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感 > 读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100字(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悟怎么写)

读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100字(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悟怎么写)

2个月前 (07-27)读书有感

读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100字(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悟怎么写)

肖复兴《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

这是小女推荐给我的一本书,打开就放不下了。前半部分写母亲做的美食,豆包、腊八蒜、渍酸菜、花边饺子,读来好亲切。仿佛就是在说自己的故事,遥远悠长的日子,再也没法找回来了,只能深深的怀念。

后半部分是一些或眼见或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或者一些感想,比如与子女相处的距离,少不更事的遗憾,父母对儿女的牵挂,缓慢道出世代轮回的哲理,可以作为前车之鉴。

想起来就是对于母亲,渍酸菜是变废为宝,是把菜帮子变成了上得了席面的一道好吃的菜,是用有限的钱过无限的日子,并把这日子尽量过得有滋有味。那时候便是母亲的节日。

豆子不能熬得过烂,烂成一摊泥,豆子的香味就没有了。也不能熬得太稀,太稀包不成个儿不说,豆子的香味也就没有了。母亲包的豆包儿,馅一般会比较干,不会有那种黏稠的液体出现,开花之后的红小豆的颗粒感非常明显,咬起来沙沙的,豆子虽然被煮烂了,但是小小的颗粒还在,没有完全变成另一种形态,很实在的豆子的感觉和豆子的香味,会长久地在嘴里回荡,不像现在卖的豆包那样稀软如同脚踩在泥塘里的感觉。按照那时母亲的话说,那是把豆子给熬得没魂儿了!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

了。

母亲包的豆包儿,馅一般会比较干,不会有那种黏稠的液体出现,开花之后的红小豆的颗粒感非常明显,咬起来沙沙的,豆子虽然被煮烂了,但是小小的颗粒还在,没有完全变成另一种形态,很实在的豆子的感觉和豆子的香味,会长久地在嘴里回荡,不像现在卖的豆包那样稀软如同脚踩在泥塘里的感觉。按照那时母亲的话说,那是把豆子给熬得没魂儿了!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

腊八这一天,重要的节目,除了熬腊八粥,就是要泡腊八蒜。腊八粥是腊八这天吃的,腊八蒜则是为了大年三十就饺子吃的。一为过年的祭奠,一为过年的准备,年在这种铺垫之中才显得庄重而令人期待。

这原因,母亲说得出来,长了芽的蒜,就像是发育过的大人,当然没有小孩子那么嫩。也不能买那种独头蒜。那种蒜,泡出来辣。还要一条,买的醋,必须得是天津出的独流醋。最后一条,把剥好的蒜放进醋里,要再加一点儿白糖。

腊八蒜,不是什么大菜,只是诸多配菜中的一种而已。但是泥人还有个土性呢,小小的腊八蒜也有自己的脾气秉性。都说花能解语,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有时候却和人的心情、感情是相通的。腊八蒜也是一样,不仅认蒜,认醋,认器物,认时辰,也认人。

去年春节过后从北京到美国,到一家中国餐馆吃饺子,餐馆还挺讲究,特意上来一碟腊八蒜。那蒜灰头土脸的,见不着一点儿绿模样。我问老板:您的这腊八蒜怎么长成这模样?从山东来的老板对我说:就是怪了,每年泡出的腊八蒜,怎么泡也泡不绿!腊八蒜,还认地方呢。

对于老人而言,衣食住行这人生必备的四大要素,穿戴的好坏,住房的大小,出行的远近,远近,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吃,因为只有饮食和生命最为直接,而其他那三方面,则和生命隔着一层,只是生命的需要,而非必要。因此,饮食上的自我约束和克制,对老人而言就格外重要。在众多的饮食品种中,陆游选择了粥,这并不是他的独创,而是中国很多老人一种共同的选择,体现了我国饮食文化中养生的精髓。

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打开房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一样扑了过来,毛茸茸的感觉,萦绕在身旁。

听母亲讲述这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的时候,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这些都写下来,才是真正的意识流。

我自以为八千里外狂渔父,我自以为天涯何处无芳草,我自以为她总也不老而我永远年轻,我自以为只有自己的事情最重要,而她永远不会对我提什么要求。我不知道一个孩子的长大,是以一个母亲的老去,孤独地嚼碎那么多寂寞的夜晚为代价的。

母亲把42.5元的工资经营得井井有条,沙场点秋兵一样,让每分钱都恰到好处地派上用场;让这个已经破败得千疮百孔的家,重新扬起了有些生气的风帆。

她从不爱讲话,我便以为她没什么话要讲。我只顾自己了,像蚕一样只钻在自己织的茧里。我太自私了!我不知道她心里装的究竟是什么,才使她神经再也承受不了重荷,像绷得太紧的琴弦一样断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并不了解妈妈。即使再老、再没文化、再忠厚老实的老人,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仅仅让他们吃饱穿暖,并不是对老人最为重要的关心和爱。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自己灵魂的审判官。我为此常常内疚,常常想起儿时的种种不懂事,少年时的虚荣、看不起母亲,长大成人后只顾奔自己的前程而把老人甩在家中,以及自己的自私和种种闪失……我知道,什么事情都会很快过去,很快被人遗忘。即使鲜血也会被岁月冲洗干净,不留一丝痕迹,在死亡的废墟上会重新长出青草,开出花朵,而忘记以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我也会吗?会忘记陪我度过37个年头,为我们尝尽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的母亲吗?不,我永远不会!我会永远记住她老人家的!

