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徐:读后感(转载)

徐:读后感(转载)

3年前 (2023-01-08)读书有感
我们更多地思考了我们在应用科学研究上的差距和挑战。应该成为从事卒凝胶技术研究的科学家的必读著作。科学研究(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科学研究(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应用基础研究)?汉语作为基础和应用基础进行分类研究,稍显概念放大化、边界模糊化、情感化的味道,这与我国汉语适合抒情性叙述的特点和中国人偏爱凡事进行主观判断的倾向是分不开的。科学与应用科学反映了研究的客观性。


徐耀:读后感(转载)

读后感

作者:锦瑟无端

大年初三,终于看完了C.J. Brinker的经典著作《Sol-Gel Science: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gel processing》,九百多页的书,耗时半年多。读完后感触良多,除了为这部出版于1991年的著作由衷赞叹外,更多思考了我们在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距及挑战。

Brinker的这本书总共13章,包含溶胶的反应机理、溶胶的老化、凝胶的发生、凝胶的干燥、凝胶板结过程中的结构演化、凝胶的烧结、溶胶凝胶的表面改性、溶胶凝胶法薄膜形成等众多方面,理论深,信息广,是典型的应用科学,应该成为从事溶胶凝胶技术研究的科学家的必读著作。

Brinker曾领导了美国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化学法光学薄膜的开发工作,后于新墨西哥大学任教,一直从事溶胶凝胶化学和技术研究,在其课题组的网站上可以找到他所有的出版物,一览之下,会让你大开眼界:深耕着一个在国内被学界看不上的领域,居然每年都可以发几篇Nature、Scince,至于其他所谓“顶级”期刊则数不胜数。这让人深思,究竟什么研究应该得到资助和重视?科学研究(大致对应于我国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科学研究(大致对应于我国的应用基础研究)?科学家究竟应该如何治学?浅尝辄止?还是深耕细作?

毋庸置疑汉语的博大精深,但我们在用汉语描述一些外来的重要概念时却出现了偏差,比如Science和基础研究,Apllied science和应用基础研究,貌似对应得挺好,但概念范围不一致。看一座大楼的建设,基础不是一层,里面包含桩基、钢架、混凝土,哪个更基础?哪个是基础?哪个是应用基础?其实给建筑物打基础前,要做地质勘探,那么地质理论就是基础研究,在其之上做个牢固的地基则是应用基础。汉语用基础与应用基础来分类研究有点概念扩大化、界限模糊化、表达情感化的味道,这和我们汉语适合抒情性叙述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喜欢给所有事情打上主观判断的倾向分不开。一谈基础,则重要,应用基础则次之,概念背后的隐含之意耐人寻味。

徐耀:读后感(转载)

科学与应用科学则反映了研究的客观性,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其实很简单,科学主要发端于人的好奇心,应用科学主要发端于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者一定会在某个地方相遇,共同促进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生产力的促进,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不应该有所偏颇。

我国的科研投入中,总是有人在抱怨基础研究投入少,在我看来,他们做的很多所谓基础研究工作根本就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应用科学研究,理应更多从社会获得资助,而不是政府基金。那为什么他们要把应用科学内容包装成基础研究呢?科研的脱实向虚是根本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颇为复杂。

不读书,不知道自己所知者甚少。读了Brinker的书,我方才知道固体粉末的烧结分为粘性烧结和扩散性烧结,区别在于有无结晶过程,没有结晶的属前者,有结晶的属后者,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玻璃可以烧成一大块,而小晶体则不能通过烧结的手段获得大块晶体。在激光应用中,对玻璃的耐激光损伤能力要求很高,但是玻璃的杂质和大量硅羟基如何除去既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应用科学问题,为此,国外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化学改性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高性能薄膜的开发,在玻璃行业和薄膜行业,我国与先进技术还相差甚远。

不读书,不知道高端制造业的推动力在哪里,就在应用科学研究,而不是所谓的基础研究。我国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产业转型对应用科学的巨大需求和国内薄弱的应用科学研究能力之间的矛盾。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体的体制科研机构垄断了来自政府的经费,很多却做着脱离工业生产需求的假想的内容,培养的毕业生(无论什么学位)不符合产业界的要求,产业界招人难、找合适的人更难,产业转型的艰难不能归罪于企业,而应该归罪于务虚的科研风气。

