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40年来,藏书路、7000本书铺满房屋,环卫工的“书架”路

40年来,藏书路、7000本书铺满房屋,环卫工的“书架”路

3年前 (2023-01-07)读书有感

刘国成翻阅家中藏书,这套《医宗金鉴》是他花5000元购买的

好书推荐:“心在书中,死在书里”,这是四川内江57岁环卫工刘国成曾经在某书城的网名。他从中学时期便热衷看书,随后40多年里不断买书,如今藏书已有7000多册,几乎挤占了家中大部分空间。

他眼中的这些“精神财富”,曾被妻子看成废纸一堆,劝他卖书换钱供儿子上大学,但他坚决不肯,仍是继续悄悄买书带回家中,至今如此。

如今,儿子工作了,妻子尽管偶尔还有怨言,但只能“随他去”。“我打算退休后开一个免费阅览室,把财富留给更多人。”刘国成说。

书之痴

2005年,花5000元买下一套清光绪年间木刻本。家庭最困难时也不卖书。

网名从“心在书中,死在书里”到“书将”。

书之多

不到70平方米的小两居,简直就是一大间书库。

据他粗略统计,家中藏书至少7000册,其中还有不少木刻本。

书之情

他:家里书多,偶尔加几本进去,她也看不出。

妻子:家里书越堆越多,我还看不出来?

“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家中藏书至少7000册,每天至少看书一小时

“有钱就是大哥?我不得买账。”这个戴着600度近视眼镜的瘦老头子,穿一身灰色褂子,底气十足地说。

初见刘国成,是在内江老城区一个不起眼角落的公共厕所,旁边还有一袋垃圾库。他的工作就是和其他两人轮流负责该公厕日常保洁和管理。工作空闲时,他一般摆一张独凳,在公厕旁的巷道坐一坐。

说话有底气,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拥有的财富,很多人没法比。他那不到70平方米的小两居,简直就是一大间书库:客厅内,两面墙靠墙处成了“书墙”,堆满整整齐齐的书,分两层,最高处已近天花板。一间卧室也被书挤得像要爆出来,整面墙的书柜已塞满,靠窗处的书架上也满是书,连床头柜上的书都堆得高过窗户上沿。据他粗略统计,家中藏书至少7000册,其中还有不少木刻本。

爱看书,但他并非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都是拉粪船的环卫工,读书时期,父母的艰辛让他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中学时期,他便经常买书看,那时喜欢看中外文学名著。1980年高中毕业时,他已存下中外文学名著六七百本。

可造化弄人,高中毕业时,因各种原因,他接了父母的班,也做起了环卫工作。尽管如此,刘国成喜欢看书的习惯没有改变。早些年,他经常看书到凌晨一两点,如今每天至少也要看书一个多小时。

“无钱读书,有钱套书。”工作后,刘国成开始在旧书市场淘书,电脑普及后也在网上书城淘书。尤其是最近10多年,他他下了目前家中所藏的大部分书。

刘国成信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在内江藏书界也算小有名气。“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他说,自己看书是“杂家”,什么书都看。“但最喜欢看工具书,工具书能给自己正确的指导,让我少走弯路。”

“我们读书的人,一直都是把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家里最困难的时期 妻子劝他卖书换钱也不干

最近这些年,刘国成每个月淘书,几百元到2000多不等。每月工资从几十元涨到三四千元的他,平均算下来,套书花掉三分之一,剩下的交给妻子作为家用。最多的一次,是2005年花5000元买下一套62本清光绪年间木刻本《医宗金鉴》。当时钱不够,他还找朋友借了钱。那年年底,妻子杨某得知他所在单位其他同事都拿了奖金,但他回家却说没有。一问才知道,他是拿去还债了,因为此前买书借了钱。“当时,为了这个事,她念了我大半年,认为我买了一堆废纸回去,不如买点好的衣服或吃的。”刘国成回忆说。

前往刘国成家中的日子,是他特意选的,因为这一天他的妻子到成都看儿子去了。

“我现在买书,都是放到外面等她不在家时拿回去,或者夹在衣服里带回去。家里书多,偶尔加几本进去,她也看不出。”刘国成并不是四川人所说的“耙耳朵”,他说,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妻子曾经对他买书有过抱怨,他也不想因此再和妻子闹不快,所以干脆“躲着点”。

“家里书越堆越多,我还看不出来?”杨某说,刘国成在儿子上大学前后那几年对买书和藏书特别痴迷,买了很多书回家,但当时他每月收入仅几百元。妻子最初并不反对老伴买书,1986年结婚后,她还曾和老伴在白马镇上摆摊租书3年。之所以抱怨甚至反对老伴买书,是因为儿子读大学那几年,家里压力大,老伴却痴迷于买书。