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妈已经去世二十六年,他妈也肯定早不在了,世事沧桑和人生况味都经历了,世事沧桑和人生况味却依然还在,磨出的老茧一样,轮回在新的一代和新的世风中。

因此,尽管身居北京,但大都市的繁华,都被关在房门之外,似乎离我很远。繁华和热闹,本来就应该是属于年轻人的,就像蜜蜂就应该是成群结队飞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之中,而风筝只会飘荡在安静的空中。能够给予蜜蜂蜜的,只有花丛;能够安慰风筝的,只有微风。

我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亲人之间离得最近,却也有可能离得最远。

只有我现在到了比父亲当时年龄还要大的时候,才会在蓦然回首中看清一些父亲对孩子疼爱有加又小心翼翼的心理波动的涟漪。

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鲜花一片,只是有的人不让或者少让心里藏着的魔鬼出来,而有的人愿意让魔鬼趁机出来兴风作浪,浑水摸鱼。父亲显然属于前者。

两个儿子都在那么远的地方,一个在北大荒,一个在柴达木。遥远得让我觉得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从那遥远的地方闯进了我的视线,变得含温带热,可触可摸,富于生命,富于情感,让我的心充满着牵挂、悬想和担忧。

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依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依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依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谧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有他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境……

虽然我不赞成他熬夜,但我赞成他刻苦、努力。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要知道,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即使还没有长出飞天的翅膀,也要借着风力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真仿佛将让我们远离万丈红尘之外,剥茧抽丝般拨开缠绕身旁的庸俗烦恼和蝇头微利,将我们的心滤就得水晶般清澈透明,沉淀得如夜色般沉静深邃。

那春韭菜嫩绿嫩绿,从他家屋后园子里割下来,常常还带着露珠儿,根根亭亭玉立,像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美人。

赵温却显得那样的苍老,老得像一片枯萎的落叶,任何人从上面踏过去,都不会有任何察觉,不会觉得硌脚。

想当年,他在二队当木匠的时候,是多么的英姿勃发,1974年的开春,他为我打运回北京的那两个木箱木头的时候,还显得是那样的硬朗而年轻。再早的时候,特别是开春盖房的时候,他踩在房梁上,拉着大锯上下挥舞,背后是北大荒的蓝天白云,手下是带着雪白雪白新木茬儿的木料,上身如波浪一样起伏,下身如铁桩,纹丝不动的影子,更是显得年轻得很。日子和人就这样一起苍老了。再美好的青春,也只存活在记忆里了。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yougan/202507/7950.html

“读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100字(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悟怎么写)” 的相关文章

读书:只要读书,你们的收获将超乎想象!

读书:只要读书,你们的收获将超乎想象!

很多人喜欢看书,并且速度很快,平均3天就能看一本书,甚至更快,没有几年,就做到了书高等身(看的书和自己身高一样),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是不是很羡慕?但反过来,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看了那么多书,究竟记住了多少?其实,对于阅读来说,不一定要用数量来衡量看书的多少,重要的是质量,这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

网络文学与“华亚之战”

网络文学与“华亚之战”

  网络作家和网络小说是中国新世纪以来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这是传媒时代、大众文化以及特殊的商业生产机制使网络文学在创作和接受上形成了自身的规律,写作与阅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密切互动的约定性。文学创作日趋技术化、琐碎化,越来越远离生活现场与传统文学生产大地,网络文学实践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并驾齐驱,文学作...

为什么是“好书”?他不能给你答案。

为什么是“好书”?他不能给你答案。

早些时候的世界读书日时段,很多机构和媒体就积极地开列了各种推荐书单,诸如什么“好书”云云,现而今假期临近,图书罗列继续呈现……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众多书目列队的前提下,个人如何选择。人们,尤其是家长们,面对数量庞大的名著,热切地希望“读书”的晚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好”的书。于是真正的...

“药”读后感

“药”读后感

《药》读后感我姓康,都叫我康大叔。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事都喜欢找到我能摆平。前几天华老栓就找我帮忙搞个“人血馒头”治他儿子的痨病。今天就是秋后问斩的日子了。一般情况下,看行刑的人很多,大家都图一个热闹。听说今天要送走的是一个革命党,都说这革命党骨头硬不好砍。遇到革命党人,那围观的人就更多了,所以天还不...

世界中国文学经典余画“活着”的读后感

世界中国文学经典余画“活着”的读后感

真的是自己这几年这么完整地读完了一本书。解题时,偶尔读“活着”的截取片段时非常喜欢,现在高考结束,终于能读完了。余华的“活着”真是一部直击人类心灵的大作。又从贫穷到生活的幸福,最后又落底了。富贵幸运的他,妻子玉珍的不离不弃,有凤霞和刘琼乖巧的铁,也许是活生生的考验,但又最终孤独终老。有时候,我会失去...

范文:读后感3部

范文:读后感3部

1《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人们为申奥成功欢欢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一个百年的恶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我对那段百年的恶梦有了更深的了解。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