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何读书 > 谈读书。

谈读书。

3年前 (2023-01-05)为何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摆脱平庸,使人不惑。毛主席说:“读书有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如果你不读书学习,如在暗沟里走路,那是苦煞人的”。

人的阅历从哪里来?一是来自实践,二是来自书本。书籍就是别人的实践和物化的思想,人类数千年的知识智慧都积累其中,读书是获取的捷径。

读书爱好

阅读的习惯。参加工作三十多年,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看书,即使是年轻时在海南北京打工也没有中断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夜深人静,万籁沉寂,徜徉书海,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可以穿越时空神交古人。“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书是诗和远方,乐趣尽在其中。四十岁以后,记忆力越来越差,看了记不住,效果不太好,“劝君吸取少年时”,青春宝贵,读书要趁早啊。

喜欢买书藏书。每出差都尽量抽空到当地的新华书店逛一逛买上几本,这一习惯保留至今。北京王府井书店,还有附近胡同的几个小书店都去看过买过,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海淀图书城,品种齐全丰富,国内少有,只要你能想到的,那里就能找到,哪怕是比较偏冷的,如中国边疆,丝绸之路,西域等地理书籍及匈奴、突厥、鲜卑、契丹、粟特、贵霜,月氏等政权历史书籍。前前后后去过十几次,买回不少精品收藏。

如何读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开卷有益,随便翻翻,既是消遣也是欣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而是从感兴趣的、通俗易懂的入手,由浅至深,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细嚼慢咽。马恩列斯那些浩繁的经典理论,逻辑太深奥、语言太晦涩,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看不懂的,如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没有对西方哲学体系的基本了解就难看下去;《资本论》通过工厂资本生产过程,解剖商品和货币,研究了剩余价值如何产生和分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全书有200多万字,大量的企业财务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性极强,枯燥无味,跨越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一边都难看完,也看不懂。

下面再谈一点读书的认识:

一要专心。既静心,还应净心。“专”有三个意思,一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戒急用忍;二是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三是专业性,就是结合工作岗位,如城建、工业、农业等科室专业性较强,除材料写作,还应专攻相关专业,积养深厚,自然就能开花结果。要妥善处理专与博的关系,既专也博,博要广泛,可涵盖文史哲政治等人文和自然科学诸多领域,与工作不一定紧密关联,可以丰富思想,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二要恒心。持之以恒,恒就是恒定、不变,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乐此不疲。

阅读《读者》逾三十年,它有人物、文苑、心理人生等栏目,内容十分丰富,贴近生活,弥漫烟火味,小事琐事讲述人生大道理,蕴涵人性的真善美,其质朴的情感滋养心田,如光芒照亮良知,对我影响很大。心情烦躁的时候时常看《唐诗》《宋词》;低谷时看《增广贤文》,并用钢笔抄写过十几遍;《余秋雨文集》,易中天《中华史》等都值得阅览。

三要思考。 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不能启迪智慧。智慧是什么?是悟性,是天赋,也是思维潜力,它是学不到的,只能启迪,思考的过程就是启迪智慧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罔”是什么?“罔”就是蒙蔽、迷茫的意思。思考也是深化学习的过程,即将所学消化升华,融会贯通,就能拨云见日,穿透迷雾,象“坐禅”到“觉悟”的境界,觉悟了就不惑,不焦虑,不妄念,不执迷,明白了道理,认识了规律,就会顺其自然,就会轻松幸福。

“思而不学则殆”,“殆”是危险、困惑的意思。读书就是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无米之炊,思路就会壅塞陷入困境。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明了事理,明辨是非,摆脱幼稚和懵懂,走出险境。

处理好“思”与“学”的关系,基思且学,边学边思,养成思考的习惯,客观理性分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这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四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不能看表面,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了解背景,深挖背后的真相,找出前因后果,找到最终答案。

五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可闭门造车,不做笔有千言胸无一策的腐儒,也不做纸上谈兵的赵括,知行合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断增强认知能力和解决难题的能力,练就“文能下马安邦,武能上马杀敌”的本领!

作为市政府办公室的干部,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性地看客观世界,善于从纷繁复杂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还要学会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社会现象,从税收和财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预判前景,从历史大势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经济的背后是政治,政治的背后是历史,历史的背后是哲学,哲学的背后是人性,人性的背后是自然,要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读书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书是钥匙,帮助开启智慧之门,书是一扇窗,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还是通往成功的阶梯。珍惜光阴,莫负韶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趁年轻多读些书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做最好的自己,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

杨绛女士说过:“你的生活不如意,只是因为想的太多,读书太少”。读书学习是终生大事,也是难事,更是苦事。读书怎能不苦?自古以来就是“寒窗苦读”,“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虽苦,只要我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目标不动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劲头不松懈,就一定能进入“灯火阑珊”的境界。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weihe/202301/314.html

“谈读书。” 的相关文章

多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多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现在大家都在读书,觉得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了,但是很多书读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那么读书多了到底有什么用呢?书中确实教人善良;现实中也确实有善良人的被骗,但维持社会运行的规则是确保善良的人不吃亏,以及欺骗的人受到惩罚。所以并不颠倒。书在信息匮乏的封闭时代是一个好东西,那几乎是人们获取大量信息来源的唯一途...

只有读过书的人才知道读书的好处。

只有读过书的人才知道读书的好处。

我是里彦,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女性成长,自媒体读书写作心得。有人曾问:读书有什么好处?有人回答说:只有读过书的人才知道读书的好处。世界读书日那天,我看了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觉得写得非常好,就在文章下面留言:读书可以让我们发现那个灵魂深处的自己。没想到收到了19个赞。作者的这篇文章到昨天为止,...

书到写的时候恨少,读书有三好处,读书人终身受益。

书到写的时候恨少,读书有三好处,读书人终身受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不读书,有眼无珠”。谈到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知识和学问;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但读书最大的好处有这样3种,让人终身受益。01、读书可以使人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书籍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读书...

为什么要读呢?

为什么要读呢?

在居家的生活中 很多人容易感到无聊,认为没有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读书不会,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在书中发现很多很有乐趣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舒心快乐一些,在书中你会找到这些为人处世之道。四,宽容错误,人无完人,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在不断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着,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小时候烧的很烫...

读书思考--为什么读书?

读书思考--为什么读书?

一、为什么读书?小时候,曾学过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宏伟的理想与意义,似乎只有身处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才显得更有意义,且弥足珍贵。现在的我们,又有谁,会以此作为读书的目标?上学时,大部分人读书,都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排名。随着步入社会,这些曾经的追求,变得不再重要时,又有谁,还会...

随笔:阅读的好处

随笔:阅读的好处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我,只有获得教养才能提高生存质量,获得有价格的人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书到用时方恨少,后悔已是当下迟,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不要遗憾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