“儿子刚读大学时,几千块钱的学费都凑不够,最后还是亲戚朋友帮助,我借了一笔钱才够。”杨某说,除了凑学费,儿子每个月都找她要生活费,每月三四百元,本科毕业后又考研,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为此,她曾劝老伴儿少买点书,或者将家里的一套书拿去卖了换钱。

但当时,刘国成坚持认为,当初最困难时靠租书也能养活一家人,如今条件更好一些,他不可能卖书。“我们读书的人,一直都是把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人过得幸福,首先是内心的幸福。”

打算退休后开个免费阅览室 好书有人欣赏,才能凸显价值

尽管对老伴儿藏书有些怨言,但杨某已习惯“随他去”。一方面最近几年儿子工作了,家里条件相对改善了一些,另一方面,她生活的重心也转移了。

“我妈现在主要是关心我的个人问题来了。”儿子刘在读书时并不知道家里借钱供他读书,直到毕业后母亲才告诉他。他认为,正是母亲操持得好,父亲才有钱买书藏书。

在刘在看来,尽管母亲此前因为父亲买书藏书的事有过怨言,但父母之间的感情很好。2016年,父母结婚30周年时,他的微信朋友圈留下一段祝福父母的话:“他属虎,她属龙,都说龙虎斗,两人也携手走过30周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人觉得我买书的钱还不如用来买车买房,但我觉得人不能只追求物质财富。”在刘国成看来,钱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更看重精神生活的积累,所以需要多读书。“人过得幸福,首先是内心的幸福。”

如今,每周末,刘国成仍会去城区的旧书市场淘书,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经常换书,也有朋友偶尔来家里看书,查阅一些书籍。”刘国成认为,互相分享和交流的乐趣就在于此,好书有人欣赏,才能凸显价值。

还有几年即将退休,刘国成打算,在退休后找个地方开一间免费的阅览室,将自己的书供更多人阅读,发挥更大的价值。

不过对于他开阅览室的想法,儿子则认为不太现实。“父亲对家里贡献还是大,只是有点理想化。” 在他看来,自己工作以前,家里主要还是靠父亲的工资支撑。为此,他打算以后买一套大点的房子,专门留一间给父亲摆书,然后其他人可以来家里查阅。(记者 姚永忠 摄影报道)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799.html

“40年来,藏书路、7000本书铺满房屋,环卫工的“书架”路” 的相关文章

阅读是个人成长最快的捷径(1):“主角”读后感

阅读是个人成长最快的捷径(1):“主角”读后感

读书是一个人最廉价的投资, 却能使你走向高贵。读书是寒门跨越阶层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最公平的竞赛。本人爱好读书是高中从《平凡的世界》培养的,对一个农村学生来说读后无比震撼,开始体会到卷不离手的意境,从此首推因此茅盾文学奖作品。后来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废都》、金庸的所有作品等等。记得中学语文...

中考考试准备一定要看!满分读后感怎么写?以“简·爱”为例

中考考试准备一定要看!满分读后感怎么写?以“简·爱”为例

在中考语文中,“读后感”作为一种特殊体裁经常被提及,那么,读后感应该怎样写呢?老师规整了各个年级优秀读后感,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关注“小淘爱学习”,快乐学习,快速提高!九年级下册——《简·爱》读后感一、《简·爱》读后感简爱这本书称得上是一本文坛巨著,我一直想读。这次,...

2018年,读几本书,2019年要加油读书。

2018年,读几本书,2019年要加油读书。

数据来源: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16日在京发布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一、综合阅读率提升,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从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来看,2018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68.0%,低于2017...

读书要读纸质书,闻墨香提才气。

读书要读纸质书,闻墨香提才气。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读书又多了一个电子书,在纸质书和电子书中你会选择读什么书呢?虽说都是读书,但要我选择,会选择读纸质书,这是因为读纸质书的意义更大,对增强知识和学问效果更好些。一、读纸质书能闻到浓浓的墨香味,有真正读书的味道凡是读过纸质书的人都知道,休闲时光,趁着春日的阳光,捧上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不经意间,读了一篇《静静的顿河》读后感。随着作者的思路,一些记忆渐渐被唤醒并鲜活起来。当年教外国文学的是一个个子略矮但丰腴的女人。谈吐之中,眉宇之间,好像她注定是教外国文学的。一个个记得住的记不住的外国人名随着她的形象分析深深印在脑海中。我想,我对外国文学的喜爱大概源于此吧。尤其《静静的顿河》,她叫...

稻森一夫“活法”读后感:相信自己,能燃烧财富

稻森一夫“活法”读后感:相信自己,能燃烧财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努力把自己变成自燃型的人才!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主动,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变得顺心如意,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物质大致可分为“可燃型”“不燃型”与“自燃型”三种类型。“可燃型”就是点火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