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看头条节目《我在岛屿读书》感慨良多(生命如斯,余华教会了我们什么?)

看头条节目《我在岛屿读书》感慨良多(生命如斯,余华教会了我们什么?)

2年前 (2023-01-30)读书有感

最近看头条中的一个节目《我在岛屿读书》,感慨良多。

不少人(包括我)都是因为余华而点开这个节目的。

余华是谁?不论你平时爱不爱读书,你都可能认识这么一位作家,他叫余华,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其作品也曾由巩俐和葛优主演、被著名的张艺谋导演翻拍过。

大多数人只是通过《活着》这本书了解他,有一部分原因是如今许多语文老师会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阅读。《活着》这本书在各大购书网站上也常年在热度前排。

而关于作家余华,你又了解多少呢?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

面对不感兴趣的职业道路,余华懂得寻求改变。高考落榜后,余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但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日复一日的看牙工作中,他渐渐感到生活的枯燥。他说,人的口腔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牙医的人生道路让他感到一片灰暗。一次偶然的机会,余华了解到文化馆的工作十分清闲。他羡慕在文化馆工作的人经常有空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便也萌生了进文化馆工作的念头。可是他既不会作曲,也不会画画,只能走文学创作这条道路,才有可能进入文化馆工作。思考过后,余华翻开了《人民文学》杂志,从简单的标点符号运用学起,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后来,他的文章被北京一家杂志社看中,而他也成了唯一一个入选到北京改稿的人。如今,他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

坚定目标,不惧险阻,余华懂得迎难而上,磨砺自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写作初期,他经常被退稿。有时候一篇稿子能被退几十次。可是他毫不气馁,依然坚持走这么一条艰难的道路。

幽默风趣,余华懂得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与闪光点。余华冷峻的笔触会让人以为他的性格很严肃,而余华本人是否如他的文风一样冷酷?并非如此。余华在作宣讲时,常常眯着眼睛,笑着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在《朗读者》中,他分享年少时因为误会被医生父亲剪去盲肠的经历,令董卿多次忍俊不禁。他就是这样一个风趣幽默、头发微微花白的“小老头”形象。不少人都在认识到余华这一面后大为震惊,原来余华这个人是这样的有趣幽默,与自己心目中这个大作家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润泽后辈,余华懂得用自己的羽翼护佑新人的成长。目前,余华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的职务。在他的采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与学生们的关系十分友好。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平辈一样,经常想朋友一样聊天。提起学生,语气中尽是骄傲。

重情重义,余华深刻地记得与故友相处的点点滴滴。那样的看重友谊的他经常怀念起已经过世的作家好友史铁生。史铁生是著名散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因为双腿瘫痪,曾一度陷入对自我的否定中。但后来,文学拯救了他的人生,他用写作完成了自我救赎。而余华始终对史铁生保存着最崇高的敬意,他对这位亡友的过去的音容笑貌十分难忘。在一封信里,史铁生写信给他分享到自己被分到了一间四合院,他觉得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余华说,铁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世界怎么对待他,他永远热爱生活,不怨恨,不沉沦。他提起史铁生的神态中,满是他的怀念。这样纯真的友谊让人不免动容。

经历过多少生命的流逝,余华写出了《活着》这部作品。书中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在年轻的时候,他曾是一个家世显赫的富家子弟,但因为风流嗜赌的性格,他把祖上积攒的全部家财都败光了。此后的几十年,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孤寡老汉,守着一头老牛、几亩薄田,苟且度日。余华用极简的文字,以朴素、粗粝甚至是有点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几十年的悲惨命运。但也恰恰反映了余华的人生态度。那就是看清生活本质。

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也依然热爱生活。正如余华在《活着》中说:“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活着是一种特殊的意义,也是一种最大的人生价值感。”

余华教会了我们什么?他教会了我们,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们每个人,都要心怀对生活的热爱,好好走下去。

余华的人生,精彩,十分精彩。

生命这条长河,我们会欣赏到很多沿途的风景,也会错过许多船只与大鱼。也许我们会被风吹得找不着北,失去航向,可是我们一路顺流而下,最终会找到自己的流向。不论如何,我们都要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有轨迹。

生命如斯,余华教会我们如此。

头条作者:新传小岸说,请各位看官多关注作者。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3193.html

“看头条节目《我在岛屿读书》感慨良多(生命如斯,余华教会了我们什么?)” 的相关文章

明若金显读后感

明若金显读后感

史铁生说,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琴弦脆弱,但有韧性,绷得越紧越可以弹奏出高亢的乐曲。心弦也要有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有了目的就有活下去的动力。大半生都在轮椅上度过,一直与疾病作斗争的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给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瑰宝,将中国...

吴伟观察|企业家精神与医学守正创新--韩启德老师“医学的温度”读后感

吴伟观察|企业家精神与医学守正创新--韩启德老师“医学的温度”读后感

张宇伟/文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在其著名书籍《思维方式》(Modes of Thought)中写道:“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要有重要性感受”。重要性感受、多维度理解、有哲理表达,这正是韩启德老师2020年1...

读这本书比读一万本书好?收获满满。

读这本书比读一万本书好?收获满满。

成年人必读的一本书,六经之首。有一句话说“成事者,无不读《易经》。”我们经常会在日历、老黄历还有一些枯燥的风水书上看到周易,上有乾,下有坤,10天干12地支,一个甲子轮回。周易自古至今一直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倡导多读经典,引经据典。“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这句话出自《易经》,原文是...

写:读后感(写范文)

写:读后感(写范文)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贵在“感”,写自己真切的感受,联系实际非常重要。读后感是最好写的文章,也是最难写的文章。说它好写,是因为其“有章可循”——读后感有五字口诀:引、概、议、联、结,只要“照章办事”,一般不会太离谱;说它难写,是因为其囊括了阅读与作文的几个难点—...

《背叛》读后感

《背叛》读后感

《背叛》读后感这本书是借的,所以看的更为仔细。该书的布局与格调与《遥远的救世主》大同小异。用书中的话来概括:“文化嘛,自古就有学术型和实用型两种,按学术型去生活,头破血流。按实用型去著书立说,那是犯罪,能从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人,通常被社会称为老谋深算。”作者自诩是老谋深算的那种。如果说这本书的中心...

时代阅读:水塘寨小学一年级读后感(李雅婷、杨法琳)

时代阅读:水塘寨小学一年级读后感(李雅婷、杨法琳)

“压岁钱怎么花”读书者:开口市锡镇水塘寨小学“压岁钱怎么花”读后感寒假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称是“压岁钱怎么花”。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用压岁钱交了我的学费。开口市锡镇水塘寨小学“神秘石格岛”读后感讲,老鼠们就是和石格格一起过着幸福幸福的生活。我学习他们团结的合作精神、勇气之心,遇到问题就善于动脑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