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阅读的方法》-怪谈 意料之外,都在情理之中
《三体》、《流浪地球》,我看得津津有味;《红楼梦》中但凡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两位开始发言我就翻页、绛珠仙子神瑛侍者开始对话我就跳过。我不反感科幻,但讨厌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我深表同意,然而却不理解为何还要有孔子这样的故事。
一次,子贡遇到一个来请教孔子的人。子贡问,您有什么问题问我的老师呢?对方说,我想问问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四季啊。对方说,不对,明明是三季!
双方争吵起来,声音惊动了孔子。孔子观察了一会儿,对那个人说:你说得对,是三季。那人大笑而去。
子贡问,先生,一年为何是三季?孔子说,你看那个人一身青衣,应该是蚂蚱所变。蚂蚱春生秋亡,哪里见过冬天?在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冬天,所以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和他讨论上三天三夜,也没有用啊。
在追更《熊毅讲透资治通鉴》,熊毅经常拿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于同一件事的记载,拿来对比。两者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史记》中保留了大量怪力乱神的神话一般的记载,而在《资治通鉴》中都被果断清除掉了。在怪力乱神这件事上,我和司马光的价值观趋同。
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成了当代“怪谈”中最显赫的存在。网络小说的各种流派如“废材退婚流”、“洪荒流”、“无限流”等等打开了魔盒,放出了“怪谈”精灵。
爽感公式的发现和运用,使得网络小说比电子游戏更能让人上瘾。电子游戏带来的快感很短暂,而网络小说可以让人很长时间不眠不休地追更。
不仅是中文世界的读者这样“上瘾”。有些外国人追中文网络小说的翻译版,也是如醉如痴,甚至有人因此戒掉了毒瘾;还有人因为等不及翻译,直接学会了中文。更搞笑的是,据说让老外粉丝们最抓狂的一个问题是“一炷香”、“半盏茶”到底是多长时间?
在得到上有着大量的优质学习内容,加上我有古典音乐、阅读、写作、编程、健身等爱好,想读网络小说,那只有等未来科技发达了,在睡觉时也能看书的话,我会考虑。
严肃文学的怪谈
罗胖的观察发现,越是晚近的严肃文学创作,就越脱离现实,越带有“怪谈”的特征。即使说的是人间事,也往往会使用一种人间难懂的语言,诸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托马斯·曼的《魔山》、卡夫卡的《城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这一章阅读时的一个意外收获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书里长长一段描写,没有一个标点,真有人敢这么写书,太好玩了。
即便是想象一下那树丛我就觉得我能听到那低语声神秘的涌动还有气味不再神秘的狂野肉体之下热血奔腾着红着眼眶看着绳子松脱的猪成双成对奔跑着交媾着冲进大海于是他说我们得保持清醒看到恶会一时得势但不会长久于是我说甚至不用多久就会看到它的失势尤其对一个勇敢的人来说然后他说这个你也叫做勇敢吗于是我说是的先生你不觉得吗于是他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品德的评判者你自己觉得自己是否勇敢比行动本身更重要比任何行动都更重要不然的话你不会当真这么想吧于是我说你不相信我当真于是他说我想你就是太当真了叫我担心都担心不起来不然你也不会用这种权宜之计跟我来讲你犯下了乱伦罪不然的话于是我说我没有撒谎我没有撒谎于是他说你是想把率性而为的小小蠢行升华为滔天大罪然后用真相去拷问它于是我说这是为了将她从那喧闹的世界分离出来这样这事自然会离我们而去接着它的声音就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曾经的阅读经历证明,越是难懂的、枯燥的内容,越让读者犯困。但读者上面这段,我却很精神,所有注意力都在如何断句上面了。如果以后专业的学术论文也这样写,读着就不困了,但负面效果也很明显,依然记不住。
这些经典严肃文学的任务,是要从原有的、习惯的、熟悉的文学表达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更广阔,但是很陌生的新世界,要么是在语言方式上,要么是在叙事结构上,要么是在问题意识上,多少得有些突破。所以,它们看起来是“怪谈”,不过是因为它们走得远了一些。仰望它们所在的位置,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看到人类精神世界的新轮廓。
读着罗胖的这段洞见,我体会到读不懂这些经典严肃文学,觉得它们怪谈。这不是这些经典严肃文学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段位不够。它们已经步入了陌生的新世界,而我们还在熟悉的旧世界。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看不懂,而是要坚持步履蹒跚地向前走,每迈出一步,新世界便会清晰一点,看得懂一些。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