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读后感1000字(情人读后感50字左右)
今天是情人节,我再把杜拉斯的情人挖出来细细品味。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70岁时,她的自传体小说《情人》获得了1984年法国最高文学奖——贡格尔文学奖。杜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小学教师。因为相信了当时政府的宣传,他们离开了家乡,去了法属印度殖民地芝那(西贡),希望在那里发财。然而,她的父亲在玛格丽特年幼时就因病去世,留下母亲玛丽·多纳第厄(Mary Donadieu)靠微薄的工资抚养三个孩子,家里非常贫困。
第一次认识杜拉斯是在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王小波高度赞扬了作者杜拉斯和译者王道乾。他说,“就像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他的杰作一样,别人拒绝看它。这是别人的错,不是达芬奇的错;米开朗基罗雕刻了他的杰作,其他人拒绝去看。这是别人的错,不是米开朗基罗的错。现代小说有这样的代表作。如果人们拒绝读小说,那是他们的错,而不是小说的错。”《情人》就是这样一篇小说。
满脸霜雪的杜拉斯用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情人》。晦涩难懂的文字,现实与回忆的结构,澎湃而低落的情绪,会让人无所适从。她的书需要反复阅读。我觉得读任何一章小说都要了解作者的生活、性格爱好,以及小说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只要把这些脉络慢慢捋顺,你就会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小说的开头很简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道路的简单。敢于这样开始的人往往更清楚:
我老了。
一天,在一个公共场所的大厅里,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会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大家都说你漂亮。现在,我来告诉你,对我来说,你现在比年轻时更美了。那时候你是个少妇,我爱你那张毁了的脸胜过你那时候的脸。"
“然后引出极度痛苦悲伤的场景,而笔是干冷的,激情是潜伏的。悲剧性的内容很沉重,弥漫全篇,很深刻,很悲凉。”——译者王道乾
恋爱之初,杜拉斯是这样描述的:“十八岁太晚了。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本的样子早就消失了。我十八岁时变老了。.....在我人生中最年轻的岁月,最令人敬佩的岁月,在这样的时候,时间来去匆匆,有时会突然让你震惊。衰老的过程是无情的。我看着脸上一步步衰老,一点点侵蚀,脸上所有相关的部位都变了。我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大,眼神变得悲伤而呆滞,嘴巴变得更加固定而僵硬,额头上刻着深深的裂痕。”作者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的容颜逝去而悲伤;到了老的时候,她依然向往着最爱的爱人来到她身边——不仅是年轻时的容颜,还有现在满目疮痍的容颜。依然是少女感,对爱情的向往从未失去。
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练到一定的境界,才能理解作者那种低沉而略带伤感的自恋。冷酷的母亲,贪婪的大哥,懦弱的小弟,生活就是这么无奈。高档餐厅里,烛光晚餐期间,爱人居高临下地笑着宣布,我不能嫁给你,因为你已经不是处女了。她狼吞虎咽了一回,还是那个笑容,太好了。反正我不喜欢中国人。他对她说:“你来找我要钱。”她接着说,“我来找你要钱。”绝望是如此彻底。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