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大学 第十章 读后感3篇100字

大学 第十章 读后感3篇100字

3年前 (2023-02-03)读书有感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治国。《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尧、舜率天下以仁,桀、纣率天下以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上行下效。国君一人一家对于国家教化的成败、政治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第九章引《诗经》:“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又:“宜兄宜弟。”又:“其仪不忒,正是四国。”三引《诗经》,强调齐家与治国的关系。女子出嫁,与夫家和睦相处,兄弟感情非常良好,父子、兄弟的行为足以使人民效法,说明治国之道,先要齐顺自己的家庭。

平天下。治理国家,要以民意为依归,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大学》第十章:“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国家的财富不是聚积在国君手中,而是要藏富于民。又:“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强调得众得国、德本财末。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当政治家,处理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修身,把单位管好就是齐家,把公司经营好就是治国,而能够做到跨国企业,把事业扩展到国外,不就是平天下吗?

读《大学》浅有感

因着写小说需要,便翻阅古代小说,后来又翻出四书五经来看,乍一看浅显易懂,再一看却又不是。

《大学》传是曾子所著孔子言行,其所处时代为战国时代。

《大学》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三言乃大学之纲。

单看南宋朱熹注解“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左思右想总觉得古之圣人总不会如此浅薄,深思之,且以为可做下解:

大通太亦通泰,何为大?唯天也,何为太?尾阳也,何为泰?唯高山也。大学可做学大乎?可也。

何为天?古人认为天最大,天有什么?天包容万物,胸怀天下,有世间万道。

何为太?太为极,最,登峰造极之境。

何为泰?大以致极也,通达通透。

那么“大学之道”圣人是不是就是告诉我们要向天学习它胸怀万物,包容天下,识得世间各种道理和规律,来证道自身呢?

我觉得可以,因为后面的“三纲八目”又细述了怎么做。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乃三纲。

“在明明德”首先要明白“明德”之意,“明德”可以解释为人生之初便带有的美好品德、德行。又呼应《孟子》的“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知道“明德”的含义,那“在明”我觉得可以解释为两种含义,第一种是行动,什么行动?去修复,去有做为,去学习。为什么呢?为了“明德”。

第二种就是彰显、宣扬,言传身教。《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那么“在明明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道理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有理有据有道义,恢复初生时的良善品德,然后去彰显宣传这种品德并教化他人呢?我觉得是。此“大学”一纲,我谓之“德”,德为先。

“在亲民”,亲通新。简单理解就是做新人,那怎么做?自然就是要学习,学习什么呢?最基本就是六艺,然后就是万物存在的道理,这就是后面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习之路永无停歇之时。我谓之“智”。

“在止于至善”,至善可解为无极,登峰造极之境。我谓之“勇”。

那么《大学》的三纲就是要求我们要时刻学习,不光学习先前便有的知识,更要去认识了解世间万物生长生活的规律,识得其中的道理,反馈自身,知错能改,知而能行,知行合一。不以不知为耻,只有了解认识,才能提升自己的品德,升华自己的情操,做到自身证道。我们不光要自己认识、提升,更要去教会更多的人去学习,去认知,一起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在这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上我们要勇字当头,无惧无畏,达登峰造极之境,方可为圣人。

所以学儒学离不开《易经》和道学,儒学也不是酸学和腐朽学问,而是有人去故意解释成其他模样。

以上为个人浅薄之漏见,各位多包容。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上)

《三字经》云:“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这部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共有十章。它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至治国平天下,达到超凡入圣境界的八步功夫,是儒家学者修心修身的方法论。特别是曾子在开篇讲的第一段话是《大学》全书的精华和要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实现大学之道的三个纲领。所谓“明德”,就是我们的性德,它是天赋的、善良的、本来就有的光明,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与生俱来。如果说你修它就有,不修它就没有,那它就是生灭法,就不是明德了。可是,我们的明德被后天的秉性和习气遮蔽了,像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样,不明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把镜子上面的灰尘擦掉,让本有的明德重新放出光明,就是“明明德”,佛家把它叫作“明心见性”。明明德就是我们彻底搞明白了,仅仅明白道理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去做,把知道的道理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受用。所以,明明德之后,紧接着就要“亲民”。“亲民”就是爱你的同类,爱众生,爱环境,爱这个世界,也就是孔子说的“大孝孝于天下”。第三步就是“止于至善”。所谓“至善”,是慈悲到了极点,是不讲任何条件的博爱,这是亲民的圆满果报,是行出来的,不是坐在家里想出来的。

