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何读书 > 读书的艺术。

读书的艺术。

3年前 (2023-01-07)为何读书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黄庭坚)所说的话最妙。他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胸中,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作)艺术。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读书的艺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话说,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像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像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树便会生长起来。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境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体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由此可知读书有两方面,一位作者,一个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读书的艺术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像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

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现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作)“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作)“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在休憩的时候,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书。

关于读书的乐趣,我在中国最伟大的女诗人李清照的自传里,找到一段最佳的描写。她的丈夫在太学做学生,每月领到生活费的时候,他们夫妻总立刻跑到相国寺去买碑文和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勘各种不同的版本。他在《金石录后序》这篇自传小记里写道: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这篇小记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时候写的。当时她是个孤独的女人,因金兵侵入华北,只好避乱南方,到处漂泊。

来源:联合日报

作者:林语堂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weihe/202301/953.html

“读书的艺术。” 的相关文章

读书也有用吗?

读书也有用吗?

记得以前总是有人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打工挣钱呢。你读过的书对你有用么?有什么用?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读什么书,想要有什么作用,行动了,坚持了么,坚持了多久,总结了么,做出来的怎样的改变?最近在看《从零开始学写作》,我想要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也许写得不好,也许只是碎碎念,也许只是生活的点滴,依...

习近平自述:我的读书心得

习近平自述:我的读书心得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许多场合都分享过他读书的故事和心得。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讲述,感受书籍的力量。1.读新华字典:一点一滴积累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

为什么我们要上学?去学校的意义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要上学?去学校的意义在哪里?

“为什么要去上学?上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孩子在上学路上,经常会问到的问题,而且其实大多数人小时候都会有过这样的疑问。孩子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动力的激发则需要端正其学习态度,而要端正其学习态度则需明确其上学的目的。对学习有兴趣的孩子,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从而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声读书有很多好处。

大声读书有很多好处。

让孩子大声读书的九大好处1 有利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α波(8~13赫兹)被称为放松波,α波频率较慢,在这...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宜宾教育新闻网讯(何秀君、张子谦、向薛汜)10月24日下午,一节《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的主题班会课,在高2022级十班如期而至。本次班会课主题的选定,课件的制作,由班委张子谦,向薛汜和吴相君三位同学共同完成,张子谦同学独立授课。班会以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的问题拉开序幕,该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大...

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用吗?

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用吗?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或者是听到亦或者你切身体会到,读了很多的书,文化水平很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岗位、生活水平、各种状态却不如一个小学文化水平的人,面对种种比较,种种打击,让人不禁地自问:读那么多书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我文凭那么高却不如他?这种观念让很多人对学习产生了排斥情绪,郁郁终日。那么,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