,基建狂魔令世界咋舌。虽也有“神经”“衰弱过敏”者,满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臆想,偶发杂音,偶有过激,但终究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反观当今之昔日世界霸主,遇到华为,“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抖成一团”,举全国之力来对付,还“想一篇道理来掩饰”。其情其态,与鲁迅笔下“劾洋人汤若望”之杨光先,在“大著《湖雅》里”研究出“还是铜镜好”的汪曰桢,不正是一路货色吗?

鲁迅就是鲁迅。他眼光独到,揭穿了旧中国落后的腐朽之根。他笔触老辣,揭露宋及宋之后的世相毫不留情。他是穿越时空的闪电,一世纪前写的短文,放之今日世界,既令人目眩,亦令人心惊。目眩者,将沉思自省,比如今日之中国;心惊者,或恼羞成怒,比如今日之昔日世界霸主。

鲁迅的《看镜有感》,虽意在镜外,但都从镜中演绎而出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275.html

“鲁迅的“见镜子有感”的意思在镜子外,但都是从镜子里演绎出来的。” 的相关文章

感觉2022

感觉2022

2022年12月31日二0二二不平凡,桩件大事映眼帘。防疫策略优化调,转变思路排万难。统筹防控和发展,宏伟蓝图已绘完。进军号角已吹响,稳健阔步走向前! ​​​...

2018年,读几本书,2019年要加油读书。

2018年,读几本书,2019年要加油读书。

数据来源: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16日在京发布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一、综合阅读率提升,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来看,2018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68.0%,低于2017...

郑延济:希望作家多做学校讲座,但不要在学校卖书。

郑延济:希望作家多做学校讲座,但不要在学校卖书。

专访|郑渊洁:希望作家多去学校讲课,但别在学校卖书4月19日,大星文化、作家榜经典文库发布了第13届作家榜,在今年新添加的“童书作家榜”中,排名前三名作家分别为杨红樱、北猫和曹文轩,郑渊洁未在榜。面对网友的质疑,郑渊洁发文章回应称,中国童书销售泡沫极大,且多有“校园卖书”的情况,因而自己主动退出榜单...

「明湖文苑」《围城》读后感

「明湖文苑」《围城》读后感

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钱诺似乎要把方红描绘成一个人,却因为懒惰的懦弱而搪塞家人的虚伪、懦弱,由于他软弱虚伪的性格,在另外一个女人身边走来走去,彷徨。作者通过他的脆弱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婚姻和爱情。从它周围的畸形社会,由于情感生活的不纯,逐渐失去了高谈阔论的资本。方鸿渐和孙瑜佳的结合是颇为切磋的隐喻,这样的...

五语下《读后感》满分作文宝典,附名师精评,赶紧学起来

五语下《读后感》满分作文宝典,附名师精评,赶紧学起来

诉讼教室想和大家分享五年级下册“读后感”的习作范式+写作技巧,为什么名师点评作文满分,还有结构和内容,而且从素材三个方面着手,就会知道孩子如何写出体面的读后感。)在批准同学作文时,不难发现很多同学在写读后感时,容易出现只概述原文或原著内容的现象,而拿自己的感言一笔一划的问题层出不穷。作者的欣赏无法深...

《刀锋》读后感

《刀锋》读后感

这种画面感是任何影视作品都能得到的视听感受所无法比拟的。感慨万千,但终究没写出来。以我目前的手腕,不足以消化这些文学经典。写这篇文章的最大目的发现,“刀尖”这部作品似乎可以用来解释月亮和六便士矛盾的问题(简而言之,我会为月亮和六便士矛盾矛盾的问题的答案寻找答案!成人的形像(但成人标准绝不满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