曾子讲的三个纲领,其实和佛家讲的三个觉悟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而已。“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三个纲领如果都实现了,你就成佛了。能够“自觉”的就是罗汉,能够“觉他”的就是菩萨,觉行都圆满了,你就进入佛的圣境了。三者之间,一环扣一环,它们互为因果,但又有轻重本末之分,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其中,明明德是本,亲民是关键,二者是因。明明德是明白了,明白了要去行道,不去做没有用。否则,只是说食数宝,看菜谱不点菜,总归填不饱肚子,所以只有“亲民”,才会有“止于至善”的果报。如此,曾子才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亲民”呢?孟子曾经接着曾子的话题,详细论述,要分三圈来实现。第一圈叫作“亲亲”,“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先亲近你家里的人。做善事一定要从自己家里做起,先帮助你的兄弟姐妹,家懒外勤是不行的,这是根本。第二圈是“仁民”,就是要爱你的同类,帮助你的同胞。我们要从家里人开始做起,然后再把爱心一步步地扩散开去,帮助你的亲朋好友,芸芸众生。第三圈是“爱物”,是爱众生,爱万物,爱生态环境,爱宇宙,这个爱心又是一圈一圈扩大出去的。如果“亲亲”还没有做到就跑出去爱物,就是本末颠倒,不知先后,就无法近道了。现在,我们在城市里,有许多人养宠物,把狗当作亲爸亲妈对待,不知道赡养好自己的父母;还有的人一天到晚穿着小马甲,到处做公益,做慈善,然后发朋友圈,秀照片……别人看到你这个样子爱动物,做善事,也会误会你,甚至鄙视你,认为你不是脑筋有问题,就是不怀好意,别有用心。因为正常人为人处世,是一定要按照程序来的。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2/5595.html

“大学 第十章 读后感3篇100字” 的相关文章

书,没有奶茶香,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书,没有奶茶香,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一、一位朋友去台湾旅行,逛到了诚品书店。他告诉我说,那边的书,卖的很贵,比内地贵了两三倍。我从照片中看到书店里人头攒动,不觉想起来去年去成都旅行,去了传说中的网红书店。也是一副热闹景象,只是大部分人把书店当成了景点,拍照打卡的多,寻书而来的寥寥无几。我问朋友,真正认真看书的有几个?肯掏钱买书的多么?...

掌握这几种阅读方式之一,保证一年阅读不少图书。

掌握这几种阅读方式之一,保证一年阅读不少图书。

很佩服一位大学生,他一年在图书馆借书阅读500多本,读书量可谓惊人。可以想象一下这位爱好阅读的同学,他应该是书桌上摆着满满的书本,然后枕头底下也藏着两本,没准满床铺也是铺的一层层的书本,甚至是床底下也是一摞摞的书本。这同学这么爱好读书,帽子里和鞋子里想必也垫着书页,这样既保暖又方便阅读。500本书的...

会写读后感有很多好处。能够双重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现。

会写读后感有很多好处。能够双重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现。

说起写读后感,很多学生的操作模式往往就是把书里的内容再重复一遍,最后加上一两句自己的总结。这种写读后感的方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也会有读后感的训练。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写读后感?能够培养学生哪一方面能力呢?其实在语文课本中也有明确的说明。关于写作的内容是有关于写读后感的,往往是为了让...

5部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

5部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

率真孝义话李逵——读《水浒传》有感金华市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901班 李 想《水浒传》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水泊梁山,后接受朝廷招安,并为朝廷扫除内忧外患,最后却被奸臣陷害,魂聚蓼儿洼的故事。书中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然而,在这群好汉中,我却最喜欢“黑旋风”李逵。李逵,绰号“黑旋风”,又称铁...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读后感开始和结束,超实用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读后感开始和结束,超实用

01如何写好读后感开头和结尾(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的开头与结尾。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

写五年级作文《读后感》,教你一句话,你不怕学不到,就怕你学不到。

写五年级作文《读后感》,教你一句话,你不怕学不到,就怕你学不到。

五年级二单元习作是写一篇读后感。顾名思义,读后感就是读了某篇文章或某本书后所产生的的感想。我们先了解一下课本的写作要求和提示。首先课本举了几个例子:《拇指姑娘》,只有拇指大的小人儿,一定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祖父的院子》中的“我”,在院子里各种的玩,真淘气;《铁杵成针》,谁有这么大的毅力,换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