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都后感的结构和写法)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都后感的结构和写法)

3年前 (2023-02-02)读书有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读后感文体属议论文,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写自己读文章时引起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受到的启发和教育;也可以写从文章中学到的新知识。

最近,我有幸参与全市中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征文比赛评选活动,发现选送的作品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只发现现象却不加分析或不写感想,甚至出现大段大段地抄录原文,使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二是只针对故事里的情节,大段大段地写检查、作保证,使读后感变成了检查书。三是脱离原著原本的内容,节外生枝,生硬地加上一些不必要的情节,使读和感之间脱节。四是复述完故事内容就开始写感想,翻来覆去就几句话,即使多写一点也是不着边际,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学生对读后感文体不了解,对所读著作原本,缺乏感点这个桥梁把握能力,因此,书写出来的读后感,显得突兀,过度得不大自然顺畅。下面,我就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体会。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一、读后感的结构

一篇读后感,基本要具备这样的环节结构。引述(前提,起题)—感点(桥梁、承题)—感发(联系实际论证、转题升华)—感结(结题)。这一文体的主要部分,就在感点,也就阅读者书写读后感过程中,深刻共鸣之后,结合自己经历产生的感同身受的地方或章节。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

二、读后感写法

(一)拟一个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如果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颜值就高三分。现实中很多学生直接用“《xxx》读后感”为题,一下就让读者失去了阅读兴趣。相反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标题,就会让人有一种乐于阅读的心思。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一般来说,一篇读后感可以拟定一个正题和一个副题。正题通常是用一句话或一首词点明读后感的主要内容;副题指出所读文章的名称。

例如: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爱是战胜邪恶的天然屏障——读《哈里波特与魔法石》有感 、拥有一颗平常心——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等

当然也可以只有主标题,例如:谦虚功的基石读《谦以行善,金榜题名》有感。要注意的是,标题一定要高度浓缩感悟核心,不可写得过于宽泛。

(二)写好一段发开头

一般来说,读后感开头要先交待一下所读书的书名或篇名,用简洁的话概括出自己总的感受,常见的写法有:

1.开头总结全文。如《再寄小读者》读后感的开头可以这样写:《再寄小读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心奶奶给全国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谢奶奶用亲切的话语,具体的事例,勉励我们要认真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我读着这封信,就好象在谢奶奶身边聆听她的教诲。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2.开头点明中心。如《草地夜行》读后感的开头可以这样写:要记住革命!这是《草地夜行》一文中,老红军掉进泥潭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发出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并用自己的身体把小战士顶出泥潭,甩在一边,自己却默默地牺牲了。老红军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形象是多么伟大呀!

(三)引述好感点材料

在通常情况下,要围绕阅读共鸣中感受深刻的观点,进行材料引述。围绕引起阅读人至深共鸣处,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旨在交代自己的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写感想后文进行议论作好伏笔、铺垫,写好议论前的张本。这当中还要注意到,在引述材料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显得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只能够简述与共鸣点、可感点较深刻且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自己共鸣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忍痛割爱了。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四)写明深刻的观点

阅读者的学识、身份、立场和三观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阅读的过程,是一位读者对原著原本的一次再创造。因此,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阅读者必然会从中产生许多的共鸣点,自然有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阅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写读后感,就是需要我们对阅读过的原著原文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内涵深的材料作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体会到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感受知识,这种观点,也就是阅读的中心论点。这里要注意的是,感受点要与文章引述的内容相匹配。下面我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为例,简要作个范例。

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却又想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掌握真才实学,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当然,若从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角度出发,我们就能得出,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形式,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钻空子的空间。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五)展开对观点的论证

提出观点后,我们就要对观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才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进一步阐述,也是议论文中“转”题提升的重要环节。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手法上可以正面论证,也可以反面,关键也要证明自己深刻感点的合理性、一定的代表性。

写这一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摆事实、讲道理都要围绕自己深刻共鸣后的感受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开。我们选的例子、道理与观点要有共鸣和谐性,不能再另行立一个论点,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另外,有感而发还要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社会情况,联系当前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切忌泛泛而谈,或脱离观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地议论。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六)感后的议论收束有力

感结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和倡议;还可以首尾呼应,暗合标题,这样才不失精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过度拔高观点,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表决心式的结尾也行,但是一般容易落入俗套,给人一种虎头蛇尾或穿裘戴帽的感觉。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2/5564.html

“中小学生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读后感(都后感的结构和写法)” 的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读罢,心中久久无法平静,那战火纷飞的战场,桃园三结义的交情、三英战吕布的团结、火烧赤壁的计谋……都在我的心中浮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也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书中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多疑,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智勇,一个个都展现在我的眼前。人们...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心里空虚,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浅薄无知,越要读更多的书。读书有什么好处?读书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看不一样的风景!听书读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听书,乡村里没有别的娱乐,农闲的时候,就有村里头人操持请来说书先生,晚上几百口子聚集在村子空旷地带挑着汽灯,听说书先生讲书,形式上有杨琴、大鼓、...

读这本书比读一万本书好?收获满满。

读这本书比读一万本书好?收获满满。

成年人必读的一本书,六经之首。有一句话说“成事者,无不读《易经》。”我们经常会在日历、老黄历还有一些枯燥的风水书上看到周易,上有乾,下有坤,10天干12地支,一个甲子轮回。周易自古至今一直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倡导多读经典,引经据典。“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这句话出自《易经》,原文是...

读后感和读书心有什么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心有什么区别?

最近有网友问我,读后感和读书心得有什么区别?今天我来详细为大家解说这个问题,在解说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读后感和心得体会的使用场所。读后感普遍用于学生年代,或者用于基层单位,而心得体会,普遍用于企业和机关单位,但是两者的意思区别不大,但是又有一定的区别。根据我们多年写作经验,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上)

42篇读后感的总结(上)

“散文”一词不仅是一个汉语词汇,也是指一种文体,可能大多数人对于“散文”一词有文采焕发和犹行文这两种释义不是太清楚。我们多数人也是因为在上学时,学到了散文体裁的课文才开始注意到“散文”这个词的。“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论语》、《孟子》、《庄子》,这些都是以论说诸子百家思...

中学生注意了!怎么写满分读后感呢?“以“捡拾人造花石”为例。

中学生注意了!怎么写满分读后感呢?“以“捡拾人造花石”为例。

在中考语文中,“读后感”作为一种特殊体裁经常被提及,那么,读后感应该怎样写呢?老师规整了各个年级优秀读后感,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关注“小淘爱学习”,快乐学习,快速提高!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读后感一、《朝花夕拾》读后感偶然间,我从书架里翻出了一本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