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作文)

《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作文)

3周前 (06-15)读书有感

《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作文)

《香水》读书笔记3000字

故事的开头,是以18世纪社会阶层做为一个大背景,那个时代也如旧中国的时代一样,人才辈出,也不乏天才和残暴的人物。在故事的开头,作者以臭来形容这个时代下的法国巴黎,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人民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每个人都只想为了填饱自己的肚腹,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导致整个国家都是臭气相投的一堆人为了生存而生活在难以忍受的臭味当中,时间久了,人们的嗅觉也就变得麻木而无所谓,主人公的母亲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样的社会下生活的人,能活下来都是一个奇迹,而主人公就是一个奇迹。

在一个卫生条件极其差,甚至母体还是身染疾病下生下来的孩子,能活得下来,都是一个奇闻了,在那个时代,法国巴黎的阶层分为三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以及手工工场的雇工等构成了第三等级。

可以说当时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和旧中国时代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样。那个时代是黑暗的,人都没有怜悯和爱。但我不得不说,就是在前面的述说中,作者对于气味的拿捏实在是太准确了。

在主人公还是婴孩时期,他的幼年成长被人用一种怪物来看待,他生下来就没有一丝味道,作者在这里对主人公有一个隐喻,意指他就是一个冷冰冰的人,他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或者说,他有的只是对于他人生及其生命缺失的气味的一种追寻追求。对于另一个人物加拉尔夫人,这个冷血的女人,似乎她的冷血是来源于她的嗅觉丧失,或是某一身体器官的丧失而致她的冷血无情,这估计是作者的另一层意思,冷冰冰的人当然是要一个冷血的女人所养育长大的,就好像恶人都是魔鬼生的儿子一样,可能对于小孩子,只要有奶吃就足够存活,而对于主人公格雷诺耶来说,气味才是他的粮食,有形的物质并不是他所追寻的,他天生生下来就是为了追寻气味而活的。他的嗅觉就像一部精密仪器,能分辩出众多常人都无法分辩的气味,气味就是他的信仰,他的灵魂永远只忠于他信仰。再说回那位冷血的夫人,她的晚年可真的很不幸,这让我想到圣经里的一句话: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没有一个人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到底走向哪个方向,或许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都迷失了。但是,放在当下的社会,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那个时期所制造出来的香水,主人公也把它们当作再普通不过的气味,而且是惨假了的香精,看得出来主人公更偏向于喜欢有自由向往的气味(有生命气息的味道),而这种用香精调出来的香气,似乎价值一点也不高,而且有廉价的嫌疑。

而当他闻到处女的体香时,他压抑不了他本能的追求,他不顾一切地去追寻到这个女孩时,他的做法让我不能忍受,这是他的第一次谋杀,他只忠于气味的尊崇,而把人的生命置于一旁,在吸引的东西面前,似乎生命都是无关紧要的一样物件。而他对于这样的一种香味,从第一次闻就已经上瘾了,因为那是有生命流动的气味。而我也相信,每个人的体香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体香多少有点像动物用身体气味来分辩是敌人还是朋友还是家人一样的重要,同时,我也相信在这世间万物中,每一样物种都有它们独特的气味来表明它们的存在,我也不例外。

对于另一个人物巴尔迪尼一位香水制造商人,我只能说有些东西还真需要天赋的支持的,就算你拥有了调制香水的配方,但若无创新,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因为人类就是喜新厌旧的一群家伙。当香水制造商和天生就是一个制香高手碰一起的时侯,嫉妒难免就会产生,但是巴尔迪尼不得不承认格雷诺耶是这方面的天才。虽然如此,但是也不能说单有天赋就足够的,当格雷诺耶碰上巴尔迪尼的时侯,他们双方都从对方的身上学到了或是收获到了有利于自己有用的经验和知识,若说在格雷诺耶还没碰上巴尔迪尼前,就算他有天赋但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记录或是分子的研究,又或是完全不知道这些香味从哪来的,他就像一个野人一样,经过了巴尔迪尼的训练和培养,他从一个野人的状态变成了一个专业的调香师,如若不是因为身份地位及其出身的原因,估计在现今社会他已经是一个名人来了,可以说巴尔迪尼是格雷诺耶的伯乐,但同时格雷诺耶也因着他的野心,他对香气的追寻,让他把握到了展示他天赋的机会。也是因为巴尔迪尼的培养,让格雷诺耶知道了这些各种各样的香精或是植物的精油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让他知道香气其实是可以保存下来的。

读到这我不得不佩服格雷诺耶的天赋,他虽然自身没有气味,就算是汗臭或是体臭味,他都没有,就像他并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一样,但是他却能调用他的嗅觉,他为自己调配出了一款像极了人的气味的第一瓶香水,我想这世上没有人会喜欢用人的气味喷洒在自己身上的,在整个的制作过程当中,他巧妙地用了花草精油或一些纯露水来冲淡原来就是臭得如同渠沟里的臭气味,而配成了一瓶像是人的气味的香水,我在想这能叫香水吗?那并不是意义上的香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瓶人的气味更贴切一点。当他用自己调配出来的仿制人的气味的香水时,他细细地去观察周转人们的表现,他发现周围的人并没有因为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味而抗拒他,而是一种迎合或是接受的时侯,他为他自己的所拥有的才能感到开心,同时他也因着对气味的拿捏如此地准确,他开始有计划地去让人民臣服在他所配制的香味世界中,他要做他们的皇帝,他要当他们的上帝。他认为气味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感观功能的,所以,谁掌握了气味,谁就掌握了人心。他骄傲地心因着他生来就有的天赋而嘲笑上帝(当时社会里的上层社会人群的统称)。格雷诺耶为了学习到怎样把香味保存下来,他还真是蛮刻苦用心地去学习并借以利来这些仪器的,这也为他后面制作出来的奇香不无关系。当格雷诺耶学习各种植物精油的萃取时,我同时也学到了这方面的知识。