科研风气因何务虚?因为存在“事业编制”这个舒适区,吃准了政府拿这些机构没办法,想去编制化却怕造成研究能力的下降,所以编造些莫须有的研究内容年复一年地骗取国家经费,却给提供税收的企业做不了丝毫贡献,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成果。中国的基础研究就是一个大大的困局,真正的科学理论无人问津,真正的应用科学也无人问津,这就是为何巨额的科研经费投下去却连个水花都打不出来。面对发达国家对高技术设备和先进材料日益收紧的出口限制,我们的产业升级却面临如此大的难题,这就是党中央十分担心的问题。

说来惭愧,Brinker的著作我早已拥有,但一直是查阅式的看,这是不行的。在我以发文章为主的那些科研岁月里,看书看局部,找个公式作为参考,这种阅读方法非常肤浅,直到创业以来的近三年,才发现做产品需要全局知识,而不是只言片语,所以下决心从头至尾把这本书读完,甚至大年初一都在看书。读完之后,掩卷深思,为此做小诗一首并发在无微不至的微信朋友圈,收到了朋友何文彬的和诗。

正月初一读书有感

团花漫天向人绽,残酒半杯对书眠

莫道书中有金屋,追先赶进需登攀

何文彬友和诗

少从书里寻金屋,遍向花丛觅羽蜂

残酒半杯书万里,凌云壮志肯攀登

昨日男国足的失败和女国足的胜利传遍了网络,其实男国足的失败不是因为脚臭,而是心歪。我国几乎所有体育项目都是阴盛阳衰,因为女人的心思较为单纯,反而容易把事情钻下去做好。温床里的科学家心思太复杂了,难以专注,所以也难以出成果。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这些最优秀的读书人,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勿以温床当绣榻,舍却了雄心壮志。

徐耀:读后感(转载)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301/1196.html

“徐:读后感(转载)” 的相关文章

网络文学与“华亚之战”

网络文学与“华亚之战”

  网络作家和网络小说是中国新世纪以来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这是传媒时代、大众文化以及特殊的商业生产机制使网络文学在创作和接受上形成了自身的规律,写作与阅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密切互动的约定性。文学创作日趋技术化、琐碎化,越来越远离生活现场与传统文学生产大地,网络文学实践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并驾齐驱,文学作...

怎样把故事写进青少年心中呢?““中国好书”获奖者畅谈感悟

怎样把故事写进青少年心中呢?““中国好书”获奖者畅谈感悟

4月23日晚,2018年度“中国好书”通过中央电视台好书盛典向全国观众隆重揭晓。资料图好书推荐: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卢冠琼 通讯员 刘璐璐)4月23日晚,2018年度“中国好书”通过中央电视台好书盛典向全国观众隆重揭晓,32本中国优秀图书逐一亮相。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

“朗读者”:情欲、阅读、平凡之恶问题

“朗读者”:情欲、阅读、平凡之恶问题

大概从04、05年左右开始,好莱坞变得越来越政治正确,电影艺术开始受意识形态影响和裹挟,尤其体现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项上,《撞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拆弹部队》《为奴十二年》《水形物语》《寄生虫》等影片,都是政治意味要大于艺术成就,而国内影迷按获奖片单观影,会错过许多好片,比如《朗读者》。了解一个男...

五年级下策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送你万能框架

五年级下策第二单元习作“读后感”,送你万能框架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你产生的感想。这种感想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我们曾经被感动得泪流不止,也曾被某些情节逗得前仰后合,还曾因为书中的故事,唤起你对某些往事的追忆,这些,都是因为你在阅读中有了感想。在读书后,把这些感想写下来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优秀作品展示│《41℃演讲》读后感

优秀作品展示│《41℃演讲》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41°C演讲”。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书名时,这本书的名字真奇怪,带着好奇的心,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夏天这个男孩,这些词是过敏的孩子,夏天只要听话,演讲社团的李老师就像习惯一样,所以夏天遇到了李老师。“夏天和同学孙浩、莉莉在发表”与李老师截然相反的他们的演讲策略“演讲时,尽量...

一篇读后感

一篇读后感

静静站着的红绿灯(桃源网络)首先不得不说,这是作者迄今为止写过的最好的。之前我就想说蝙蝠侠算是最好的了,真的不知道他的天花板在哪里。感觉作者就像一位清晰明了的电影导演。比如不能交流但可以当成同伴的梧桐树(我厚脸皮地认为自己是梧桐树),比如银行或石狮(当然可能是自己写过,写了本事物),更喜欢直观感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