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3年前 (2023-01-31)读书有感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如今,影视剧的受众远远超过了原著小说的读者。《人世间》热播后,我买来了梁晓声的同名原著小说,又在喜马拉雅收听了同名广播剧,目的是比较一下这几种艺术形式到底有何不同。

后两者与影视剧的镜头语言不同,是真正的文字语流,忠实地反映了原作者梁晓声的思想,有滋有味。在新媒体泛滥的今天,文字承载的文学究竟还保留了怎样的优势呢?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镜头语言非常直观,易于对感官体验形成直接冲击,眼见为实吗,真切感人的同时,也比较轻松。老少皆宜,文盲同样可以观赏品味。

小说读起来就累了,文字语码同样需要通过经验,脑补出相关情景画面,具体是什么完全取决于读者的经验和理解力。而有声剧介呼两者之间。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文字解码就只是缺点吗?未必,文字的语义解码过程,就是读者的想象过程,脑补过程。正所谓“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想象可以使体验更贴合个体,且文字的概括力也远非镜头语言可比。比如小说中对“光子片儿”和所在的A城都有精彩描写,时间跨度很大,完全不适合镜头语言。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地域文化的根基,是展开故事画卷的基础。A城和它包含光子片儿的共乐区,有着一段相当特殊的历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一批从苏联逃亡过来的人在这里落脚。他们大都是十月革命的敌人,其中的富人是沙俄贵族,他们在A城建立了自己的豪宅,成为A市的市中心。房子建得相当讲究,看来贵族就是贵族。

十几里外的共乐区是些富农之类的俄罗斯侨民,与A市间还有一条铁路。这些俄罗斯侨民倒也规规矩矩,他们更多的是与城里那些贵族做生意。

后来日本人来了,建了不少军营。这一带又多了些看似碉堡的土坯房,墙很厚,还有夹板。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再后来灾荒、战乱,又来了很多流民,因为就没有长久居住的打算,房子建得就更加简陋。周家的房子在他们当中还算不错,但也仅仅两间和一个院子。

苏联红军来了,他们赶走了日本人,却和那些逃亡的沙俄移民非常亲。这让当地的中国百姓很不理解,不是敌对阵营吗?

政局变动时,都有国民三五成群地去鬼子的地方顺些东西,一些穷光棍还带走了那些无家可归的日本女人。有些大胆一些的人还住进了日本人的房子,后来还是让苏联红军赶了出去。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写这些做什么?作者到底想说什么?那些城里的好房子,后来住进了政府官员。周秉义的岳父母就在那里。

光子片的周家直到老爷子死了也一直没动。最后的搬离是周秉义当上副市长后的事了。

交代这些背景,有什么?文明的影响?文化底色?权力的地位?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归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作家不给谜底,也无标准答案。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这样的开放空间。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此外,文字在心理描写,情感表达方面也都不输镜头语言,秉昆与郑娟的情感戏,文字比镜头语言更丰富,细腻,语言可以轻易地通过词语达到理想化,而表演则受限于太多的客观条件。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周秉昆对郑娟的一见钟情,剧中已经表现得相当到位了。可读小说和看剧还是有差距,文字没有时空、色彩、事物关联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郑娟,无业,除了老母还有一位瞎眼弟弟,是个怀着孩子的小寡妇,不管孩子是杀人犯丈夫的,还是“棉猴”强暴的,她都难以启齿。

周秉昆,工人,哥哥姐姐北大毕业,一位是最年轻的副教授,一位是政府官员。父亲是大三线工人,母亲是街道主任。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般配吗?般配。可差距如此之大怎么就般配呢?周秉昆没有哥哥姐姐的读书天赋,一个普通出渣车间的工人,过得是最草根的日子。对这个阶层,什么是幸福?老婆孩子热炕头,俗不俗,够俗。可幸福其实很简单,周秉昆灾难面前有哥哥姐姐托着,漂亮媳妇让他有了化解一切苦日子的销魂快乐。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书中对这位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漂亮女人,写尽了温柔和诱惑,语言文字读了会脸红,穷极想象的温柔老婆不过如此了,那周秉昆又有什么不满意呢?男人,特别是够不着更高文化追求的男人,只要满足了基因层面的基础追求,其实就无欲无求了。光是漂亮也许还不够,可漂亮加上温柔和善良那就无敌了。做两个人国家的皇帝并不容易,书里几次写到,这种化解磨难的神奇力量。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郑娟的善良是不容置疑的,照顾一位植物人(未来的)婆婆,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和一个失明的弟弟。不是两天、两周,也不是两个月,而是两年。她和弟弟都是被收养的,因而她最懂得感恩。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公被枪决,自己被人强暴。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两位都那么善良的人走在一起也是一种福报。周秉昆不说日行一善吧,也属于从不吝啬的人,朋友有难一定出手。六君子同为一个草根级别,可性格软弱秉昆,却总是最有担当的一位。

