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为何读书 > 读书|童世骏:人之“是”、“有”,何者为重?

读书|童世骏:人之“是”、“有”,何者为重?

3年前 (2023-02-06)为何读书

读书|童世骏:人之“是”、“有”,何者为重?

岁末年初,文汇读书专刊邀请文化名家与读者分享自己心目中那一本无论新旧,都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了一了这些书的妙处和它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新春将至,愿这份书单伴随您在世事纷繁中耳闻清音,心有静气。

——编者

人之“是”、“有”,何者为重?

■童世骏

读书|童世骏:人之“是”、“有”,何者为重?

埃里希·弗洛姆的《占有还是生存》(1976)我读的次数不算多,但在演讲和文章中引用的次数却不少,因为作者在该书里对重“占有”和重“生存”这两种生活方式的讨论,很容易在我们思考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时形成共鸣。

“占有”和“生存”听起来是两个抽象术语,但其实那是英文当中两个最基本的动词:to have(有)和to be(是)。英文中还有一个动词也非常基本:to do(做),但弗洛姆觉得这不是重点,因为人生下来一直都在“做”,区别只在于做的自觉程度不同,而为何而“做”才是关键。细想之下,这问题无非两种回答。问某甲:“你为什么学英语?”甲回答:“为了考级。”问某乙:“你为什么学英语?”乙回答:“不为啥。”听了这两种回答,我们很容易觉得某甲的回答很正常,而某乙的回答怪怪的。

读书|童世骏:人之“是”、“有”,何者为重?

弗洛姆会说,问题就出在这里!现代社会——无论你叫它是工业社会,还是消费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倾向于把实现某种功利,看作是最正常的行为动机,而这个动机的最常见选项,就是“拥有”或“占有”某某东西。但弗洛姆认为,只有鼓励人们把人之所“是”(自己和别人之个性和能力的充分发展),而不是人之所“有”,作为人生最高目标,才是健康的自由的新社会。《占有还是生存》一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新社会的精神基础”。

该书扉页有三句题词,第一句就是《老子》中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坦率地说,仅就此句字面意思而言,看不出与弗洛姆的本意有啥关系。与此句相比,《老子》中另一句似乎更切题:“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当然,百年前英国哲人罗素为赞扬中国文化而引用此句时也不得不承认:尽管老子想让人们轻“有”,一般中国人实际上是很重“有”的……对中国人的短处罗素照例不愿多说;但我们自己,在掂量人之所“有”与人之所“是”之轻重时,最好坦然面对。

作者:童世骏(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大哲学系终身教授)

编辑:金久超

好书推荐网:一个推荐好书、推荐小说的网站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shutuijian.net/weihe/202302/5899.html

“读书|童世骏:人之“是”、“有”,何者为重?” 的相关文章

每天读两个小时,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每天读两个小时,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坚持每天阅读将近两年了,那么我来说说10条读书的好处:保持学习力坚持读书,不断获取新知,可以保持学习力,防止退化;提升专注力读书是一个需要专注的过程,每天固定时间专注地读书,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专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突破认知坚持读书,不断获得新知,可以不断地刷新和突破我们的认知,而不被时代的浪潮抛诸脑...

阅读的好处。

阅读的好处。

读书的益处2022-04-23让一件事流行的最好办法就是禁止它。孩子在小学时就喜欢读《哈利波特》了,甚至她在上海长宁区给自己举办的婚礼上所有的桌贴都是《哈利波特》书里面的人物,我已经忘了我和我的亲家坐的那一桌是书里面的何许人也,不会是伏地魔吧?!?想必也是个大人物吧!如今,作为上海市引进的人才,身处...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这3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这3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

文/敏沁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白岩松曾在一次谈青年读书会的采访中说:“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也就是说这个棋盘上点的子很少,它不成势,随时可能会被别人吃掉。当你读到足够多的书时,围棋盘上的子就会连在一起,那就成势了,这就意味着人生也就成势了。”这番话背后暗藏的是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读书?

杨绛曾说过: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少而想的太多。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可能以为看过的许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然和你在一起,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也可能显露在生活中。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

喜欢读书、读书好、读书好的氛围越来越浓,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喜欢读书、读书好、读书好的氛围越来越浓,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炎炎夏日,图书馆、书屋、书店成为很多人的避暑胜地,更成为他们的精神充电圣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公园,从商场到街道,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在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上发布,“书香京城”建设入选其中。据介绍,2021年,北京市大力加强“书香京城”建设,...

互联网时代也要读书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读书这件事呢?

互联网时代也要读书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读书这件事呢?

这里说的读书不是指应试教育,而是说在工作生活之余的阅读,更多偏向于看似“无用”的阅读。我本人是一个误打误撞获得阅读习惯的人。父亲是语文教师,尽管他本人表现出对自己职业的蔑视,但是那股“酸腐气”还是波及到了我。然后就是寒窗苦读,高中时候的压抑沉闷,大学时的孤独贫寒,莫名其妙地获得写作的自信,读书也就成...