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小学生写作技巧--读后感写作法宝

小学生写作技巧--读后感写作法宝

3年前 (2023-01-05)读书有感

读后感写作法宝

说起写读后感,的确是一件令家长和孩子头疼的事。因为我们很难有创新。我小时候最喜欢写读后感,为什么呢?因为好写。拿着一本书,先写第一句: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然后翻开书前面或背后的内容简介开始抄: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的故事。最后,一句话搞定:掩卷沉思,我深受感动……用这样的方法,我一个上午可以写五篇读后感呢!每次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他们都会哈哈大笑。我说你们别笑,尽管过去了几十年,我看到现在很多孩子写的读后感,跟我当年如出一辙,还是三段论,没什么长进。

那怎样才能写出不一样的读后感呢?

首先,孩子们得明白,读后感重在“感”,要重点写自己读后产生的感想、思考、评价以及联想到的事情,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独创。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简要写出,无需长篇大论地引用摘录。如果用百分比来划分,“感”大概应占全文的七成,“读”最好不超过全文的三成。可是孩子写的读后感往往本末倒置,用很大篇幅来进行内容介绍,自己的感悟却一笔带过,完全背离了写读后感的初衷。

再则,“读”和“感”不能生硬地排列,很多孩子在写读后感时,总是先写书的主要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感想,连过渡语都是一样的:“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由地想到了……”这样的读后感缺乏新意。我们提倡“读感结合”,交叉进行。怎么操作呢?可以在介绍了文章内容以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又在谈感想发议论的同时回到文中去印证。可以使用自然的过渡语,如:“文中讲了一个……故事(主要内容介绍)……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正如文中父亲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过渡方式,在具体行文时,小作者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使读和感自然过渡,紧密结合。

要把“感”写饱满、生动,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一篇读后感如果全是作者的抒情感慨,就会显得空洞。

事例来源很多,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可以举他人的故事,甚至动植物、自然现象都可以成为例证。还可以引用报刊、书籍、传统习俗、名人名言来举例。总之,读后感的事例,考的就是作者的旁征博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要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每个例子后面最好能做个小结,使之得到升华。比如在一篇关于母爱文章的读后感里,作者引用了沈石溪的作品《斑羚飞渡》作为其中一个事例,就可以这样作结:“由此看来,母爱、亲情、友情不仅在人的身上,在动物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有的孩子一心想着找更多的例子,却往往忽略了文章中的事件,其实,对文中的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体会,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于题目,我建议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凸显主题,也更有气势。正标题揭示主旨,精炼有力,副标题很简单,就是在正标题下方打一破折号“读《……》有感”。如:

为生命而歌──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坚持不懈的力量──读《从奴隶到将军》有感

读后感是一种特别的议论文,是看了一本书后发表的议论,自己的体悟就像论点,找的例子就像论据。对于小学生来讲,的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练习慢慢积累经验,不要急于求成。有时候,只写一两段读后感悟,是一种好的方法,类似于前面提到的片段攻克法。

比如,在课堂上分别给孩子读过《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让他们写一下几句感悟,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读后感,但有助于让孩子集中精力写下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

人生虽然短暂,时间不会随意停留,但却可以在这短短的、有限的人生里活出自己的精彩。岁月中有许多精彩,生命会不断轮回,或许你会在死亡时得到更多快乐。

人的一生,或长久,或短暂,那又如何?珍惜每一天,做好你自己,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实地度过,让生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定要经历的,因为,死亡本身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不要畏惧死亡,毁灭的尽头是创造,死亡的尽头是重生。

既然,我们生时无法为自己欢呼,死时也不能为自己哭泣,那么,我们就要在自己活着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自己活得更精彩。万物终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亡,换句话说,是让生命去感受新的轮回。

这些感悟来得真切,若加上一些实例,并对原作进行剖析,就能扩充为一篇较好的读后感了。

我们来回顾一下前面说到的一些写读后感的方法:

● 读后感重在“感”,要占全文篇幅的70%左右。而且“读”和“感”要交叉进行,告别老套的三段论。

● 读后感的例子来源很广,每个例子后面最好做一个小结,使其升华到主题层面。对文中事例的挖掘和剖析也是一种好的途径。

● 题目最好采用正副标题。

观后感写作法宝

接下来,我们说说观后感怎么写?

第一:要有一个别样的开头

开头有多关键我就不赘述了,可是很多孩子还在用“今天我们观看了……”这种老掉牙的开头,我建议大家最好告别这样的开头方式。可以尝试以下几类:

场景式开头

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如“漫漫雪路,几个身影艰难地跋涉着……”,以此作为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的开头,就比较独特了。

期盼式开头

比如,“我是冲着王菲那首歌去看这部电影的,没想到内容比歌声更精彩……”以此作为《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的开头,也更吸引人。再比如“上次看阅兵,我只有7岁,好多武器装备都看不懂。这几年,我看了不少介绍战争兵器的纪录片,就等着这次阅兵式转播,我好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

开头的方式还有很多,总之,告别老套,一下笔让人眼前一亮是关键。

第二:不求全,会选点

无论是电影、演出还是阅兵式,面面俱到就是流水账,切不可贪心,抓核心镜头,或聚焦描写,或用独到眼光去解读。

就说聚焦描写吧,有一次,在课堂上观看芭蕾舞《胡桃夹子——糖梅仙子之舞》的一个片段,最终锁定描写其中较为困难的一段“舞蹈动作”。孩子们交出极为出色的答卷:

