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鲁迅《故乡》读后感

鲁迅《故乡》读后感

3年前 (2023-02-02)读书有感

前几天,夕阳红读书会的一位大姐让我写一篇读书感,发到群里去。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读过纸本书没动过笔了,可能是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以后吧。说起写读书感,起初觉得这是一种负担,但这位大姐是极其好意的,她也总是认为我是一位爱读书的人,这可能是一种错觉。最早认识这位大姐,也是一个有着文艺爱好的邻居介绍认识的,所以从那时这位大姐对我有了是个读书人的印象。事实上我只是仰慕那些喜爱文艺的人和我那位邻居交往的。正因为这种印象,我也被介绍加入了这里的夕阳红读书会,读书会里都是些文字功底很深的人,他们有些还是高产作家。而我在读书会里只是个滥竽充数的,因为身体不好平时也极少参加活动。

这次大姐既然说了,要写一篇读书感想,发到群里去交流。突然感到了一些压力,转念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鍊吧,念头就转了积极,正好家里孩子上学的语文阅读资料里有段鲁迅先生的《故乡》,我就拿起来翻了翻,唤醒了很多对往事的回忆。书里写的有些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好像也有了一些契合。我老家在河北沧州农村,十多岁时随父母移居江南。在参加工作前回过一次老家,再后来时隔二十多年,才第二次回到故乡并定居了。原因是自己在江南遭遇生活突变才回故乡的,提前并无规划,如今又过去十多年了。

《故乡》这篇散文,也是我上初中时课文,老师的讲解在记忆中还依稀可辨。文章里的闰土,豆腐西施,还有“狗气杀”,曾经是同学们之间的笑谈。书里的格言:“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时同学们还经常将这两句话当成口头禅,一说起来个个一副得道的样子。如今所有这些回忆就如再次相见的闰土的面色,已不再红润,留下的都是岁月的沧桑。学生时的自己还没有什么社会的经历,如今却早已经退休,头发斑白,拖着病残的身躯,在故乡读起这篇学生时读过的《故乡》,真是有很多唏嘘和感慨。鲁迅先生并没有对自己故乡过度美化,只是通过要搬离故乡这件事,对遇到的几位故乡人做了传神的描写,却能引人入胜,唤起共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是赞美性的。因为自己从出生乃至整个童年都在华北平原度过,所以一到江南一种新鲜感油然而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便很快喜欢上了那里的青山绿水和风土人情,也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第二故乡——离鲁迅先生《故乡》不多远的宁波。虽然也常思念起家乡沧州,借口那时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所限,所以家乡的亲人和小的时候的玩伴,还有农村的场景,只能藏在深深的思念里了。也觉得自己的故乡,比起江南来也还是有差距的,平时和人说起了家乡来,总要找些能吹嘘处,比如沧州武功,说起来还是有些心虚,总耽心被人家嘲笑为那是街头卖艺的。虽然如此,还是有时会梦到在家乡芦苇塘里淘鱼,或是在青纱帐里的烧玉米,走亲戚赶鞭市等情景。

离开故乡后不多年,听大人说自己家在农村的老宅,也如鲁迅先生写的故乡老宅一样,已经卖给别的姓的人了,《故乡》中的宏儿问他大伯,什么时候能回来,成人听了其中是很有些凄怆的。随着时光流逝,或许有的这种凄怆躲进了自己心灵的一角,故乡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工作后上班下班成了日常,工作的人想的是升职或赚钱,很长时间故乡似乎已被遗忘了。命运弄人,一次意外造成了自己的身体伤残,失去了工作,生活也很快陷入了绝境,当时绝望的心理现今也不忍描述,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瑟瑟的我,在黑暗与寒冷中想起了故乡,想像中的故乡有温暖有光亮,她就在那儿,我已离别她有二十多年了!心里五味杂陈,于是打开灯,写了几句诗不诗的句子,现在还留着:“杨柳依依去里时,霏霏雨雪梦魂思。望穿秋水桑田老,拍遍栏干雁字迟。蔼蔼浮浮盈牧野,瀌瀌一一背归期。迟迟行道伤饥渴,散漫徘徊莫我知。”随之产生了无论如何也要回故乡的念头,并很快实施了,虽然怀着和衣锦还乡相反的羞愧。

回到故乡发现,比之二十年前,儿时的玩伴也都变老了,但不少建筑与风情却变新了,只有父老乡亲的热情和朴实都还是原先那样。家乡的土地树木,家乡的秋月春风,犹如脐带血能给后来生病的自己以医治,逐渐我的生活又苏醒了过来,应该说vl世上的离乡返乡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希望,如今又读到“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样的句子,感到无比的肃穆!

——2021.9.6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2/5558.html

“鲁迅《故乡》读后感” 的相关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努力地读“活着”这本书,为此写了8部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努力地读“活着”这本书,为此写了8部读后感。

我是一天读完《活着》这本书的,一开始没有多少感觉,还自言自语道,有什么好的呢,大家这么吹捧一本书,什么“熬不下去就看看《活着》这本书,说的那么神乎其神的”,不就是一个输光了祖辈家产的败家子吗?耐着性子往下读的时候,曾经养成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摘抄的习惯搁置了,到点的锻鍊不做了,家务活也放弃了,甚至做饭...

获奖作品评选|色彩--“呼兰河传”读后感

获奖作品评选|色彩--“呼兰河传”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之后,在我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极为简单的画面:在一片茫茫的灰色之中,有两道极为鲜艳的色彩,一道是温暖的橙色,一道是充满希望的绿色;一个是慈祥的祖父,一个是乐观向上的冯歪嘴子。他们的出现、陪伴,使作者萧红懂得了许多许多,也使她在这麻木、沉闷、忧郁的气氛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祖父”在萧红的童年生...

图书馆应该放什么书?了解读者需求并改进服务

图书馆应该放什么书?了解读者需求并改进服务

好书推荐:为进一步提高馆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切实了解读者需求,提升图书馆馆藏质量和图书流通率,4月29日在滨州市图书馆举办2019年滨州市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读者四方见面座谈会。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科科长王志伟、滨州市图书馆馆长高青、滨州学院图书馆馆长李树棣、滨州市电视台副台长赵雪松、山...

要买书,不是一定要读的。

要买书,不是一定要读的。

好书推荐:买书不读,有一种是纯为收藏,就像有人喜欢藏邮票、藏红酒、藏古董,藏各种心爱的稀奇之物。更多的,不是不读,而是读的远远不如买的。去年看到有个网友写:又到了一年结束的时候,闲暇时数了数,今年读了104本书,而买了将近300本。这几年读过的书有400多本,家里的藏书却超过了2000册,也就是说,...

千古奇文“汉窑府”最经典的6句话,读起来受益无穷

千古奇文“汉窑府”最经典的6句话,读起来受益无穷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在《百家讲坛》中说:“每一个低谷中的人,都应该读读千古奇文《寒窑赋》。”它能给时运不济,身处低谷的人以希望;给富贵权重,飞黄腾达之人以警醒。相传此赋是北宋宰相吕蒙正为规谏太子所作。当时太子年少轻狂,顽劣不堪,可当他读后,深受触动。他一改往日狂傲,谦逊待人,认真读书,最后成为历史上有名...

“公道”读后感

“公道”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哈佛大学非常火的公开课《公正》而来。书中从三个进路来阐述几位哲学家对公正的观点:1.边沁的功利主义,整个社会幸福减去痛苦的余额最大就为正当之举 2.自由至上主义,强调在自由市场里个人自由选择并仅对这个选择负责;3.正义与德性、良善生活本质有关。各个路径都引用生活中实际的案例,非常有意思。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