而他的技术方面的提升或是更全面的掌握,都应该来源于他在阿尔努菲夫人手下作工所得到的技术环境和条件,他所获取的技术知识远比饭钱来得更加地贵重,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这话是一点也不错的,他在阿尔努菲夫人那做事,就只求饭食,对于金钱的要求并不高,而且,他清楚他自己要的是什么,他明白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而非来自于金钱或是物质,没有人能明白他到底在追求什么?唯独他自己明白他正在慢慢地为他自己的气味王国打下最稳妥地基础。当他掌握了技术,那么,他的追求就开始再进一步了,他要开始调配各种各样的香水,这也正是他慢慢变成魔鬼的一个前奏。当格雷诺耶掌握完全了解怎么从活体上提取香味的时侯,他就开始收集他所喜爱的某些特殊的体香,这也是他成为了一名杀人犯,但是,他终究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香水终有一天还是会挥发得无影无踪,他必要轮回地重复这样的程序,这是他所害怕的。

故事的尾声,或许他所配制出来的香水,真的能迷倒众生,或是正确来说是迷惑人心,但人终究还是会清醒过来的,香气过后终究留不下一点一滴的痕迹。而当他用香水来吸引众人时,他其实是希望得到爱,因为自从他出生在这世上就从来没有得到过爱,但他真的没有得到过爱吗?若真没有,他何以能生存至今,何以长大成人?或许说,他想要得到的爱就如同世人所追求的一样,但这种爱终究不能填满他的灵魂,正因为他得不到,所以,他憎恨,因为若是没有香水,他就是在世人面前如同从来不存在的一样。他再次回到他出生的那个城市那个臭气冲天的地方,他清楚他最终想要得到的,和世人所追求的一样,他明白当他把香水挥洒在身上或是在空气中的时侯,人们对他的崇拜全是来自于他所制造出来的香水的气味,而非崇拜他这个人,真实的他,因为真实的格雷诺耶是在人前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已,谈何说崇拜他呢?他清楚他也明白,只是不想去承认,因为害怕。当他来到弗尔大街的拱廊,他用这种让人心迷惑的香水倒在自已的身上时,喻意着他把自己献祭给芬芳的香气,只是这个祭过于残忍,他借着那些低下阶级的人的口来把自己杀了,而且让这些杀了他的人感受到从未享受过的幸福感与爱的分享,是如此的真实,这像在述说他为这一小群人作出了有价值的一件事。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506/7913.html

“《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香水》读后感3000字左右作文)” 的相关文章

20年二手书5万多册蓝传5旬男子欲建免费书院

20年二手书5万多册蓝传5旬男子欲建免费书院

“在部队待了12年后离开,别人都是往家寄电器、沙发等东西,我只寄了整整三大箱子的书回来。”张浩鹏说。20年来淘书花费百万余元54岁的张浩鹏是陕西汉中人,目前在西安的金融行业工作,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逛二手书市场,在看似不起眼的书摊里搜寻他的“宝贝”。逛一次两次二手书市场不值一提,难能可贵的是他...

掌握这几种阅读方式之一,保证一年阅读不少图书。

掌握这几种阅读方式之一,保证一年阅读不少图书。

很佩服一位大学生,他一年在图书馆借书阅读500多本,读书量可谓惊人。可以想象一下这位爱好阅读的同学,他应该是书桌上摆着满满的书本,然后枕头底下也藏着两本,没准满床铺也是铺的一层层的书本,甚至是床底下也是一摞摞的书本。这同学这么爱好读书,帽子里和鞋子里想必也垫着书页,这样既保暖又方便阅读。500本书的...

阿德勒“理解人性”读后感

阿德勒“理解人性”读后感

书籍版本是 书号:9787517056577《理解人性》这本书虽然现在距离他的年代很久远了,但基本上的人性机理是一样的,颇有启发,所以很有学习和借鉴意义。书的目录比较简洁明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讲人的精神,一部分是讲性格。书开篇提及人类灵魂根源在于童年早期,所以一个人的童年对其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母亲从一个胆小怕事、温顺柔弱的妇女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是她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积极参加革命实践的结果。母亲的成长过程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初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在长篇小说中,除了巴威尔和尼洛夫娜这两个革命母子的无产阶级英雄形...

“公道”读后感

“公道”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哈佛大学非常火的公开课《公正》而来。书中从三个进路来阐述几位哲学家对公正的观点:1.边沁的功利主义,整个社会幸福减去痛苦的余额最大就为正当之举 2.自由至上主义,强调在自由市场里个人自由选择并仅对这个选择负责;3.正义与德性、良善生活本质有关。各个路径都引用生活中实际的案例,非常有意思。比...

《云边有小卖部》读后感

《云边有小卖部》读后感

“云边有小卖部”这本书里,既有坚持又傻傻的刘十三,在死神面前,也有坚强地笑着生活的成书理。为憨厚的爱而燃烧一生的小大战。主角是六十三少年。刘十三是个忧郁和卑鄙的男孩。外婆很随和,很空虚。刘十三很伤人,但学习很好,妈妈可能会回来。全书初哭,刘十三离开云边镇离开大学时,偷偷在床上给奶奶捏500元。而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