她交换足尖落进舞池,整个人好像一只小巧的银锤,轻轻的敲打一根根无形的琴弦,奏出八音盒一般的轻快乐音;她又像是一位林间仙子,落在一片秋天飘落的银杏叶上,缓缓飘落草地,绽开的舞裙仿佛盛开的花;她的动作那样轻,每一步都像踏进松软、洁白的云。

她迈动舞步缓缓向后退去,扬起的指尖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每当她落回舞台,就仿佛着陆在一条柔软的轻纱上,又仿佛点在一片轻轻一碰就会破碎的枯树叶上。渐渐地,她越跳越快,好似在霜面上滑行,足尖与舞池摩擦出片片火花,将整个舞台都点燃的同时,也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如果我们在写舞剧、音乐剧的观后感时,来这么一段聚焦描写,文章岂不增色不少。

第三:“我”的参与最重要

要记住,读者不想看乏味的转述。没有你的观点,你的情绪,你的讨论,观后感就不能称其为感。如何做,方法很多:

在文中加入和家人的讨论

比如,在写国庆阅兵式观后感的时候,可以加入和妈妈的一段讨论:“妈妈,这是你们研究所研制的设备吗?好厉害呀……”

情感介入,回忆帮忙

观影时,我们的情绪总会被撩拨起来,有些镜头会引发我们的共鸣,唤起一些回忆,你完全可以把这些独到的感受写进文章里,比如:看到这里, 我都为XX捏了把汗,当年我和爸妈去转山时,四千多米已经喘不过气了,他们居然能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攀登……

深度思考,角度新颖

这一点非常考验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选点能力,比如写国庆阅兵和游行,很多孩子会表达赞颂,这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你能有更特别的思考和感受,就显得不一样了,比如,这么大的阅兵式,能够把十几万人安顿得井井有条,幕后的组织者太牛了,他们怎么做到的呢?飞机喷出的七彩烟雾,对空气有没有污染呢?要是我来设计我们省的花车,我会加入哪些元素,有哪些不同的创意呢……

有故事,太难得

如果恰好你的叔叔是这次阅兵式的参与者,或者某部电影的人物原型就是你认识的人,那一定要写出这个故事,要写你和这个故事这个人物交集的情感,那这篇文章的阅读价值就更大了。比如《中国机长》的原型就是我好友的同事,我曾听朋友讲过当时的情况,而且对飞行员这个职业也比较了解,我看到朋友因为长期夜飞,加之工作强度大,头发都快掉光了,非常心疼他们,如果让我来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我一定会加入这部分内容的。

以上,是读后感观后感的一些方法,大家一定阅读了不少书籍,也看了不少电影、电视节目,不妨用上这些法宝,试试能否写出不一样的读后感、观后感来。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282.html

“小学生写作技巧--读后感写作法宝” 的相关文章

“联合”读后感

“联合”读后感

听完这本书,我特别想去做一个对比,公司害怕员工离职,害怕拥有创业型思维的员工崛起,害怕老板的资源被夺取。员工害怕被炒鱿鱼,被同行业制裁,被降低福利,被要求加班,多劳少得。一直磨合不了的关系,竟然可以通过联盟来解决,让彼此即使不在一起,也能更好地发展。拥有联盟思维的公司,有一个双赢策略,这个策略是通过...

“以书为伴,读懂城市”活动,儿童绘本分享市场是什么机会?。。。

“以书为伴,读懂城市”活动,儿童绘本分享市场是什么机会?。。。

好书推荐: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少儿图书零售总额达201亿元,少儿图书销量年增长32.95%,全民阅读风气渐趋强劲。在新课改要求小学阅读量需达145万字的大背景下,阅读能力无疑成为了当前孩子们一个必须提升的能力。便利的线下实体绘本借阅以及线上导读、讲读、课程等多形式的绘本教育,逐渐受到关注。亿欧...

“草屋”读后感

“草屋”读后感

一、《草房子》概要《草房子》曹文轩创作长篇小说《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7年。《草房子》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博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

读后感的4种写作方法和3种写作阶段

读后感的4种写作方法和3种写作阶段

从小学到中学,读后感的写作都是必须学习和经常练习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来谈谈看似简单的读后感,要如何去写好它。一 为什么要写读后感大部分孩子认为,写读后感只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但其实如果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对他们有深刻的印象,有难忘的感动,或许还激发出了更多的个体的思考,想到了自己以前经历过...

读后感和读书心有什么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心有什么区别?

最近有网友问我,读后感和读书心得有什么区别?今天我来详细为大家解说这个问题,在解说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读后感和心得体会的使用场所。读后感普遍用于学生年代,或者用于基层单位,而心得体会,普遍用于企业和机关单位,但是两者的意思区别不大,但是又有一定的区别。根据我们多年写作经验,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不易,微笑前行--小说“活着”的读后感

人生不易,微笑前行--小说“活着”的读后感

读完余华的小说《活着》,内心久久难以平静。眼前这个叫福贵的老人,走在夕阳下宽广的土地上,唱起了生命深处的歌谣。他渐渐消失的背影,却异常地坚定,生命不易,也要微笑向前。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着属于自我的成长烦恼与伤痛,在这个无常的人生中,谁又能预料未来的命运是什么呢!不管命运如何,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