小说的文字虽说是叙事性的,但也有“上帝视角”的评价手段。所以,有些相对抽象的性格塑造,文字往往比镜头语言更胜一筹。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小说整整三大厚本,如果你先在喜马拉雅上先听一遍,再重点翻阅文字,细细品味,一定会读到小说背后的故事。编剧可能会跑偏,但文字不会。这部剧描写普通人在那个年代的生活,苦力、编辑、开饭馆、坐牢、失业、丧子… ,也给出了那个时代可能的其它选择,比如哥哥的仕途之路,姐姐的文学之路…,可整体群像却是最普通的工人阶层。

影视、有声剧、小说各有所长,但语流对认知的提升往往比镜头语言更明显。也许是我的个人偏见,我认为经过语码解析才更容易形成真正的沉淀。

注:配图来自网络,仅文字是原创。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5304.html

“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的相关文章

“以书为伴,读懂城市”活动,儿童绘本分享市场是什么机会?。。。

“以书为伴,读懂城市”活动,儿童绘本分享市场是什么机会?。。。

好书推荐: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少儿图书零售总额达201亿元,少儿图书销量年增长32.95%,全民阅读风气渐趋强劲。在新课改要求小学阅读量需达145万字的大背景下,阅读能力无疑成为了当前孩子们一个必须提升的能力。便利的线下实体绘本借阅以及线上导读、讲读、课程等多形式的绘本教育,逐渐受到关注。亿欧...

“公道”读后感

“公道”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哈佛大学非常火的公开课《公正》而来。书中从三个进路来阐述几位哲学家对公正的观点:1.边沁的功利主义,整个社会幸福减去痛苦的余额最大就为正当之举 2.自由至上主义,强调在自由市场里个人自由选择并仅对这个选择负责;3.正义与德性、良善生活本质有关。各个路径都引用生活中实际的案例,非常有意思。比...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不经意间,读了一篇《静静的顿河》读后感。随着作者的思路,一些记忆渐渐被唤醒并鲜活起来。当年教外国文学的是一个个子略矮但丰腴的女人。谈吐之中,眉宇之间,好像她注定是教外国文学的。一个个记得住的记不住的外国人名随着她的形象分析深深印在脑海中。我想,我对外国文学的喜爱大概源于此吧。尤其《静静的顿河》,她叫...

中学生注意了!满分读后感怎么用?“以”湘行山记“为例。

中学生注意了!满分读后感怎么用?“以”湘行山记“为例。

在中考语文中,“读后感”作为一种特殊体裁经常被提及,那么,读后感应该怎样写呢?老师规整了各个年级优秀读后感,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关注“小淘爱学习”,快乐学习,快速提高!七年级上册——《湘行散记》读后感一、《湘行散记》读后感《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

《活法》第三章《磨灵魂、擦心灵、沈阳》读后感

《活法》第三章《磨灵魂、擦心灵、沈阳》读后感

正确的为人之道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东西,而是孩童时代父母教导的极其简单的、理所当然的道德心、不可说谎,要为人正直,不能骗人,不可贪心,重新思考这些单纯的规范中包含的意义,严格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在现今这个时代显得格外重要。把磨砺人格做为人生目标,谁都逃不过,神仙尚要渡劫,而我们想要达到更高的层次,也是需...

2022年小学作文五年级习作2《读后感》写作指导 范文

2022年小学作文五年级习作2《读后感》写作指导 范文

在有些情况下,你可以写下一篇或一本书后的感受,选择所读的文章或书,先简单介绍一句话或书的内容,看看自己表达得好不好。选择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写下自己拥有的阅读感受;三、[习作目标](1)认识读后感。(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阅读和写作能够结合并深刻领悟。就像写“珍珠鸟”的读后感时一样。一、【真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